第43章 加速,加速,再加速(1 / 1)
双方能坐在这里,并不是双方打累了,杀疲了,药王谷的人也就死了不到五十个,连总人数的四分之一都没有到,在草芥人命的封建时代,根本就不是个事情,尤其是对于春英这种毒妇,只要能保住官帽子,就是再死个五百江湖人她眼睛都不会眨一下的,而是王明思利用信息优势和人性的弱点玩得一出主动的被动谈判,逼得对方入局。
主动的被动谈判,措辞确实拗口,这是毋庸置疑的,王明思并没有要断掉金鳞草供应的念头,相反他非常希望能加大供应量,不仅是对夏武明本人,更是对京师永安中的勋贵阶层敞开来卖。
千万不要看某些人可怜就把他们需要的东西给出,这是王明思这段时间对王嗣璁的告诫之一,提供金鳞草这种事情一定不能主动,主动就意味着被动,因为人有一种劣根性,那就是对轻易得来的东西不珍惜,王明思对王嗣璁讲必须要将朝廷派来的盗金鳞草的人给打疼了打哭了打惨了,让他们明白单凭他们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从博格达峰上盗取金鳞草,才好拿捏这群为夏武明卖死命的小偷们!
至于为何不断供的理由,听完王明思讲完后王嗣璁心底顿时升起一股子五叔和他一样是穿越者的错觉来。
知晓夏武明需要金鳞草,正常人的添堵手段肯定是不让他得到,王明思则是反其道而行之,核心思路就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这条古语。
王明思想从夏武明这里得到什么?
就是夏武明屁股下的龙椅。
皇帝怎么可能乖乖的主动将权力交出呢?
王明思的做法就是让封建时代的传统美德多子多福变成多灾多难。
巍峨的宫室、威严的军队、华美的服饰都不是一个朝廷的根本,这些只是表象,根本是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各种法度,两夏的法度就浓缩在了三套书中:
《皇夏祖训》、《皇夏会典》和《夏律》。
后夏承袭前夏绝大多数的法度,比如宗室爵位制度,都是超品的亲王、一品的郡王、二品的定国将军、三品的安国将军、四品的靖国将军、五品的镇国将军、六品的定国中尉、七品的安国中尉、八品的靖国中尉和九品的镇国中尉。
四大国公府的前缀定安靖镇就是源自于宗室的四将军和四中尉爵位,哪怕如今江家的势力稳居四大国公第二,可排序是太祖朝定下的,在朝廷的序列上江家就是低安国公李家和靖国公邹家一头。
后夏朝廷吸取了前夏宗室爵位世袭罔替和将宗室封到地方上导致被欺压百姓造反的血的教训,不仅规定除了帝系以外的宗室继承爵位时都要降一等且都要居住在京师,剥夺了宗室政治上的特权后夏朝廷就用经济赎买来补偿。
那么后夏朝廷对宗室的待遇有多好呢?
世祖朝二十年,朝廷定下了禄米的标准,具体待遇为:超品的亲王岁给禄米五万石,一品的郡王一万石,二品的定国将军五千石、三品的安国将军三千石、四品的靖国将军二千石、五品的镇国将军一千石、六品的定国中尉五百石、七品的安国中尉三百石、八品的靖国中尉二百石、九品的镇国中尉一百石。
朝廷给宗室的禄米都是精米,而非带壳的糙米,市面上一斤精米可以换一斤半的糙米。
石是体积单位,不同的粮食因为间隙的缘故会出现体积相同但重量不一样的情况,两夏的一石精米是一百五十斤,两夏时期的男性精壮劳动力至少要每日食用两斤米,才能保证正常的田间劳作,一石粮食足够青壮男子食用两个半月。
哪怕是最低等级的镇国中尉,什么不干就能白得足够养活二十个精壮汉子的细粮,放在王嗣璁上辈子生活的世界,就是与国家领导人血脉最远的亲戚,一年都能白白获得二十倍社会平均年收入的钱,如果降低生活标准,将精米细粮换成高粱、黍子之类的粗粮,还能养活更多的人。
以上是宗室男的待遇,宗室女也有相应的待遇,宗室女分为公主、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宗女七个等级,只是封建时代重男轻女,待遇明显低了不少,但也不是平头老百姓能碰瓷的,就是最低等级的宗女都能一年拿个十石精米,足够养活自己还有余下。
除却以上待遇,宗室成员婚嫁丧娶之类的开销,朝廷也给包了,可以说后夏宗室成员的生老病死,朝廷都是一条龙包负责到底。
前夏就是给宗室吃垮掉的,朝廷每年岁入的一半花在了这群与国无益的蠹虫身上,于是后夏就想出了降袭的应对手段,除了帝系一脉,亲王的继承人是郡王,郡王的继承人是定国将军,定国将军的继承人是安国将军,下面以此类推,降到镇国中尉后就不再降了,至于继承人以外的儿子统统都是闲散宗室,一年十石精米打发。
即便打了这么多的补丁,宗室禄米对于朝廷来说依旧是一笔不小的负担,截止到夏纪六百一十五年,夏武明已经搞出了二十八条人命,可能是金鳞草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他精子质量的缘故,这群龙子凤女中居然没有一个夭折的。
夏武明的十一个儿子都是亲王爵位,每年光是禄米朝廷就要给出五十五万石,夏武明登基以来粮价虽有波动,但整体上可以看做一石价值一两半的银子,折算成白银就是一年八十万两,再算上十七位公主,朝廷一年要拿出百万两银子来供应这群龙子凤女,要是在算上亲王之下的各等级的宗室,朝廷一年要支出两百万银子来养这群米虫,不过相较于前夏要掏九百万两银子养宗室,确实少了很多。
朝廷的岁入又是多少呢?
实录上都记载的明明白白,实录可以看做是政府工作报告,夏武明亲政以后,朝廷的岁入大致就是每年六百万两白银和等价于两千万两白银的粮食、布匹之类的实物,他娘章献皇后垂帘听政时光是白银就有一千万两,刮的都是身为大地主的士大夫和他们的白手套商人,商税和矿税一年都能有三百万银子。
夏武明时代朝廷的一切行动,都是围绕着每年从百姓手中收取的六百万两白银和等价于两千万两白银的粮食、布匹之类的实物,户部之所以实际上位列六部之首,就是因为负责财政的分发。
任何封建王朝的垮塌本质上都是财政危机,换个说法就是入不敷出,有钱未必能做成事,没钱则是一定做不成!
朝廷一年手上就这么多的财税,一个领域的支出多了就意味另一个领域支出的减少,王明思的想法就是增加朝廷亲王公主这个等级天潢贵胄的数量。
捋清思路后,塑料叔侄就将存放在萨满庙通天巫房间中的两夏诸帝实录搬了出来,通过每一位帝王实录的序章弄清他们的生卒年后,从中挑出了寿元五十以上的皇帝,按照在位次序,他们分别是前夏的太宗文皇帝、显宗章皇帝、英宗景皇帝、世宗昭皇帝、道宗顺皇帝、后夏的世祖光武帝、孝宗敬皇帝、高宗纯皇帝、代宗绍皇帝。
塑料叔侄二人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将这九位皇帝四十五岁之后与宫中后妃们的生儿育女记录找出来,还好实录的特色是一月一本,工作量不会很大,叔侄二人都是一目十行,只找龙子凤女降生的文字,历时半个时辰后,就将两夏寿命绵长的九位皇帝在四十五岁以后有的孩子列了一张表。
除了夏仁宗,另外八个皇帝都有四十五岁之后与妃子孕育子女的记录,最牛叉的当属夏高宗,作为两夏目前寿命最久的皇帝,六十三岁了还能跟美貌宫女搞出来人命。
一般说来,一个王朝的奠基人往往是当朝所有皇帝中子嗣最多的皇帝,原因就是打仗是一门体力活,身体不好的早就被淘汰了,后面的皇帝会因为种种原因子嗣越来越稀薄,甚至出现绝嗣,帝系旁落分支的情况。
夏武明却是一反这个规则,至今居然和后妃们生了二十七个崽,然而这数字已经滞后了,就在王明思开春后带着大侄子王嗣璁去西域的途中,夏武明的第二十八个孩子诞生了,这就是金鳞草的威力。
以上数据表明了一件事,王明思让夏武明和后妃们多生孩子以增加朝廷财政压力的想法是行得通的,亲王,公主之流的宗室可比低级宗室的待遇高上许多,同时身为皇帝的子女,朝廷也不好赖他们的禄米,这些年来朝廷已经欠了中下级宗室很多的禄米,夏武明每多一个儿子或女儿,宗室的开支就要增加一部分,趴在民众身上喝血吃肉吸髓的大蚂蟥就多一条出来。
夏武明今年四十五岁,按照之前一年一个崽的频率,加上金鳞草的襄助,如果能活到六十的话少说还能搞出十五子女来。
同理,金鳞草也可以推广到京师中的勋贵世家,京师里面的勋贵世家因为基数大肯定只会搞出更多的子嗣来,每多一个小公爷,小侯爷,小伯爷,小姐出来,民众的负担就会加重一分。
让宗室与勋贵规模膨胀来增加社会的矛盾,加速临界点的到来,这就是王明思的想法,隐蔽但却深沉,勋贵们只会开心自己又多了几个孩子,殊不知这是取死之道。
金鳞草,王明思也不可能白给夏武明,一定得卡在皇帝老儿的心理价位上下,男人本质上还是政治动物,下体爽不如思想爽相,一旦夏武明意识到自己再没用办法得到能让自己下体持久充血的西域神草就会断了念想,银子就能用在其他正当途径上了。
这就跟王嗣璁上辈子经历过的花旗国对炎黄的科技断供一样,本国毁灭他国产业最好的方式就是低价倾销,断供只会让被断供的一方痛定思痛,自行研发,从头开始造轮子。
加速主义者,就是王嗣璁用上辈子的知识对王明思的政治光谱归类,就想起了上辈子看过的英剧《是,大臣》里面的经典台词:当一个国家再走下坡路的时候,一定会有人出来狠狠踩一脚油门,当下还没有汽车这玩意,王明思就是在后夏这辆老牛破车走下坡路的时候,拿起鞭子对着牛背就是狠狠来了几下子。
王嗣璁这只时空蝴蝶扇动的混沌气流已经在他不知道的情况下对异时空同位体炎黄世界的影响加速了,就因为金鳞草在京师永安的泛滥,导致了一大群在TRUE线上不应该出生的贵人在IF线上出生了,这群吸血鬼哪一个不是穿金戴银,吃香喝辣?
他们一顿饭抵得上普通人一个月的开销,吃穿用度的奢靡极大程度上加剧了朝野之间的矛盾,令后夏末年农民起义的烈度更甚于TRUE线,以至于神州大地的各个州县都在上演“天街踏尽公卿骨,辕门遍挂权贵头”的血腥剧目,大量旧权贵的物理消逝,给王嗣璁所建立的新朝炎汉提供了充分的挪腾空间。
要撸小说网 www.YaoLuxs.com
荆襄流民起义,就是后夏末年农民战争的一场彩排。
王嗣璁刚转生的时候最担心的事情莫过于朝廷突然死亡,便宜母亲口中偶然漏出的词句更是加深了他的这份担忧,当时夏朝境内确实发生了一起规模不小的农民起义,正是荆襄流民起义,这让当时的他紧张不已,生怕他们攻入京城将自己给图图了,完成了阶级跃迁的便宜母亲郜慧彤却是有着莫名的自信,这群起义军在她看来不过是一群挨千刀的乱贼,朝廷天兵一到,就像烈日下的冰雪,立刻消融。
灼心烈日炙烤了八年,才将起义农民用血泪化成的雪人蒸发掉。
等年岁渐长,可以接触到夏武明的实录后,王嗣璁对这场发轫于夏纪六百零四年的农民起义有了详细的了解。
荆襄贼乱,就是夏廷对这次民间反抗运动的定性,荆襄贼乱不是说贼乱就局限在荆襄一带,要真是如此夏武明能开心死,而是说贼乱最早出现在此地,官军并没有第一时间按住乱贼,以至于流贼从荆北扩散到了江南西、江南东、荆南、黔中、南中和岭南这江南六省。
荆襄地区北有秦岭,南有大巴山,东有熊耳山,中有武当山、荆山,谷阻山深,人烟稀少。
该地资源丰富,且可逃避赋役,历史上就是失地农民的聚集乐园,在人地矛盾较轻的王朝早期,没有哪个农民愿意进入深山老林,到了王朝的中后期,面对朝廷的无休止压迫,就有农民携家带口跑路了,早在后夏代宗朝时期荆襄一带的流民就渐成了气候,到了夏武明他爹夏熹宗在位的时候,此地脱离了官府编户的流民差不多一百五十万人。
他们千百为群,开垦荒地,伐木架棚,流徙不定,官府视之为“盗贼渊薮”,更重要的是想把这群逃离了朝廷掌控的流民变为朝廷的税源。
荆襄流民之所以被称之为荆襄流民,就是因为朝廷的压迫,宁愿在深山老林中与虎狼为伴也不可能再回到官府的掌控之下,他们可不是受虐狂,越是被虐待就越是兴奋,为了保卫自己的生活,荆襄流民们就和官府的兵卒在大山密林里面周旋,斗智斗勇,苛政猛于虎,不外乎也。
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之下,诞生了以关翎为代表的率领流民反抗官府暴政的义军领袖,夏廷自然不会将自己摆在恶人的位置上,便污蔑起义军是贼,是寇,是匪,是盗、兴大军讨伐。
“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这句话出自《史记·六国年表》,太史公的意思很明确:起义或造反事件多发生在东南地区,但最终成功者大多来自西北地区。
历朝历代覆灭的导火索,很多时候都是在东南一带燃烧起来的,王嗣璁上辈子生活的炎黄大地上有九个公认的大一统封建王朝:秦两汉,西晋,隋唐元明清。
秦末农民起义始于大泽乡,大泽乡相对于关中之地正是位于东南方向,西汉灭于王莽篡位,矛盾就顺延到了新莽王朝,此时期农民起义也是如此,最早的绿林军,就是起于荆州,相对关中来说依旧是东南,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闹得最凶的地方是冀州和颍川,颍川就在国都洛阳的东南方向,隋朝李密翟让的瓦岗寨,也在长安的东南方向,元朝最直接,被兴于东南的明太祖给扬了,清朝末年的东南互保事件,宣告了清王朝中央权威的彻底扫地,甚至于王嗣璁上辈子生活的红色共和国,起初就是在江西一带起事,并建立了政权。
相对于永安坐镇的关中地区,荆襄一带自然就是东南方向了,而且原文中让朝廷崩溃的事件就是夏武明派出大儿子去讨伐邱特,派石嫣鹰讨伐盘踞东南的妃思青,导致京师守备空虚,给他的二儿子有了发动宫变的机会。
本邦大势,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三大阶梯就是工业时代对炎黄大地地理特征的概述,关中打东南容易就是居高临下,高屋建瓴,就好比下楼总比上楼容易,因此后勤也容易解决一些,东南打西北就是上楼梯,还无法利用河流来运输,毕竟水往低处流,古语南征北战,说得就是向南打是征服,向北打就是鏖战,自古北伐者如过江之鲫,可成功者就只有朱元璋一人,共和国的缔造团队也是长征到了西北的延安,最后才席卷了天下,成了大事。
王嗣璁能建立新王朝,也与他掌握了关中这个形胜之地有莫大的关系。
荆襄流民军在起义初期通过流动作战的方式屡次击败官军,只是他们击败的官军多是本地乡勇组成的地方卫戍部队,在被地方官府征发拿起武器前正在地里面挥锄头种地呢,没有多少战斗力。
此时的夏朝还没有到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失序的程度,天下州县还都遵守朝廷的命令,就调集了镇守国内重要关隘的常备军退来镇压,一隅之地怎么能抗拒整个炎黄大地?
即便辗转南方七省,最终在夏廷一波又一波官军的冲击下失败了,甚至于西军和北军,这两支朝廷手上最强的刀剑都没有动用。
历朝历代对于造反这种事都是严惩不贷,在夏武明看来被官军杀戮的不是什么被逼无奈的朝廷赤子,而是一群目无法纪、犯上作乱、人人得而诛之的奸佞贼子,死不足惜,下面人所呈请功奏折上的斩首数字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太少了,才杀了五六十万,后面怎么着都得加个零吧。
夏武明还是天真了,就算真的如他所愿,下面人呈递的请功奏折上的数字乘以十倍,还是保守了,三千万,才是荆襄流民起义导致的总死亡人数,直接死于战争的人并不多,饥荒和瘟疫才是消解人口最有效率的手段,尸横片野是细菌与病毒滋生的最好温床,大战之后必有大疫,说得就是没有焚烧或掩埋的大量尸体会带来瘟疫。
封建时代识字率很低,遍地都是文盲,就导致新朝想要稳定统治就比如接纳前朝的官吏,王嗣璁建立的汉朝就接受了一大波夏朝的官吏,其中不少参与过对荆襄流民的镇压,通过与他们的交流,王嗣璁还是发现自己太善良了, 十二岁时成为土喇可汗后的余生中可没有少图过城灭过族,但图对于他来说是一种手段,镇压荆襄流民起义的前夏官吏们却是将图当成了目的。
“四十年来,应杀未杀之人满坑满谷,遂以酿成今日流寇之祸,岂复可姑息优容,养贼作子,重兴萌孽而贻大患乎”,就是镇压荆襄流民起义运动官员的共识,有的官军将领竟然主动将辖区内的村落图了个一干二净,目的就三个,第一是求财,杀人越货,第二就是跟老乡借个人头跟朝廷换军功,事后丢下几面义军的旗帜和几把刀枪,污蔑村落与流贼勾连,跟义军交战的胆子他们没有,但是借与义军交战为由杀良冒功,这个胆子还是有的,而且很大;第三就是断绝义军的兵员与补给,没有人没有粮,看你们这群反贼怎么去裹挟百姓,!
人均剃头大师就是王嗣璁在心底给他们打的标签,甚至还有官员认为图少了,当时还没有晋升为绣衣使南指挥佥事右镇抚司的于春英,就是一位手艺高超的“理发师”,果然呀,黄蜂尾上针,毒蛇口里牙,两者皆不毒,最毒妇人心!
后夏官军在剿灭荆襄流民的过程中呈现的手段残忍的令人发指,筑京观威慑百姓是常规操作,王嗣璁日后游历南方,一座又一座的骷髅头塔令他感慨人间即地狱,筑京观需要人头,自然是一刀给义军俘虏个痛快,被官军擒获的义军首领就没有这般运气了,本人会被押解至京师凌迟处死,若有亲属,五服以内,不分男女老少一并腰斩,以震慑天下:看,这就是与朝廷为敌的下场!
严刑峻法有没有用?
有用肯定是有用的,但没有什么大用,如果酷刑能压制人心,便不会有那么多的朝代更迭了,当底层百姓活都活不下去的时候,纷纷被朝廷加上无敌之人的BUFF后,真就是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了,可若是能安居乐业,谁会闲的将脑袋别在裤带上造反呢?
是饭菜不好吃,还是话本不精彩,还是女人不好玩?
三千万百姓的死亡还起到了一个滑稽的效果,那就是缓解了当时剧烈的人地矛盾,给后夏续了一波命,将灭亡年份推迟了二十四年,夏武明的本意是坏的,没有想到被下面人执行好了。
王嗣璁就用上辈子从孩子们历史课本上看到的总结性文字给这场历时八年的荆襄流民起义下了定义:起义沉重打击了后夏腐朽的封建统治,动摇了夏朝在东南地区的权威,给后夏的覆灭埋下了伏笔,说人话就是起义失败了,但鼓舞了后来人。
荆襄流民起义军的失败原因王嗣璁根据实录上的文字有过总结,其一就是缺乏一个领导核心,荆襄流民起义军本质上就是一个水果拼盘,看似都在一个盘子上实际上却是各自为政,谁也不服谁,就给官军提供了各个击破的机会,关翎领导的蝶花寨能从起义伊始挺到起义失败前夕,已经很了不起了。
第二个原因就是流寇主义横行,义军们纵横南方七省看似声势不可阻挡,但并没有建立一个稳固的大后方,导致没有充足的兵源和给养的补充,只能通过流窜一地裹挟一地的方式进行后勤补充,这也使得一些生活平静被打破的地区对义军保有极大的仇视,一些村落就结寨自保。
以上也是毛爷爷对李自成失败原因的总结,李自成只是明末农民军中最大一股的领袖,这还是通过内部火并的方式吞没了其他义军首领的部队后才做到的,具体方法就是李自成宴请革里眼贺一龙和曹操罗汝才,准备在宴会上做掉两位义军首领,革里眼贺一龙来了,然后就无了,曹操罗汝才鸡贼没有来,但第二天李自成亲率百余名亲兵,直接来到曹操罗汝才的营地,说有要事相商,然后直接闯入营中,将其杀死,当时罗汝才的威望和实力是仅次于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军领袖,后来李自成再宴请或是找别的义军首领商议事情,就没有人敢接茬了,万一又被搞了呢?
王嗣璁日后显然吸取了荆襄流民起义失败的教训,成为土喇可汗后就开始用相对温和的手段清洗已故义父完颜阿勒坦的旧部,打发到冷水衙门,然后替换上自己人,永安变乱后不惜斗倒对他如半个儿子的五叔父王明思,进而掌握了王家的门生故吏集团,可也封了他为朱崖王,这种政斗失败者不失为一富家翁的做法,极大程度上降低了王嗣璁集团的内耗;率领大军入关前夕王嗣璁已经在西域猥琐发育了快二十载,有了一个稳固的大后方,无法在炎黄腹地建立朝廷还能退到天狼关外自保,依旧做他的大金兀鲁斯皇帝,西域三镇都在其手,还是那西域霸主之尊,真的是进可攻退可守。
荆襄流民起义还让王嗣璁验证了一回上辈子跟人键政对线时学到的一个数字:千分之七。
千分之七是封建社会在和平年代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王嗣璁上辈子时就无聊的按照那位跟他对线的键政大佬的思路,以每个朝代开国时的第一次人口统计为基准数字,不停的乘以1。
007,就会得到一个以第一次统计人口数量为系数,1。
007为底数,为指数正整数的函数。
然后王嗣璁就发现有意思的地方了,让封建王朝灭亡或名存实亡,进入垃圾时间的大事件差不多就是在人口达到上限的附近年份发生的。
任何土地的人口承载力都是有限的,承载力的高低则由技术来决定,汉唐是旱作农业,一亩地能打一百五十斤粮食就顶天了,故全国耕地只能养活六千万人口;两宋时期因为引入了占城稻,水田农业大行其道,水田的产量是旱田的一倍多,就意味着同样的耕地面积能养活两倍的人口,北宋末年的人口据专家估算接近一个亿;明朝中后期虽然引入了来自新大陆的高产作物,农作物的培育需要时间,土豆之所以叫土豆,就是刚引进的时候和人的小拇指上半截差不多大,跟蚕豆相仿,不过赶苗拓业运动将云贵两广一带的少数民族消灭后获得了新的耕地,加上精耕细作,人口上限接近两个亿;清朝则是高产作物全面普开,人口上限翻了一番,每当人口接近环境承载力上限的时候,马尔萨斯的阴魂就会不期而至。
西汉是在刘邦在打败项羽后建立的,西汉国祚210年,其间虽遇到七国之乱等事件,但平和依旧是主流,初期人口在一千四百万到一千五百万之间,取中间值1450万,1450万乘以1。
007的210次方,得到的数字是6274万,遭遇的历史大事件为王莽篡汉。
东汉建立于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歼灭最后一个割据势力公孙述是在公元36年,初期人口约两千两百万,经过一百四十八年的和平时间,2200万乘以1。
007的148次方,得到的数字是6177万,很逼近六千万了,结果就遇到了黄巾起义,就进入了名为汉末实为三国的历史垃圾时间。
西晋由于得国不正,刚开国就带有亡国之相,无法作为样本进行分析。
唐朝建立于618年,平定最后一个割据势力的时间是626年,当时的人口大约2500万,安史之乱爆发于762年,距离唐朝平定天下已经过去了一百三十六年,2500万乘以1。
007的136次方,得到的数字是6450万,四舍五入就是6000万,安史之乱后唐朝就进入了节度使横行,藩镇割据的历史垃圾时间。
两宋之后基于水田的稻作农业成为主流,炎黄文明就进入了另一个轨道,之后都是说米价米价如何,米价等同于粮价,而不是说谷子小麦的价格。
北宋建立于960年,全国人口大约是三千万,经过一百六十年的发展,3000万乘以1。
007的160次方,得出的数字是9000万,国内人口迫近一亿,然后就遇到了爆发于宣和二年(1120年)的方腊起义,七年后就是靖康之耻,这次没有历史的垃圾时间了,直接嗝儿屁了。
明朝开国不久就有人口普查,洪武十四年(1381年)时的人口约为6000万,持续四年的靖难之役对明朝初期人口的毁灭非常严重,永乐十一年(1413)时的人口只有5000万,之后又是五征漠北,七下西洋,人口恢复的不是很给力,宣德十年(1435)时期的人口居然还没有永乐十一年的多,因为这位爷弃地了,放弃了交趾,之后明朝就进入了快两百年的和平期,直到天启七年(1627年)发生的饥民王二起义,这场起义掀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大幕,5000万乘以1。
007的192次方,得到的数字是1。
9亿,与葛剑雄估计的明朝万历末年1。
8亿的人口差不了多少。
清朝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清朝顺治时期的人口大约有6000万,1796年时白莲教起义爆发,距离清军入关已经过去了152年,6000万乘以1。
007的152次方,得出的数字是1。
73亿,很接近2亿了,这是清朝中期规模最大的起义,波及四川、陕西、河南和湖北这些人口稠密地区,历时八年,重创了清王朝的统治,但由于凭借中央朝廷的力量按下去了,就没有遇到东汉末年州牧割据或唐朝安史之乱后节度使横行的局面,五十年后的太平天国才打断了清廷中央力量的脊梁,把南方的满城都给图了,为东南互保埋下了伏笔。
科学的威力就在于预见,八岁那年阅遍便宜母亲给自己购置的正史中各个朝代的食货志章节与本朝的实录,王嗣璁列了竖式计算了一下文献上的数字,王嗣璁发现千分之七这个数字放在异时空同位体的炎黄世界中也是适用的。
只能说不愧是异时空同位体,此方炎黄世界的人口上限也是走了差不多的函数图像,岐朝至郑朝期间人口上限是六千万,应朝到晋朝期间的人口上限是一个亿,庆、虞和前夏这二朝的人口上限是一点八亿,宁朝因为被邪教徒斩首了中枢,国祚仅有二百一十四年,导致人口卡在了一点二亿上。
这些数据都是王嗣璁从本时空的断代史中的食货志章节中扒出来的,食货志在王嗣璁看来才是正史中最重要的章节,记录了各个朝代的经济数字,可以作为施政的参考。
一点八亿这个数字其是对原文“大夏帝国幅员万里,民众过亿,兼且崇尚武功,因而拥有一支人数约三百万人的庞大军队”这句话的逻辑推演,封建时代的生产力太低了,兵民比例一旦超过一比一百,社会就会不堪重负。
兵民比中的兵,指的是吃皇粮的脱产军人,而不是自带干粮的服徭役的民壮组成的地方卫戍部队,原文明确说了吃皇粮军队的数量,常备军团部队七十万,御林军和禁卫军加起来有六十万人,大元帅军团五十万,拢共一百八十万,对应的供养百姓就是一点八亿。
夏世祖称帝后用了十三年时间剪除了天下群雄,经过七年的休养生息后余在位的第二十年展开了后夏的第一次人口普查,发现天下有民三千三百八十一万又两千九百五十八,约等于三千四百万,荆襄流民起义爆发于后夏259年,3400万乘以1。
007的239次方,得到的数字是1。
801亿,正好卡在人口上限上。
庆、虞、前夏,在立国259年这个时间节点前后都遇到了无比惨烈的农民起义,朝廷为了镇压农民军不得已放开了地方团练,但依旧没有什么卵用,该灭亡的还是灭亡了。
夏武明有个好妈,王贞儿通过变法改革积累了一个无比丰盈的内库,如山崩陵后都留给小儿子了,里面的钱粮布帛省点花用个二十年不是问题,丰厚的财政让夏武明可以单凭手上的中央军就镇压了荆襄流民起义,才没有出现像东汉、唐朝和晚清利用地方团练镇压民间起义后中央权威扫地的情况,权威依旧在,才没有进入历史的垃圾时间,甚至于对地方的权威更重了,毕竟这么大的起义都让朝廷给摁下去了,潜在的反贼就要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了。
只是该来的终究会来,随着战争,瘟疫,饥荒和死亡这四位天启骑士身影的消逝,夏朝的人口再次进入指数增加阶段,经过二十四载的恢复,到了夏纪六百三十六年的时候,人口又迫近1。
8亿这个关口了,这一次夏武明就没有那么运气了,因为祸起萧墙!
夏武明心目中的贼可不是只有起义的百姓,还有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与四方蛮夷,在他看来王家的人死绝了那京畿一带的贼就少了,江家的人死绝了那西域的贼就少了,李家的人死绝了那北疆的贼就少了,邹家的人死绝了那东境的贼就少了,西戎北狄南蛮东夷死绝了,边境上的贼就少了,总之这炎黄大地上除了他自己,其余人在夏武明看来不是贼便是潜在的贼,其中就有他的儿子们,因为皇子对龙椅是有强宣称的!
孤家寡人,就是夏武明一生的真实写照!
总有刁民想害朕,一直就是夏武明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心底的愤恨终于在TRUE线上的夏纪六百三十六年时爆发了,先是让身为太子的大儿子领兵外出去打邱特,七月低的时候夏武明又派禁军包围了四大家族在京师的府邸,要不是下面人劝阻他便屠了四大家族,皇帝的猜忌也让四大家族意识到再不想法子应对就完犊子了,就有了王家勾结二皇子发动宫变,江家和李家举族跑路的剧情,至此,原文作者寒青上人就进宫伺候娘娘去了,再没用后续章节了。
就有了这本同人文。
此时空的洪武十年,王嗣璁建立的汉朝进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得到的人口数字是2700万,王嗣璁就用千分之七的增长率计算了一下本朝人口摸到1。
8亿所用的时间,大概要270年,再算上农民军建立新朝的时间,发现自己的事业居然能延续快三个世纪,王嗣璁就老怀欣慰,世间无不死之人,更无不灭之国,三百年的炎汉,真的可以了。
王嗣璁晚年时亲笔写了一份厚厚的密诏传给了儿子,并要求儿子一定要子传孙,孙传重孙,一直传到本朝最后一位皇帝为止,这份诏书可以说是汉朝的最高机密,毕竟王嗣璁是此时空第一个没有想过让自己的王朝千秋万代的开基之主,密诏之中留下了应对王朝崩溃的策略,那就是坦然面对,该灭亡的东西就让其灭亡好了,最后一个皇帝切莫抱着祖宗基业毁于朕手的心态去逆天改命,真的不怨孩子你,时代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人违逆不了历史潮流的。
生命的不仅要看长度,还要看广度和深度,正是知道自己所缔造的王朝迟早会亡,王嗣璁就想着给后世的炎黄子孙留下一份丰厚的遗产,让子孙后代面对从农业进入工业的时代大变局时有着足够的血条去应对,正是抱着这样的心态,王汉王朝给后世留下了很多浓重的印记,王嗣璁反而被后人记住了,居然被后世尊为了人文主义之祖,旧时代的最后一个帝王和新时代的第一个帝王是世人对他的客观评价,毕竟此时空的工业化源头就是他,于是就永远的活在了历史的记忆中,炎黄不灭,他则不死。
这个异时空同位体地球的发展速度在王嗣璁这个时空骇客介入后,徒然加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