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节(1 / 1)
郑玘伸手摸了摸他的脸说道:“你觉得我对大唐忠诚,那么同样……我也知道你对大唐的忠诚,无论是你还是我都不会背叛大唐,所以不会有那么一天。”
李显想了想……觉得还真是,他就算对这个时代的归属感并不是很强,但是他也不可能利用自己所知道的那些去壮大外族。
娄师德带兵走了,当然跟他一同走的还有一道诏书以及临海郡公仁问。这位临海郡公是新罗王法敏的弟弟,朝廷授予其官职和爵位,在长安他不仅仅是临海郡公还是右骁卫员外大将军。
这次他的哥哥法敏公开叛变,李治就果断废除了他的国王王位,该而立仁问为新罗国王,这次娄师德带着仁问过去就是宣读诏书并且扶植仁问当国王的。
仁问走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喜多于悲,其实想想也是,仁问虽然在长安有官爵,但是谁都知道他的身份大概也就等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质子,是被法敏抛弃的。现在法敏被剥夺王位了,他不仅仅能够归国还成了国王,自然是开心的,至于对亲哥哥……他也同情不起来。
娄师德走了之后,朝堂上似乎又恢复了平静,在这个时候,李治又下了一条诏令:以尚辇奉御、周国公武承嗣为宗正卿。
武承嗣其实早就继承了周国公的爵位,只不过是在岭南继承的,就算继承了之后也并没有被召回长安,想来也是武后在敲打武承嗣,武后可不需要一个不听话的武家继承人。
现在武承嗣大概是在岭南那边表现良好,现在终于是被召回长安了,然后还给了个官职,虽然这个官职也并不是很大,但是宗正卿……掌管皇家玉牒以及别的跟皇室有关系的职位,一般这个职位都是皇室宗亲担任的,以姻亲身份担任这个职位,也算是间接说明了武后肯给武承嗣一个机会。
而李显纠结的就是……他要怎么跟武承嗣相处?
说实话武家的后裔李显都不太喜欢,甚至整个武家除了武后之外,李显都不太待见。这个武承嗣在李显的眼里就是个真小人,甚至就是那种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人。
在他的身上你看不到任何骨气或者原则之类的东西,而郑玘显然也是不待见这个人的,武承嗣凭借着武后亲侄的关系坐上了宰相位子,只是他除了为武氏争权,排除异己之外,也没有什么其他可以称道的功绩,甚至为了当上太子而造价。
当然这大概跟他小时候的经历有关系,毕竟武承嗣的生长环境并不是很好,但是……全国那么多生长环境不是很好的人也不妨碍人家成为君子,大概就是本性如此。
李显一想到要跟这么一个货相处他就觉得十分别扭,自穿越之后李显接触到的哪怕不是高洁之士也大多都是矜持高傲的人物,突然出现这么一个吃相难看的……简直受不了!
郑玘一边给李显写字帖一边问道:“看他不顺眼?后世对他的评价怎么样?”
“还能怎么样?残害忠良阿谀拍马,觊觎帝位,就他那样的真当了皇帝大唐要早亡国多少年啊。”
郑玘放下毛笔漫不经心的说道:“既然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难道你还收拾不了他?”
李显握着郑玘的手细细的擦叹了口气说道:“说得容易,他能那么嚣张还不是因为背后站着阿娘?”
“那你觉得是儿子亲还是侄子亲?”
“可是我姓李。”
郑玘微微一笑把人拽到怀里:“那要看你怎么做了,不要把娘子当成一般的无知妇人,你真的觉得她看不出武承嗣是在阿谀奉承各种造假?但是为什么她还笑纳了呢?因为她需要,娘子上位……终究名不正言不顺,而你作为皇子,能够提供的其实比武承嗣多多了。”
别的不说,就那些神奇的事件多来两件就够了啊。
李显出于对郑玘的信任也没有再多想,反正……搞掉武承嗣才是正理!如果他只是伪造神迹之类的,李显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但是他为了当上太子大肆排除异己,甚至残害忠良这就让人不能忍了。
没错,皇位的争夺之中死人是无可避免的,可是李弘和李德争到现在真正因为他们的争斗而死的也不过就是一个李弼,或许有别人,但是一般都是走正规程序,因为有罪被参了然后被处死的。
武承嗣呢?罗织罪名,各种残酷迫害,就连李显这样对历史了解并不是很多的人都知道这些事情,足见武承嗣为人有多么卑劣。
这样一个人想要收拾也简单也难,简单在人品不好他自己就会给自己找很多事儿,想要找证据那真是再容易不过,难就难在……怎么搞定武后?更何况武承嗣下去了,周国公的爵位大概就是武三思继承,武三思……也不是什么好货!
在李显的头疼之中,武承嗣终于是到了长安。按照辈分来算他算是李显的表弟,比李显还要小上两岁,此时的武承嗣还是个少年模样,长相不算难看,但是比起贺兰敏之来却是云泥之别。
而且武承嗣整个人都显得有些畏缩,哪怕长得再好看,这样一个人也让人喜欢不起来了。
武承嗣面见李治和武后的时候,武后的孩子们都过去了,毕竟是名义上的表弟表哥。只不过就算是自认为最没有贵族气质的李显,气势上也能碾压武承嗣。
武承嗣在面见李治和武后的时候说话都结结巴巴的,不过这个吧……李显还真理解他,他刚穿过来的时候面对这两尊大佛他还说不出话呢!真的,李治再怎么温和也是圣人,他的气场和武后的气场一叠加,胆子小一点的都能被压制的说不出话来!
更何况,武承嗣大概从小是听着有关于武后如何凶残的故事长大的,对于武后的两个哥哥来说,武后的存在估计跟噩梦也差不了多少了。
对于武承嗣,所有人都没怎么放在眼里,包括现在的武后,只不过是武家需要一个继承人,武后从中选择了一个比较听话的而已。
对于这样的武承嗣武后也并不是很喜欢的,不过胆小有胆小的好处,大概不会像是贺兰敏之那样敢跟武后作对。
武承嗣就这样低调的到了长安,李显防备了半天在武承嗣老老实实的上班工作宅家里之后,他才想到,在这个时候武承嗣还没那么嚣张的,因为他没有嚣张的底气,所以李显现在再怎么防备他也是没用的。
李显无奈只能放弃了对武承嗣的监视,转而开始继续他的修路计划,之前他上交了一份计划,李治看了之后没说好也没说不好,只是说他这一份计划还不太完善,让他写完善了再上书。
李显当时听了就两眼一抹黑,说实话他的很多点子都是他提出来的,然后让相关专业人员去完善的,很多东西他连理论上都搞不好,更不要提实际了,唯一一个他亲自操刀的大概就是扬州的税改,那还是一州的税改,全国都没敢搞。
现在修路这么大的工程,让李显去写详略,这简直是要人命啊!李显一点都不明白李治怎么突然这么严格了,以往都不需要的。
倒是郑玘多少了解李治,他果断的表示:“圣人是在给你立功的机会啊。”
之前李显做的事情很多都是提出总纲,然后后面他就不参与了,到最后说他功劳大吧,也是不小,毕竟那些东西没有人想的到,但是说他功劳太大他也就是张了张嘴,然后剩下都是别人完成的,他自己独立带队完成的基本没有。
李治也看得出修路的好处,现在大唐不差钱,发展农业发展商业这些都是正确的思想路线,李显既然看出来了那就交给他来做,就算计划写的不全面也没关系,反正到时候李治决定让李显领头了。
李显听了郑玘的解释瞬间傻眼了:“我要功劳干嘛啊?现在李弘已经要容不下我了,还继续?”
郑玘没有吭声,他觉得……他也能理解李治,哪怕是皇帝在看到儿子们为了储君之位争的你死我活的时候也是会伤心的,在这样的对比之下,李显这样一个踏实肯干的儿子多少也能安慰李治那颗老父之心。
“让你做你就做好了,难道你还要推辞?更何况你不也说了你那个时代交通极其发达,除了你之外你觉得还有谁能做到?”
李显苦着脸,他知道交通发达是一回事儿,设计路线是另外一回事儿好吗?大唐幅员辽阔地势复杂,这要怎么折腾呦。
就在李显每天跟计划书死磕的时候,许久不吭声的太史局忽然又出来找存在感了。
六月壬寅,太白入东井。
长安城的气氛瞬间凝重下来,李显茫然的看着郑玘,郑玘也脸色十分不好看的表示:“太白入东井,意思就是说京城兵祸将起?”
李显:wtf?不可能?!
第113章 113
在古代,星象什么的似乎总能预示着一些事情,而古人也都相信这些,李显来到这里之后基本上也快要被本土化了。
但是那并不代表他真的什么都会相信,像是这次太史局说的什么太白入东井昭示着京城兵祸将起,李显就一点都相信。
如今大唐发展的正好,虽然周边一直有别的国家不老实的挑衅,但是就凭那些货色也是万万影响不到长安的,至于大唐内部……那除了造反估计也没有别的能够威胁到长安的可能性了。
可哪怕是造反李显也是不相信的,造反总要有相应的人选吧?李治的兄弟们……有造反能力的早在李治登基没多久的时候就收拾的差不多了,李治的儿子们也没有这个能力,就算是现在看起来最强劲的太子……李显保证,太子手上的东宫十率在听从他的命令之前估计会更听李治的命令。
就这么一个内忧外患都不存在的时候,说京城兵祸将起?谁信啊?
大家都信!李显对于什么星象预言之类的没有半分敬畏之心,所以该干嘛干嘛,可是渐渐的他也感受到了紧张的气氛。
表面上看上去大家似乎都还和之前一样,但是细细去感受就能明显的分辨出有哪里不同了,首先太子和雍王同一时间都收手了,再加上武后一党蛰伏,一时之间朝堂上比什么时候都平静。
第二就是长安以及大明宫的各种防卫都暗中加强了——郑玘比以前还忙,工作时间直接是以前的二倍了,在连续好几天郑玘过来就只是单纯抱着他睡觉,李显空有满腔热情却无处释放之后,寿王殿下终于炸毛了。
妈蛋,他和郑玘的见面时间本来就不多,他总不能不让郑玘不回家啊,也不能耽误郑玘工作啊,可是回家和工作加起来基本上占据了郑玘大部分时间,他和郑玘连坐下来喝茶聊天的时间都没有啦!
当然最主要的是短短一个月下来,郑玘整个人都瘦了一圈,李显忍不住揣着他自己写的章程,带着白胖子就直接去了含元殿。
必须给郑玘争取假期,这样下去郑玘的身体会受不了的!
李治和武后在看到李显带着白虎过来的时候依旧很淡定,只是在心里默默的说一句:这白虎好像又胖了。
光吃不动能不胖吗?
李显板着一张严肃的脸坐下来之后就将章程呈了上去,上面对于在大唐境内修路的各种条陈写的已经不少了,国道州道县道的划分以及税收的利用,或者说是让民间商户出资收取过路费什么的都写出来了。
当然重中之重就是,要勘察好地貌,国道最好是修水泥路,不要糊弄了事,哪怕多花钱也要修好,反正按照现在的运输能力来说,一条土道修好了都能用很久,更不要说水泥路了。
偷偷的说,李显知道他这个条陈交上去如果被批准了就肯定会开始实施,所以……他已经折腾了除了好几座水泥坊开始日夜开工了。
李治大致扫了一眼之后点了点头说道:“写的不错,不过尚未完善。”
李显一点也没有觉得不好意思,眼界影响思维,他的眼界经过这几年的磨练已经比以前好多了,但是那也比不上当了多年皇帝的李治。
别说李治,他连武后都比不上,这不是……那两口子已经凑到一起一边看他的章程一边给他挑毛病来了,林林总总的每一条都能挑出毛病,李显恍惚中有一种家长在联合检查他作业的感觉,略可怕。
好在无论是李治还是武后都不是熊爹妈,孩子作业做不好就揍,他们直接在章程上面开始批注了,当然主要是李治说武后写,哪怕李显为了照顾李治的眼睛故意写了很大的字,但是李治的眼睛依旧还是以休养为主,不能过多操劳。
李显的章程最后又回到了自己手里,只不过……李治和武后给他的批注他感觉比自己写的还要多!
“行啦,七郎是不是还有别的事情?”李治和武后敏锐的察觉到了李显哀怨的目光。
李显在这两位面前从来不绕弯子直接开口说道:“最近长安的气氛太紧张了啊,我前两天去逛了逛发现粮价都开始涨了,这样下去不行啦。”
李治和武后怎么会不知道这件事情,他们两个对视一眼,李治问道:“七郎有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李显瞪大眼睛:“现在这样不就是因为太史局那个什么所谓的太白入东井吗?可是星象也不一定准确啊,有脑子的人分析一下就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大家为什么还这么紧张呢?”
李治沉吟了一下,武后在旁边看着李治没有说话,半晌之后李治才说道:“蒋王府录事参军张君彻上书告蒋王谋反。”
李显听了之后茫然的看了李治和武后一眼然后就低头开始在心里掰扯,说实话虽然大家印象之中李唐皇室的各种皇子亲王并不是特别多,实际上……一点都不少!一到新年宴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亲王什么的其实一点都不值钱。
李显思索了一下才明白了这个蒋王是什么人。
蒋王李恽,太宗李世民的第七子,李治的哥哥,现任箕州刺史,不是遥领是实领,也就是说李显的这位七大爷现在是在箕州。
这位蒋王说实话并不是什么贤王,他能力有限,所以管理的州府也不是什么很富庶的地方,而李恽本人也不是什么好鸟,贪污受贿,吃穿用度基本上除了李治之外也就是他最好了,太子李弘都比不上,更不要说李显。
可是吧,这样一个人你说他谋反……李显也是不太信的,屁!手上没兵没权,李恽傻吗?要玩谋反?
李显抬头看着面容平静的李治和武后,忽然抖了抖,他对自己的智商从来没有抱过太大希望,所以很多时候他更相信直觉,而现在直觉告诉他,这事儿他别管,管了就是个死!
于是李显十分没有骨气的表示:“既然这样,长安加强戒备的话,不如从良家子里多选一些来戊卫长安?”
十六卫都是有建制的,每一卫多少人,尤其是左右卫千牛卫这样的,而现在大部分都是小兵不少,但是领导岗位空缺,如果想要加人,就要提拔军官,这样郑玘就能分担一下他的工作了,也算是变相的给郑玘争取了假期。
咳咳,直接说李显是说不出来的,哪怕有些事情已经心知肚明了也不能那么明目张胆的直接说啊。
李治和武后一听就知道李显的意思了,武后转头对李治说了句:“当初就该把他生成个公主的。”
李治笑的略开心,李显……李显扭头,他什么都没听到。
“好啦,带着白虎回去吧,朕都知道啦。”李治有些无奈的挥了挥手,都说女生向外,他的儿子……真是不提也罢。
李显伸出手戳了戳白虎问道:“要不把它留在宫里一段时间吧。”
民众不是都迷信吗?白虎是象征祥瑞的你们忘了吗?看这货圆滚滚的样子哪里像要出事的啊。
李治却摆了摆手说道:“不必,它在你那里很好,带回去吧。”
李显无奈只能把白虎再带回去,说实话,他每次看到白虎吃东西他都有一种要养不起这货的错觉,实在很想给它找个吃不穷的主人,白虎仿佛知道李显嫌弃自己一样,老老实实的跟在他后面又回到了王府。
跑一趟皇宫,李显到底还是给郑玘争取到了休息时间,李治倒没有真的去招人——明明气氛已经很紧张了还去扩充护卫队,这主意怎么看怎么馊。李治正好要提拔一些年轻一代的武将,于是就有人分担郑玘的工作了。
郑玘不用想都知道是谁的手笔,休息了两天缓过来之后终于有心情跑去跟李显腻歪,结果到了那里之后就看到李显正在顶着一头鸡窝造型跟各种章程奋战。
李显看到郑玘之后跟看到救星了一样,赶忙让他过来帮自己做作业——他写这份章程的时候一到想不出来的地方就忍不住抓头,然后……本来梳理的很整齐的一头黑发就让他给抓成了鸡窝。
郑玘看了一下李显原版的那份章程上的批注,看完之后十分赞叹:“圣人不愧是圣人,娘子也果然是见解不凡。”然后……他还看上瘾了!捧着那份章程就舍不得放下了。
李显坐在旁边面无表情的看着他:“既然你这么喜欢,那么接下来的任务就交给你了。”
郑玘放下手上的书册抬头也面无表情的看着李显,李显抖了抖在郑玘开口说话之前认怂的把那份章程拿过来继续死磕。
郑玘在一旁跟陪着孩子做作业的家长一样时不时的给他提出一些意见,只不过到最后……郑玘也有点忍不住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