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凤阙_分节阅读_134(1 / 1)

加入书签

李庭觉得这时候还搞猜猜猜简直是对他的折磨。“陛下,您今日叫我们来……”入座后,他试探性地开了口。

皇帝对此的回答是招了招手。随即,刘永福从大片帷幕后头走出,端着一个托盘,上面有张轻薄的信纸。“这上面是松府刚刚呈上来的急报,请诸位过目。”

李庭的地位最高,自然是第一个看的。上头不过寥寥数字,他两眼扫完,脸色就极快地变了。等到他把信纸放回去时,它看起来似乎突然有了千斤重。

其他三人都在观察李庭的反应。见他如此,大家心里都有了个底——

看起来情况对李庭不利!

魏群玉立时把心全放下了。他第二个拿起信纸,觉得自己一定能看到“我军大败xxx”的捷报——

事实也差不多,因为信纸上誊写的前半句话是“白兰羌已降”!

太好了!魏群玉心里一时间被这种弹幕刷了屏。

虽然白兰羌不是什么心腹大患,但总是骚扰他们盛朝的边界,实在太烦。若是赶上他们军队的主力正在对付突厥、回纥或者沙陀之类,后方滋扰就更叫人不满。如今这个隐患被彻底拔除,实在可喜可贺!

这么一想,魏群玉脸上立时挂上了喜色。他满心欢喜,觉得后面半句定然是借了皇帝龙威之类的话,但再看下去……

“吐蕃大王子被生擒”?

魏群玉惊得差点要站起来。等等,不是说好了打白兰羌吗?吐蕃家的大王子是怎么乱入的?

这完全不符合魏群玉之前的设想,但他震惊之后,统统化作了狂喜——

打白兰羌附赠吐蕃王子一枚,不是一箭双雕是什么?说是打了芝麻捡了西瓜都不为过!若是好好利用,他们说不定能一举搞定吐蕃、也就是整个儿的西南地区啊!

等到赵岷和侯玄表的时候,他们觉得自己其实已经不必看了。光从李庭勉强微笑的脸色和魏群玉抑制不住的激动中就能确定,松府急报里到底写了啥。奈何不管是赵岷还是侯玄表,两人思维都不能自动从打白兰羌跳到生擒吐蕃王子的频道上,所以最后还是都震惊了一把——

这次打西南前线的将领到底是谁?功劳一下子立大发了啊!

四人全数看完,心里都有了底,一同出列跪下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皇帝终于转过了身。若是四人现在能抬头,定然会发现他脸上一丝喜色都没有。但说难看也言过其实;他的态度更接近于严肃以及难以决断。“西南获得如此大胜,确实值得庆贺。朕叫你们四个人来,也是为了此事。”

虽然对皇帝的平静反应有所猜疑,但谁都想不出皇帝有什么理由不高兴。所以,李庭觉得皇帝大概已经高兴过了,这才把他们叫来议事。“臣以为,既然是如此捷报,实在不得不赏!”虽然他心里各种不爽,但他才不会那么傻,在皇帝面前表现出来!

“臣附议。”赵岷紧接着道。“班师回朝,正可论功行赏,以壮我军士气。且还有吐蕃大王子……”他说着侧脸去看其他三人,“是否需要押解长安、再请陛下定夺?”

毕竟,一个活的王子是最好的人质!别的不说,拿来胁迫吐蕃谈判,一定好使!

魏群玉难得和赵岷有一致意见。因为他听说,吐蕃赞普牟底已经年老力衰,即位呼声最高的有两个,大王子和三王子,其中大王子更占上风。如今大王子落到他们盛朝的手里……呵呵,就算牟底赞普不打算赎回自己的大儿子,吐蕃国内也肯定内乱!简直怎么想怎么对盛朝有利!

一手好牌随便打,坑死吐蕃没商量!

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魏群玉一下子得出了上面这种足以令他高兴到发狂的推论。“臣也附议!”他道,语气激动到有些颤抖,“吐蕃一直是我大盛的心腹大患!若要铲除他们,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机会了!”

皇帝有些微动容。虽然魏群玉没有说,但他很能理解魏群玉的激动从何而来——

高祖一生的希望就是一统天下!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高祖一生戎马征战,到头来还是薨在行军帐里的。不管是北面的突厥、回纥和沙陀,东北的契丹、黑水和高句丽,乃至西面的党项、白兰羌和吐蕃,都在高祖画下的疆界里!而其中,以突厥和吐蕃实力最强、也最蠢蠢欲动。所以这时候,有灭了吐蕃的可能,作为高祖老臣的魏群玉怎么可能不激动?

“臣同样附议。”侯玄表最后道。虽然他是兵部尚书,理当在自己的管事范围里多说几句,但他觉得该说的前面三个都说了,便继续保持他的沉默是金。

“这可是我朝近些年来最大的胜利,赏自然要赏。”皇帝徐徐道。“而且不是一个人,而是所有人!”

四个大臣一聚头。开玩笑,事实的确是惊人的大胜啊!若是他们能紧接着干掉吐蕃,皇帝要大赦天下都不为过!

这胜利是如此板上钉钉,就连李庭都没法从中搅合。不过相比于已经尘埃落定的事实,他更关心别的:“陛下,既然是松府递交上来的战报,那降服白兰羌和生擒吐蕃大王子之事,可都是松府府兵做的主力?”

这问题十分技巧。既点明光凭一个府的军力基本没可能得到这种大胜,又故意把两件事扯在一起、以暗示松府有夺功之嫌。而且,若是信上的战果是两队人马分别得到的,功劳分散,对他们的压力就没有那么大了!

这种潜藏的态度,皇帝也许听懂了,也许没听懂。因为他只微微一笑:“信使确实是松府里的军士。但论起让白兰羌归降,光靠松府府兵显然不可能。”

李庭心头一松,随即又吊起来。

因为他之前刚联系起来,统率松府府兵的折冲都尉正是吴王长子萧芳。若这事儿全是萧芳的功劳,那他可要麻烦了;毕竟吴王是萧芳亲爹,皇帝若敕封萧芳,肯定会连带恩赐吴王。

但他同时也知道,就算功劳不全是萧芳的,萧芳的赏赐也跑不了。也就是说,吴王的软禁之期,眼看着就要到了!

这特么真是个坏消息,再坏也没有了!

别看李庭面上笑得欢畅,其实心里恨得要扎小人。然而就算如此,他也无可奈何;虽然他们李家不出个擅长行军打仗的人才呢?

“陇右道和剑南道有和白兰羌交界的州府,都参加了这次对白兰羌的征讨。要说范围,已经从陇右的河府到了剑南的益府。至于谁功劳大些,恐怕得再等等。”皇帝继续道,语气平静。

魏群玉不由多看了侯玄表一眼。

因为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战场形势又瞬息万变,所以在真正攻打白兰羌之前,在长安的他们只能定个大方向。具体情况如何,他们就得等后头的汇报。虽然相关州府不少,皇帝也说细节还要等汇报,但以平日的情况看来,陇右道的几个州府府兵常年行军,兵强马壮,论功行赏绝对是大头。

而陇右道的那几个州府,到底是谁在领兵呢?

若是只考虑担当府兵一把手的人,可以如此列出——

松府,吴王长子萧芳;轨府,燕淑妃外甥燕善才;叠府,现今叠府都督兼行军总管高昌;河府,则是京兆府少尹的堂兄王茂城。

值得一提的是,河府府兵的副手是正是吴王二子萧芸!再加上萧芳……别人先不说,吴王这是妥妥儿要逆袭的节奏啊!

除了李庭,其他三人都在心里给吴王的运气打了一百分。两个儿子一起立功,真是一般人羡慕都羡慕不来的!

皇帝居高临下地打量着下面四人的面孔。等到他觉得看够了,才把准备好的炸弹扔下去:“虽然大胜是好事,但吐蕃大王子的问题,倒确实是意外。叠府都督兼行军总管高爱卿派出了一队前锋,想要潜入白兰羌生擒首领;事情成了是成了,但未曾想,虏回来的人里竟然有吐蕃大王子葛尔东赞。”

“这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魏群玉立刻道。“吐蕃向来不安分,想必这次又想在背后搅混水!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这点没人有异议。但相比之下,李庭更关注,这队夺了头功的前锋是高昌的人。总算和吴王没关系了,他在心里安慰自己。若是吴王只是被平反、并未顺势升职,那对他来说,再次掰倒对方并不算太难!

至于赵岷和侯玄表,自然是附议魏群玉的话。大胜当前,谁都知道要把事情往能让皇帝高兴的方向上说。

“既然如此,众位爱卿便是一致觉得,该将那葛尔东赞带到长安来了?”皇帝问道。

若把抓到的人质换成盛朝的人,在座几个可能因为利益关系掐起来。但葛尔东赞一介吐蕃人,关他们什么事?就连李庭,都和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皇帝问也白问,很容易就全员通过。不仅如此,照魏群玉说的,他们这次占尽优势,合该借此机会乘胜追击,一鼓作气地拿下吐蕃,永绝后患!

皇帝听了,并没有立刻做决断,反倒是把皮球踢给了侯玄表。“侯爱卿,魏爱卿的意见,你觉得如何?”

侯玄表垂头思索了一阵子,回禀道:“此之一战,粮草消耗之类还未报上来。若是储备充足、将士士气高昂,确是可以一战。”

“白兰羌已降,没什么可说的。”皇帝缓缓道,显然同样在思考利害,“而俘获葛尔东赞的事情,目前还是个机密。”

先关着人,就等着皇帝的意见来?高都督看来很懂行嘛!

“那是正好啊,陛下!”魏群玉又进言道,“若是吐蕃方面还不确定葛尔东赞的下落,他们定然不会贸然进攻,而要先派人刺探消息。若是能将葛尔东赞尽早转移到长安,就算他们想把人截走或杀人灭口,也来不及了!”

皇帝终于露出了他今天在两仪殿里的第一个真正笑容。“那就照魏爱卿你说的办——先把人押到长安,然后对吐蕃发通牒;若是吐蕃的反应不尽如人意,边线的府兵便可以动了。等下你们回去,就把这件事先做了。同样是八百里加急,知道吗?”

要撸小说网 www.YaoLuxs.com

倒数第二句话里的“你们”,特指赵岷、魏群玉和李庭。因为皇帝发下去的命令,一般都是中书令拟稿、侍中核实并盖上玉玺、最后交由尚书省去执行。

而三人也都毕恭毕敬地应了是。

“还有你,侯爱卿。”皇帝盯上了最后一个臣子,“这几天你把别的事情放下,先针对咱们和吐蕃现时的军情写一份详尽的分析预测,朕要亲自过目。”

侯玄表毫不犹豫地应下了。他也很希望盛朝这次能够彻底摆平吐蕃,更不用提这事做好了对他只有好处!

问题一一确定完毕,按理说可以解散了。但赵岷想了一想,又出声道:“陛下,臣还有一事想要请示。”

“是什么?”皇帝微微挑眉。“和现在的事情有关?”

“是的,陛下。”赵岷承认道,“您刚才不是说到,有功的人都要赏吗?若等到功臣们班师回朝的时候再一一登记,定然很慢很麻烦。若是现在便开始清对核点,礼部的周尚书到时候便不至于太过忙乱。”

且不说赵岷这同僚爱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论功行赏的确是礼部该干的活儿。皇帝只思忖了一瞬,便同意了。“那就传令下去,让他们先把有功之人的名字和功绩都一一登记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