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节(1 / 1)

加入书签

“余下两点,便要因地制宜,恩威并重了,当然为平民愤,也算是安抚民心,皇上要先向当地的百姓们认错,下罪己诏,毕竟一开始要官差朝田地里大撒石灰的招数,也是从皇上御笔下下出去的。”

皇帝脸色一变,“罪己诏?这……”

“百姓因田地被毁,必然怨怼于皇上,这份怨怼,也是所有乱局的源头,而罪己诏,不光不会让皇上觉得丢脸,还能大大安抚民心,让百姓们觉得皇上可向百姓认错,是个爱民如此的好皇帝,才能赢得四海归心,天下安定,同时百姓的怨怼消弭了,也才能更加心服口服地顺应皇上的安排,齐心面对此次灾祸。”

“也罢,一道罪己诏,也无甚大不了。”皇帝一拂袖。

“同时,皇上下了罪己诏,也切莫忘了惩治那些真正有罪之人……尤其是,那些借机中饱私囊,发着国难财的佞臣!”宁渊说完这句话,眼底忽然闪过一道寒光。

“皇上圣明,定然知道丰城如今模样,只有一安民心,二除佞臣,才能彻底使百姓归心,百姓一归心,事情便好办了。”宁渊接着道:“只要让贪腐之人吐出口中财帛,便能将朝廷之前亏欠灭蝗人的赏钱一并补上,但需立刻终止以赏除蝗这个荒唐的闹剧,让百姓各归各位,才能将丰城的乱局导入正轨。”

“你当朕不想除掉那些奸佞吗。”皇帝眉毛一吊,“朕在发现有人贪腐后,就立刻下旨追查,可竟没有半点线索,朕总不能将与朝廷下拨银钱有关系之人都抓起来吧!”

宁渊道:“既有贪腐,那必定不是一人所为,而是层层剥削,与此有牵扯的官员们官官相护,人人自危,哪能让皇上查到什么线索,若要应对此事,皇上也该明白擒贼先擒王的道理。”

“怎么说?”皇帝来了兴致。

“奸佞之人,堪比朝堂蝗虫,庞大人献给皇上的第三个计策,对付真正的蝗虫或许欠妥,但对付皇上身边的蝗虫,兴许是一条妙计也说不定。”宁渊一笑:“便请皇上下旨,但凡有下级官员挟证据奏报上级官员贪污之事,若下级官员牵扯其中,则将功补过,免罪,赏金银,若未曾牵扯,除了赏金,官升一职!”

“什么?有人中饱私囊,朕不但不罚,还要赏?”皇帝一愣。

“也许皇上觉得小人说的太异想天开,可也只有如此,才能打破那些人官官相护的局面,不然皇上就算有心要肃清污佞,无凭无据,也难以下手。”

“皇上,臣妾觉得,此人说得不错,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那些敢发国难财的家伙着实可恶,这倒也不失为一个良方,而且此番做下来,那些佞臣人人自危,层层揭发上去,说不定还能替皇上抓出一直潜伏在身边的大老虎,毕竟所谓贪墨,也大多是上行下效,下边的人瞧见上边的人都能中饱私囊,便也跟着为自己牟利,臣妾想此人方才那句‘擒贼先擒王’,便也是这个意思了吧。”舒惠妃适时开口,同时和婉地看了宁渊一眼,“你说,本宫说得可对?”

“娘娘神慧,小人便是这个意思。”宁渊配合着再度躬下身去。

☆、第202章 庞松下场

皇帝低头沉思不语,半晌才道:“此事虽听着有道理,朕还需思量一二,免得太过纸上谈兵,便像此次一样再铸一错……如今蝗灾未除,灾区却整出这般多的幺蛾子,如何叫朕不生气!”

宁渊一躬身,道:“其实小人今日入宫面圣,所为的并非只是解决之前三策带来的隐患,更多是为蝗灾而来。”

皇帝一醒神,“莫非你另有良方治蝗?”

宁渊从华丽掏出一张丝绢,立刻有太监接过了,验了验并无问题后,才呈给皇帝。

皇帝将丝绢扯开一看,上边字迹清隽地写着一张药方,其中所列药材也尽是常见之物,甚至有一两样连药材都算不上,只是路边的野花野草。

还不待皇帝发问,宁渊便开口道:“此药方是小的偶然间从一民间异士手中所得,以此方来熬制汤药,并将汤药广泛喷洒于天地之中,既不会有损田地与粮食,也有使蝗虫身体衰弱,直至力竭而亡之奇效,小人已然在居所先行试过,方才呈上。”

“此药方上的东西倒不名贵稀奇,想来推广也不是难事。”皇帝不动声色的又将丝绢交给身侧的太监,紧接着又道:“不过你所说的那些,朕要同机要大臣仔细商议之后再定夺用是不用,若当真有效,可解时下乱局,你可记大功一件,但若毫无作用,反倒使情形变得更糟,你亦是死罪难逃,你可明白?”

宁渊垂头道:“小人自然明白,皇上心系天下社稷,想救黎民百姓于,小人也不敢拿此事邀功,只有一件事恳求皇上,请皇上应允。”

“不邀功?”皇帝扬了扬眉,“那你所求为何事?”

“昔年,家师与小人遭人陷害在春闱场徇私舞弊,家师去官离京,清誉尽毁,小人亦被责罚永不得参加科考,但徇私舞弊之事,纯属子虚乌有,小人想恳请皇上,若小人所献之计奏效,请皇上下旨重查当年之事,抓出设计诬陷的小人!”

宁渊说到后边,语气不禁有些重了,而皇帝听后,也眯起眼睛,仔细打量起宁渊来,忽然间,像是想通了什么似地点点头,道:“你说的是……高郁?我想起来了,你不就是高郁那时候收的弟子,所以你上呈这些计策,是想替高郁翻案?”

见宁渊点头,皇帝沉思了片刻,才道:“若你所言属实,朕自然会派人暗地查访,倘若当真有人设计陷害,那朕必不轻饶……但这一切的前提,需得是你拿出来的东西有用。”

说完,皇帝挥了挥手,“朕累了,你说的那些朕也会记着,若无别的事情……”

“那小人告退。”宁渊今日所来的目的已经达到,自然没有理由在这御书房多待,就算是活了两世,与皇帝见过数次,他还是拿不准皇帝的性子,所谓伴君如伴虎,事情办完了还是立刻退走的好。

出宫之后,宁渊哪也没去,径直回了家,每日依旧做着寻常的事情,好像对皇帝的作为一点也不急。

其实他的确不急,反正该来的也会来,太心急除了给自己凭添烦忧,不会有半点帮助,就这般过了两个月,等天气转凉,快要入冬的时候,他所等的消息终于来了。

皇帝经过和机要大臣的商议,决定还是尝试一下宁渊提供的方法,便按照宁渊所说的缓缓推行下去,结果成效意外地显著,除了熬制出来的汤药当真有克制蝗虫的奇效外,皇帝亲笔御书的罪己诏,也果真让当地百姓激愤的情绪安稳了不少,至于那些官员,看见举报贪墨能够加官进爵,一些胆子大的哪里还坐得住,立刻开始上奏举报,有人领头,后边自然有人跟上,而那些被举报的官员,惊恐之下,为了脱罪,也开始互相攀咬,甚至于抖出自己的上峰,就这般一层一层咬上去,最后居然咬到了一个人身上。

那便是时任中书提调的昌盛候庞松。

皇帝收到奏折后震怒非常,因为计策是庞松带人提出来的,所以皇帝很自然的就交给了庞松去办,就连下拨的赈灾银子,也是庞松全权处理,他本以为庞松会办得很好,哪知这人贪得无厌,仗着大权在握,竟然头一个发起了国难财。

而下边的官员们,都是见着连主管此事的庞松都能从中抽取好处,那他们这些下级顺道捞一些也没什么,于是蹭蹭剥削,才致使银子最后根本没有多少发放到灾区。

若非此次有庞松知情的手下人举报,那么皇帝还会一直蒙在鼓里。

于是他立刻下令,将庞松落狱待罪,同时还派出人手将整个昌盛侯府大搜了一通。

这一搜,更是发现其中金银财帛无数,听说还额外搜到了一些不得了的东西,主事的京兆尹不敢怠慢,连夜入宫将自己的所见所得尽数呈给了皇帝。

庞松在监牢中虽然不知道这一切,但他隐约能感觉到,自己的末日似乎快要到了。

但他却也不是一个坐以待毙之人,见皇帝暂时还没有处置他的圣旨下来,他便在天牢中积极活动,想方设法联系在外边能为自己说话的任何旧部,妄图谋取一些脱罪的机会,可惜,他明面上的同盟司空旭与他离心了不说,自己亦被皇帝下旨在府里思过,又哪里回来管他的死活;而他的女婿,禁卫军统领韩韬,除了猜度庞春燕外,也在记恨庞松在朝堂上参奏他以让他失了军衔之事,也没有替他说话的心思,至于其他人,看见连庞松的至亲都没有管他,更是不会来搅这趟浑水,全都揣出一副爱莫能助,作壁上观的模样,直将庞松气得牙痒痒,在狱中好似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了。

不过他甚为笃定,皇帝应该不会杀他,不过是贪墨一些银钱罢了,没什么大不了的,顶多革职而已,他也相信以他的才智,和拍马屁的技术,只要能再见到皇帝,一定能重新讨得皇帝欢心,再得重用,只要他能重新握有权势,那外边那些吃里扒外的墙头草,他要一个一个去收拾!

可惜,庞松似乎是对自己太高看了,所谓登高跌重,在斩立决的圣旨传到天牢里来时,他还半天没回过神,甚至还尖叫传令的公公是在假传圣旨,他要面见皇上。

当然传旨的公公可不会理他,只将圣旨往他脸上一摔,便大摇大摆地走了。

这一日,华京中下起了初雪,宁渊受邀前往赵将军府喝茶,赵沫已经摆好了茶具,刚坐下,便听见赵沫道:“听闻这几日,庞松一直在牢里胡言乱语,好像根本不能接受自己被赐死的事实。”赵沫一面喝茶一面道:“他也实在是太高看自己了,皇上为了赈灾之事,连罪己诏都下了,又怎么会从轻处置他这个当之无愧的头贪。”

“所以我当初才会规劝皇上往灾区下罪己诏,一来安民心,二来,罪己诏一出,表明君王都愿意承认自己的罪责,他一个献出劣计,又敢中饱私囊的京官,哪里还能得到特赦,皇上就算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也不会饶他。”宁渊冷笑一声,“何况庞家在京中尚无根基,又已众叛亲离,皇上一道圣旨,他便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了。”

“庞松作恶多端,之前一直没办法抓住他的把柄,这一次他大概是以为自己会剧赈灾的首功,才会放松警惕,以至于露出了太明显的狐狸尾巴。”赵沫摇了摇头,“不过,皇上并非是一开始就决定要赐死庞松的,只因宁国公都特地入宫上奏弹劾,说自己得到密报,庞松陷害忠良,诬陷高郁,把持翰林院,让儒林蒙羞,还拎出了不知道躲到哪里去的张唯当证人,这么狠狠煽风点火了一把,皇上一怒之下才会这般杀伐决断。”

宁渊没说话,此事他也知晓,宁国公为人素来中立,也不怎么竖敌,即便从前庞府几次冲撞宁府,将吴氏气得脸红脖子粗,宁国公都一直端着一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没有闹过红脸。

而这一次,宁国公居然破天荒的主动上奏弹劾,帮着宁渊对庞松落井下石了一把,还顺道替高郁说了话,宁渊知道,这多半是宁国公是在给自己卖人情。

看来上次对方说要推荐自己入仕之事,即便自己没有明面上答应,而宁国公也没有死心。不得不说,这老人家瞧着一副威严肃穆一板一眼的模样,还真真是一条老狐狸,早在得知张唯被革职抄家之后,宁渊便有要将此人找到的心思,因为若要给高郁和自己翻案,他是个人证,但一时之间就是找不到,宁渊还以为此人要么出了城要么被灭了口,想不到人居然被扣在宁国公的手里。

并且此次,宁国公还这样“恰到好处”地帮了自己一把,看来自己和高郁翻案的日子不远了,自己这个人情,是不欠也欠下了。

正想着,二人忽然瞧见赵府的管家匆匆走了过来,行了一礼后,才压着声音对赵沫道:“主子,方才六殿下从宫中传来了消息,昌盛候大人……在天牢里自尽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203章 庞松伏诛

“自尽了?”宁渊和赵沫同时一惊,显然被这个消息多少吓了一跳。

“是呢,就是昨晚上发生的事情。”管家一板一眼的说着,“听闻昨夜看守巡查的时候都还好好的,等今晨天亮时,就发现庞大人在牢里用一根麻绳上吊自尽了。”

赵沫挥挥手,示意管家退下去,等人走远后,他才把目光落到宁渊脸上,发现宁渊一双眼睛闪烁个不停。

“司空旭下手还真是快,竟然如此迫不及待。”宁渊自语道。

“你就这么自信是四皇子干的?”赵沫好奇道:“也许是庞松知道自己难逃一死了,与其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斩首那般丢脸,还不如……”

“庞松那等贪恋权贵,贪生怕死之人,哪里做得出自尽这种事。”宁渊冷笑一声,“哪怕就算到了最后一刻,他也不会忘记给自己翻案,看来应当是庞府当中藏着的什么东西被找了出来,让四皇子急了眼睛,才冒着风险杀人灭口。”

赵沫一愣,“你的意思是……”

“他们与大夏太后之间有所勾结,相信你也是知道的。”宁渊话音刚出来,赵沫便神色一凛,随即听宁渊继续道:“既然他们有所勾结,那么必定会有一些书信往来,原本我以为这等机密要务,断然没有留下的道理,换做任何一个人看了之后都会立刻毁掉,但现在看来,庞松似乎没有这么做。”

“你这么说,我也想到了。”赵沫淡淡道:“在抄庞松家的时候,京兆尹似乎搜到了一些了不得的东西,将他吓得不轻,想也没想就送入了宫中,只是此后便再无动静,我还以为是自己想多了……”

宁渊摇头,“也许你并没有想多,但我多少能猜到皇上的意思,这等通敌叛国之事,皇上肯定不相信只靠着庞松能一个人完成,皇上没动静,大概是想暗地里调查,不愿意打草惊蛇,之事没想到,司空旭会如此警惕,也如此神通广大,连天牢中的人都能下手。”

“哼,这些狼心狗肺之人,丝毫不顾边关将士的死活,而与他国权贵勾结,图谋得当真龌龊。”赵沫看起来有些生气,一圈砸在了身前的小几上,激得上边的茶具都是一颤。

无怪赵沫不生气,他如今身负军衔,是个将军,也驻守过边关,对于边关的状况比别人都要清楚许多,大夏大周表面上和平往来,但边关却一直摩擦不断,尤其两国军士之间还会偶尔出现伤亡,看着那些年轻又鲜活的生命一个个消失,赵沫才会如此痛恨卖国贼。

不过很快,当他注意到宁渊古怪的表情之后,立刻想到了什么,眼珠子一转又笑道:“我可没说你那情郎,他可同别人不一样。”

听闻赵沫居然如此露骨的就称呼延元宸为自己的“情郎”,宁渊不禁脸上一红,想要分辨几句,之前已经退走的管家却又回来了,朝宁渊一躬身道:“公子,宫里来了个公公传话,说皇上召你入宫觐见。”

“我听说灾区沿用了你提议的方法,不光青雀鸟之类带来的隐患缓缓消弭,灾情也已过去了,皇上现在传你入宫,多半是要论功行赏,你快些去,千万别耽误了。”赵沫嘱咐了宁渊一句,便拍了拍衣裳的下摆,开始收拾茶具,宁渊也匆匆随着管家出了将军府,好在马车就停在那边,他们不敢耽搁,让周石驾着马车直朝皇宫而去。

宽敞的御书房内,俨然已经站了许多官员,宁渊埋着头隐晦地扫了一眼,不少都是皇帝倚仗的枢机大臣,至于在最靠近龙桌边的一张椅子上,还坐了一名老者,老者没穿官服,可别人对他都带着一股礼敬三分的神色。

看见宁渊进来,老者熟稔的对宁渊点了点头,宁渊不好拂他的面子,只好在拜过了皇帝之后,又朝他一躬身,唤了声,“叔公。”

“宁卿,你的这个侄孙当真是有些才华,如今东南三州可以安度此灾,他可功不可没。”皇帝第一句话竟然是朝宁国公说的,而且还夸赞了宁渊一番。

宁渊诚惶诚恐地跪下,便听见宁国公道:“皇上过誉,不过老臣也觉得这孩子聪明懂事,倒比我家里那个不成器的孙子聪明多了。”

“小人愚钝,哪里能和世子爷比较。”宁渊谦恭地道了一句。

“不光有才华,还很知礼,果然是可造之才。”皇帝点了点头,“你可知道,朕此次召你入宫,是因为你的计策有效,拯救灾区百姓于水火,所以要赏你?”

“皇上厚爱,小人不敢承受,且小人记得,小人已经说过了,不愿要什么封赏。”说完,宁渊抬起头,一双眼睛炯炯地看着皇帝。

皇帝了然道:“这个自然,其实即便你不作要求,朕也当为你同高郁翻案,毕竟宁国公,已经将事情都于朕细说了一通。”

宁渊知道宁国公曾带着张唯入宫踩了庞松一脚,当然还顺便道出了当初春闱场上设计诬陷的实情。其实皇帝虽然答应过宁渊,但他并没有多少当真要给宁渊平反的意思,毕竟那样多少会丢他这个天子的脸,此次东南三州灾情坎坷,他这个皇帝已经丢了不少脸了,未免被人笑话,还是能保一点是一点,到时候以经年事久,不好查探为由,将宁渊打发了,再赏他一笔金银,料他也不敢说什么。

哪只宁国公却掺合了一脚进来,宁国公如今虽然已无官职,但当朝三公中属他最为年长,也最为德高望重,朝中门生不少,皇帝也不好不给面子,加上陷害高郁的罪魁祸首庞松已然下狱,又有张唯这个证人在,皇帝便索性做了个顺水人情,打算将答应宁渊的事情了了。

“来人呐。”皇帝朝身边领命的太监吩咐道:“传朕口谕,立刻对外昭告,朕要恢复前翰林院大学士高郁的官位,收回对其降罪和革职的圣旨,还其无罪之身,另外现任大学士马文才勾结他人,陷害良臣,立刻革职查办。”待那太监领命去了以后,皇帝又对宁渊笑道:“至于你,朕也已撤去了你终身不得参加科考的谕令,若你愿意,明年春闱,便可参加,若能进士及地,相信以你的本事,定能成为朝中的一代良臣。”

谁知这时候,一直坐在边上的宁国公却开了口,“陛下既然已知这小子将成一代良臣,又何必再等到明年春闱?”

宁渊心里忽然咯噔了一下。

皇帝闻言,饶有兴致道:“宁卿的意思是……”

“这孩子说到底也是我的侄孙,先父的亲曾孙,士大夫子弟出身,若要直接提拔入朝为官,也不算是有违祖制,不知微臣有没有那么大的面子,能向皇上为这孩子讨个一官半职,好让他能及早为皇上尽忠。”

宁渊露出苦笑的表情,果然。

皇帝想也没想便笑道:“这个是自然,朕也不是第一次见此人,对他的才识自然是赞誉的,既有宁卿举荐,那宁卿觉得,朕封他个什么官好?”

“臣不敢,但凭……”

“皇上,若皇上要封小人官职,小人斗胆,不知能否为自己谋一个儒林馆掌院之职。”宁渊却突然开口。

宁国公挪过目光,意味莫名地落到宁渊脸上。

“儒林馆掌院?”皇帝思虑片刻,“儒林馆掌院官位不高,只得从五品……”他看着宁渊,“此职位已长悬其缺许久了,一直在有大提学分神兼任,你原是举人出声,让你顶上也并无不可……你当真决定了?”

宁渊明白皇帝的意思,儒林馆掌院并不是什么要紧的官,只负责协助大提学管住儒林馆内的大小事务,很少能有参朝的机会,权利也不大,算是个不痛不痒的闲职,既然要当官,还是要选一个有前途的为好。

“小人平日里没什么爱好,只爱读一些诗书典籍,而儒林馆内藏书仅次于翰林院,小人也知道以小人举人的身份,入翰林院太过贻笑大方,何况小人也曾在儒林馆中呆过一段时日,对掌院事物有些了解,也好过上手其他生疏事务闹出笑话。”宁渊一面说,一面做出脸红状,“请皇上应允。”

宁渊自然有宁渊的打算,此事既然避无可避,还是选一个能原理漩涡中心的好,也符合他打算安稳过日子的终极目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