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节(1 / 1)

加入书签

事实上,这些洋人外交官们猜对了一半,的确中国现在虽然已经开始尝试跟研制105mm及155mm口径重炮,但一个月产量也就勉强十几门,尚不具备大规模生产的能力。还要拜美国的排德运动所赐,大量的美籍德裔技工、教授甚至军工专家因此失去了工作,结果在中国的努力下,为数不下千人的德裔军工专家跟高级技工被招募来了中国,充实了中国的军工根基。

虽然目前中国只能生产2730倍口径的重炮,更大规模的45倍、60倍口径短时间内不指望。一是工业根基薄弱,二是没有这方面的设计经验。不过有着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跟潜力摆在那里,现在已经足够了。

整个炮兵方阵由134辆牵引卡车组成,清一色的进口美国通用卡车。炮兵们全部在牵引车的车厢里站得整整齐齐,向主席台方向行军礼。

造车工艺上中国差了美国一些,本国羸弱的工业基础摆在那里呢。加上现在中国跟福特、通用在华建厂还在谈判中,短时间内中国无法形成生产汽车的规模。好赖中国现在对汽车的需求并不大,加上国内几个勉强达到战略级的大型油田被他一直压下没去开发,随着越来越多的铁路建成,小汽车依旧只是少量富人跟洋人的玩具,政府也只在过去几年里采购了一批外务车,如今向外购买的大多都是些卡车,用于为军队补给物资。

重炮方阵过去后,便是最后两个战车方阵了。为了最大化的向洋人跟国民展示中国的陆地战斗力,同时回击国内的一些批评他重陆军轻海军的指责声。这一次他将中国已经建成的两个战车旅全部拉了回来,从中挑选112辆保养最好的战车加入阅兵之中。112辆战车4辆一排,共排成28列地方阵徐徐通过主席台。

早期战车技术很不完善,履带式战车的毛病不少,李汉在观看时,心一直是提着的,生怕出事故,虽然不至于叫军方难堪,但也影响到阅兵式的华丽跟威武。谢天谢地,所有的战车都在一片青烟中,安然通过了主席台。

“我国的战车技术来自欧洲一个友好国家,在友邦的帮助下,我国从无到有组建起了亚洲第一支机械化部队,所装备的某两型战车已经经历护国战争、山东之战、中俄冲突多番战斗考验,战斗力已形成,不下欧洲陆军同类战车!”

解说员含糊地解说了一下,但却并不妨碍战车方阵给人们带来冲击,不论是国内的民众,还是华人华侨,甚至是外国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只见整个战车方队,呈现较大间距行驶而来,一个方阵前进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声,行使在柏油铺成的阅兵大道上,传来了隆隆的声音让人不寒而栗。

不论远近,似乎整个广场的人,都感受到了那股钢铁猛兽的震撼。

为了最大规模的凸显战车旅的英勇,李汉在阅兵式之前,没有同意下面希望翻新跟更换下一些受损战车车身上的弹孔跟炮弹击中的凹痕,只是强化保养了履带跟内部机械,确定没问题后就让它们直接带着光荣的‘伤痕’参加阅兵。

没有什么比身上的‘伤痕’更能诉说战争的惨烈跟战车旅的英勇了,当这一列列的钢铁怪兽带着轰鸣声缓缓经阅兵大道通过共和广场,一时之间,整个共和广场都震动了。

“该死的德国佬,他们到底给这个国家留下了多少东西!”

一个英国外交官怒视着广场上缓缓经过的战车,嘴里小声骂个不停。

在他不远处,一个法国高级武官在快速的记着些东西,嘴里还小声的嘀咕着:“陆军战车技术上,法兰西比德国人慢了一些,差距不小。虽然我们从战车上也俘获了一些德制战车,但完全不够协约国瓜分研究、分析的。看来有必要通知公使一声,向国内请示。如果远东这个国家真在德国人的扶持下拥有了完整的德国技术,那么,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我们都必须尽快弄到一些战车研究,甚至直接进口。”

“这就是中国人的战车吗?”一个美国军官饶有兴趣的看着,“它看上去很结实,我是说,应该比英国人的游骑兵要成熟的多。如果这个国家拥有的战车数量再多几倍……”

“八嘎野鹿!”

一个日本武官口里低声骂个不停,“帝国的那些野鹿都在干什么?过去不是说,中国人不能自己生产战车,全都是从独国采购的吗?再多几倍……再多几倍陆地上我们如何能赢?”

……

议论跟震惊的声音中,最后一个战车方阵也过去了。像是接到了什么指示一样,广场上顿时没有了声音,这短暂的安静令数十万人摸不着头脑,但并没有让他们等多久,很快整个广场上空传来了密集的飞机引擎声。

几十万人抬头望去,只见整个西北部天空已经被飞机布满了,至少由上百架飞机组成的庞大机群,正在朝共和广场上空飞来。

“即将飞临共和广场上空接受检阅的是我陆航第一大队第一联队的全体成员,他们是由战斗机方阵、轰炸机方队、侦察机方队等三种机型组成……”

飞机在广场上空盘旋一阵,然后向着西南方向飞去。

未几时,由三十架大型齐柏林飞艇组成的运输飞艇编制也缓缓从空中驶来。

当运输飞艇大队飞过后,随着一阵礼炮轰鸣声,自西北、东南、东北三个方向,又有着规模更加庞大的三个机群飞机飞来,依次从共和广场上空飞过。地面上的人抬头望去,密密麻麻不可数,初步估计至少有近四百架飞机。

“哦上帝啊!”

所有人都看到了这让人震撼而又难忘的一幕,空中那密如鸟群的机群则让人感受到了中国所具备的另外一种实力,天空!

远东的天空霸主!

一瞬间,几乎所有人脑海中都只有这一个词汇了。

没错,远东的天空霸主!

或许比不上交战的协约国跟同盟国总数过万的庞大战斗机群。但是在远东,在这个他们看来十分落后跟野蛮的地方,一个刚刚经历了革命,从落后跟野蛮中刚走出来的国家,竟然拥有着不比欧洲各强国规模小多少的天空卫兵阵营,这……亚洲的秩序或许真的要改写了。

几乎一瞬间,受到邀请的全部列强国家的外交官,脑袋里都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

是的,中国的海军虽弱但陆军太强。在这种规模的强大空中力量的配合下,除非英日等国家的军舰能登陆了,否则面对规模不断向两百万、三百万甚至四百万发起冲锋的中国国防陆军,而且这支军队还装备了最优秀的陆地战车,并且装备大量的机枪跟重炮。

一瞬间,所有人都明白了李汉想要表达的一个意思。

西方列强在中国的海岸上架几门大炮就可以令这个国家屈服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在亚洲,自日本之后另一个强国踩着俄国的尸体崛起,那就是我中国!”

李汉口中喃喃自语,他的新国务卿孙宝琦凑上前本想催促他上前演讲,免得那些洋人等得不耐烦了。突然听到这么一句,孙宝琦微微一愣,猛地腰身站得挺直起来。

“是啊,我们赢了,该站起来了!”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六百七十七章 安静的远东

正如李汉所设计的那样,新生远东革命政权中华民国1917年初的阅兵式,很快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卷起滔天巨浪。

《费加罗报》创立于1853年,其报名源自法国剧作家博马舍的名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主人公费加罗。是法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特点是篇幅大,页数多,是法国权威性报纸。

当法新社将来自中国的阅兵式相关照片及报道传回欧洲法国时,顿时引起法国国内震动。

《费加罗报》是第一家进行相关专题报道的法国报纸。

“欧战已经给法兰西带来的太多的损失,并动摇了法兰西对世界秩序的领导权。我们很遗憾的发现,当法兰西跟这个世界上最邪恶的国家正在为人类的和平而战的时候,在远东,万里之外我们无法插手的地方。一个对法兰西绝不可能带有好感的国家,正趁着法兰西无暇分神的空暇,一跃成为影响远东局势的最大不稳定因素。中国,这个远东国家在经历了革命的阵痛之后重新焕发生机对于我们而言绝不是好事。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我们曾经有过多次敌意的接触。很明显这个国家如今正在被一群极端民族主义者所统治,而我们在西南几省甚至印度支那半岛的利益跟殖民地,如今岌岌可危!”

“该死的德国人,他们仅用少量的机器、资金以及技术援助,就在万里之外的远东,扶持起了一个危险的敌人。谢天谢地,还好欧战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外爆发了。否则真再给德国留出几年的时间,我们很怀疑这个国家将成为第二个奥斯曼帝国。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个国家有个由民族主义者组成的国家高层。头痛的是,俄罗斯的前车之鉴在前,我们很难再去相信,他们会对协约国抱有善意!”

《泰晤士报》同样对远东中国的崛起心情复杂,作为世界最老资历的殖民帝国,英法两国在远东都有着广泛的利益跟特权,而这些踩着中国人尸体抢来的染血特权,很明显得不到那个正在崛起中的国家承认,他们有理由相信,如果再给中国留下更多的发展时间,未来的某一天,矛盾终将会被激化。

远东局势随着中国的阅兵式举行,动荡的局势随之步入平缓阶段。尽管印度支那半岛英法殖民地频繁爆发反英、反法暴、动,但中国除了偶尔通过国内一些政府掌握的暗势力向印度支那半岛少量出售一些前清时期淘汰的武器弹药外,丝毫没有任何动作。中国虽然不拒越南等国革命党逃往中国国境内进行补给甚至联络资金,但对于向中国请求支援的声音,一直都没正面回应,以免激化了中英、中法矛盾。

这一点毫不奇怪,自去年十月中国恢复了向协约国出口后,短短半年时间,中国跟协约国之间的贸易额便突破了5亿华元,其中净出口4.37亿华元,协约国成为了中国最大的交易伙伴,李汉再糊涂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跟钱过不去,主动得罪了协约国。

随着美国逐渐转入战时体系,大量的军工生产替代了生活必须品的生产,加上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开启,一时间欧洲协约国所需物资缺口增加,保守估计英法意三国每月所需生活必需品缺口高达8000万美元,中日两国联手瓜分了其中的大头,吃得脑满肠肥,仅留出少量的份额给予制造成本太高的欧洲其他竞争国以及工业化生产能力较差的南美诸国。

中日之间的冲突也随着阅兵的结束而暂时偃旗息鼓,虽然暗流涌动不止,但表面上的两国却多了些‘交流跟合作’的意思。

朝鲜跟辽东半岛、台湾地区,尽管民间多有呼声,要求出兵收复辽东半岛跟台湾,但政府除了训练了一些朝鲜复国革命党人外,也仅向其提供少量的军火援助,没有其他的大动作。

日本在消化南洋吞并的东印度群岛殖民地跟欧战带来的暴利,中国也在暗中舔着中俄之战的伤口,一边大口的吞噬着欧战的暴利养伤、一边加强对中俄战争中所收复的领土控制力,同时还要小心提防俄国新临时政府的政策,自然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再跟日本人闹上。

远东一时之间安静了下来,似乎完全没有受到欧战的不利影响,反而因为一战的暴利带来的采矿业、农业、造船业、贸易的倍增而充满了欢声笑语。

原本安逸的美国即将加入欧战,南美跟非洲一直是德国潜艇出没的地方,一时之间,似乎整个世界除了远东之外,全部都在战争的威胁下。

1917年实行无限制潜艇战后,协约国商船的损失由1月份的30万吨增至2月份的40万吨,再猛增至3月份的50万吨,直到4月份的85万吨。

英国出海的商船中,平均每4艘就有1艘被击沉。仅前五个月,德国潜艇共击沉协约国商船1241艘,注册总吨位为213万吨,其中英国商船占五分之三,而当年英国造船的总吨位只有270万吨。

被德国潜艇击沉的213万吨的商船中,美国商船赫然已经上升到了五分之一的份额,大量的商船被击沉不但重创了美国远洋贸易业,也令美国损失高达八亿美元。美国这个国家,国民从来是吃不得半点亏,之前如果说他们排德跟敌视同盟国还是国内的英、法、俄、意裔移民的挑拨,加上政府跟协约国的宣传所惑。那么现在,口袋里的钱减少,自己的利益遭到了损害,已经伤透了这个商人国度。一时之间,美国国内本来就对同盟国十分不满的国民愤怒了,纷纷向政府请愿,请求以美国的力量,惩罚那些万恶的德国佬。

美国要参战了!

狂人威尔逊总统或许已经按耐不住,尽管在他心里,现在可能并不是最好的参加欧战的时机,但他已经没得选择。不但国民愤怒的声音已经令各地的议员为了选票纷纷改变了自己中立的立场。更重要的是,那些站在国会背后操控美国政治的大军火商跟银行家们,为了数百万军队所需的庞大订单跟美国黄金储备金库的黄金,还有英法等协约国的金库,已经急红了眼睛。

他们已经迫不及待的,希望美国向同盟国宣战,加入协约国跟欧战之中。

在这种影响下,威尔逊总统很快做出了最符合美国利益的决定。于4月16日以美国驻英大使佩奇收到齐默曼电报,称德国将扶持墨西哥对美国宣战,并怂恿墨西哥强占美国西南部地区,严重威胁了美国的国家利益。以此为借口,威尔逊总统宣布美国向德国宣战。

4月17日,德国宣布向美国宣战。第二天,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一同向美国宣战。

至此,美国参加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全面对抗阶段。

1917年5月,少将潘兴被任命为美国远征军总司令,在“极端保密”的情况下从美国出发。6月,潘兴抵达法国巴黎,当时仅仅1.4万人:美军举行了阅兵式,表示美军的抵达。美国人的到来,令刚刚击败了法国人,赢得了四月胜利的德军高层大为恐慌。德国威廉二世为了在美国主力抵达欧洲前击败英法两国,被迫接受了俄国革命党人列宁的讹诈,于7月底同意将向苏维埃援助一批军火及5000万马克的经费,以资助他夺取苏维埃大权,从而完成两人之间的口头共识,即他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将退出协约国跟欧战。

再看俄国,在普通人看来,俄国的元旦革命堪称一场‘和平’的权力交接。这一场由工人阶级跟厌战士兵主导的战争,完成了俄国由封建专制王朝向资本主义共和国的过渡。中间并没有多少流血冲突,也没有收到国外的多少干涉。

可是,目前只有李汉一个人知道。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领导者们并不具备那种强有力的铁血手腕,来掌控这个拥有一亿多国民跟一千万军队的庞大国家。再加上他们罔顾国民跟士兵们都欧战的憎恶,接受了协约国的招安继续履行沙皇政权时期的义务跟条约,这就导致了原本还对这个政权抱有一定期待跟希望的国内各阶层迅速对它绝望。

没人知道,因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缺少一个合格的政治核心,导致俄罗斯失去了一次‘和平转轨’的良机。这个不行的国家随后将坠入到比欧战更加惨烈的内战与人祸之中。

在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结束之后,结束了贵族统治并取而代之的资产阶级无法控制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糟糕且恶劣的财政随时都令俄罗斯有着国家破产的可能性。

为了挽救俄国的糟糕财政,1917年3月1日,米留科夫向协约国各国政府发出照会,声称俄国遵守沙皇政府签订的各种条约,要把世界大战进行到“胜利结束”。

因为临时政府的决定未向苏维埃政权提前通报,3月3~4日,在布尔什维克的号召下,彼得格勒工人、士兵举行示威游行,抗议临时政府的帝国主义政策。

缺少一些铁腕人物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决定向苏维埃做出妥协,他们撤换了米留科夫和古契科夫的职务。

4月18日,成立第一届临时联合政府。其主要成员仍是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孟什维克的斯科别列夫和策烈铁里、社会革命党人切尔诺夫也参加了政府。因为三方的暗中勾结,布尔什维克党被排除在领导核心之外,此举顿时引发了布尔什维克党的不满。

4月19日,列宁召开布尔什维克全国代表大会,在会议上列宁做出指示,号召布尔什维克党员向工兵苏维埃要权。

4月2027日,布尔什维克跟孟什维克、社会党人为工兵代表苏维埃的领导权展开激烈的争夺。为了安抚布尔什维克党,同时也是自感他们已经挤进了联合政府高层,于是孟什维克跟社会党人做出妥协,布尔什维克在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内的影响力大增。

4月29日,由列宁起草,布尔什维克委员会全体通过的‘一号法令’出台,成为了俄罗斯灾难的开始。

这个‘一号法令’规定,俄国所有军队的武器必须由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的士兵委员会掌管,军官的决定只有在和苏维埃的决定不抵触的时候才能生效。

这个法令可以说是造成俄国军队指挥体系崩溃的祸根,在这个法令出台后,俄国军队内以贵族军官为主的俄国指挥体系彻底被破坏,士兵拒绝接受军官的指挥,而军官指挥不动士兵,且大量的武器跟物资发放不到士兵手中,靠赤手空拳去跟全副武装的同盟国军队打仗,不输才怪呢。

但是,这个第一号法令却得到了孟什维克党人跟社会党人的支持,他们不仅是构成联合政府的主力,同时也是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的领导核心,自然希望手上的权力越大越好。

资产阶级本来不愿意答应他们的无力要求,但是一来大半的胜利支持‘一号法令’施行。二来,今年4月,法军于西线开展春季攻势,与德军在兰斯和苏瓦松之间进行会战,历时共一个月,但法军在伤亡10万人后却仍未有进展,引起了法国士兵的骚动。战事再度胶着,而法军因内部骚动,无力防御,只得由英军负责西线防御。

法军的溃败,令协约国高层再一次察觉到了东线俄国迟迟不向同盟国开火,结果令越来越多的同盟国军队得以从容的被调往西线。

为此,英法两国紧急磋商后,以向俄国提供2.3亿卢布贷款为诱饵,诱惑俄国立刻恢复与同盟国的战事。

内忧外患下,资产阶级政府再一次软弱的选择了妥协。他们接受了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的‘一号法令’,但要求军队军官跟将领的任免,同时物资的调配等都将由联合政府进行分配。

一番妥协之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也企图通过军事上的胜利来摆脱俄罗斯眼前的种种危机。老迈的俄国巨兽终于拖着负伤累累的身躯,于5月17日,重新组织军队向同盟国发起进攻。

东线的战争持续了二十多天便告知结束,以俄国的惨败结束。因为一号法令彻底崩溃了俄国的指挥体系,结果,在战役中约有2100多位军官被不听指挥的士兵枪毙,八万多的俄军士兵选择了成为逃兵,二十七万士兵举着锄头跟木棒,在督战队机枪的威逼下被迫向对面同盟国的战壕跟铁丝网阵地发起进攻。

6月9日,前线惨败的消息传来,激起了广大人民的愤怒。15日,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50多万工人、士兵和水兵上街游行,示威群众高呼“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要求苏维埃中央执委会立即夺取政权。

因为交涉未果,下午2时彼得格勒军区司令以“维护市内秩序”为名下令部队向示威群众开枪,造成400余人伤亡。临时政府宣布首都戒严,解除工人武装,封闭《真理报》并通缉列宁。临时政府至此完全掌握了政权,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控制的苏维埃成为附庸。

6月27日,克伦斯基代替李沃夫任临时政府总理。7月9日,成立了以克伦斯基为首的第二届临时联合政府。其主要成员为立宪民主党人、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资产阶级企图进一步消灭苏维埃,建立反革命军事独裁。

由于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控制下的苏维埃变成了临时政府的工具,资产阶级公开使用暴力并准备建立军事专政。

因此,布尔什维克党在列宁的指挥下,提出了准备武装起义的方针。

8月到9月间,俄国国内两大政权的斗争进入白热化,经过了一番勾心斗角之后,彼得格勒和莫斯科苏维埃已转到布尔什维克党方面。工人罢工、农民起义、士兵骚动,革命形势完全成熟。

布尔什维克党再度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并在全国各地着手准备武装起义。

在举行武装起义的问题上,布尔什维克党内发生了重大分歧,列宁坚持由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而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却反对列宁关于武装起义的思想和具体计划,并把这一分歧公诸于众。

1917年9月17日,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在非党杂志《新生活报》上发表不赞成党中央关于武装起义的决定的声明。他们的这一行为受到列宁的严厉谴责,但列宁却得到了“区联派”领袖,同时也是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托洛茨基的支持。两人在彼得格勒郊外的一处叫做达尔托瓦的小镇密议,决定将区联派跟列宁派合并,互相尊重对方的地位跟领导权,并确定了时间,将在1917年9月29日深夜,重新发动武装起义。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六百七十八章 文化运动

温暖的阳光透过窗帘,投射在这张橡木书桌上。桌子上被六摞文件摆的满满的,一旁订上了钉子的地方还挂着一排剪报,桌子前方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崭新的世界地图。

要撸小说网 www.YaoLuxs.com

在它旁边是一张橱柜,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不过多以外文书籍为主,多数都还崭新,显然主人也没多少时间细看。不过倒是有一排书明显要比其他几排的书显得古旧的多,明显主人翻得比较勤快。依次看去,分别是《国富论》、《资本论》、《战争论》、《海权论》、《陆权论》、《警惕!威胁来自新大陆》、《突厥斯坦与俄罗斯帝国》。

前面四本书最著名,都是世界知名经济、政治、军事大家制作,《陆权论》虽然不如马汉的《海权论》那么著名,但从陈旧的程度上来看,反而是主人翻得最勤快的一本书。《警惕!威胁来自新大陆》是德国一位大学教授所著,在上个世纪末的德国曾经火热过一段时间,书写的很不错,作者用前瞻性的目光,预言美国将崛起成为与英德争夺世界霸权的最强对手。但唯一讽刺的一点是,这本书的作者先是在这本书出版三年后移民美国,年初又因为在美国被大学辞退而来到了远东中国,现在在武汉大学任德文跟世界历史系教授。

《突厥斯坦与俄罗斯帝国》作者是谁已经无法考究了,因为这本书与其说是书籍,倒不如说是沙皇俄国军方对中亚的野心力证。它成书于十九世纪处,虽然全本书只有47页,并且在俄国国内也只印刷了7000多册,却因为是俄国国内的沙文主义扩张分子所著,是最好的研究中亚跟俄国中亚扩张史的文献资料。

能得到这些书籍,并且经常翻看的自然不是普通人了,这里是李汉位于总统府的办公室,作为中华民国的最高领袖,他很注意增加自己的阅读量跟知识涵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