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容_分节阅读_590(1 / 1)

加入书签

事情至此,王太后明摆着要抽身而出,褚太后想插手也没有办法;司马曜乐得朝中生乱,无人追问金印下落;司马道子轻易不入台城,整日留在府中,等着许他前往封地的诏令。

涉及到“朝堂权柄”争夺,晋室反倒置身事外,做壁上观,不得不令人唏嘘。可见皇权衰落到何等地步。

太后和天子抽身,建康士族不想轻易让步,唯有硬着头皮自己上。

郗愔连续五日不上朝,风雨欲来,局势似绷紧的弦,一旦挣断,后果不堪设想。

如果桓大司马尚在,郗方回八成不会轻易起刀兵。如今桓大司马已去,桓氏的态度很是微妙,送去几封私信没有回音,送去官文又含糊其辞,九成不用指望。

实在被逼得没办法,谢安和王坦之不得不亲赴城外大营,和郗愔敞开做一回深谈。

王献之和王彪之自然同行。

不过,比起谢安和王坦之的惴惴不安,两人面上凝重,心中却是一派轻松。无他,桓容遣人送来书信,无论建康乱与不乱,琅琊王氏都当无碍。

信上盖有私印,可见诚意。

王彪之和王献之十分清楚,局势如此,自己更要镇定,绝不能乱。否则计划不成,家族也会受到牵累。

事已至此,无法轻易回头,就只能一条路走到黑。好在太原王氏和陈郡谢氏挡在前边,郗愔要杀鸡儆猴,这刀也落不到自己的脖子上。

一行人进入大营,两旁甲士成列,铠甲鲜明,手中长矛相击,发出铿锵钝响,顿觉杀气腾腾。

刘牢之所部皆为精锐,多数经历过战火,此刻盯着谢安王坦之等人,浑身煞气全开,压力实在非同一般。

王坦之面色微白,王彪之和王献之也是神情微变。随行的朝官更是怛然失色,少数已汗湿衣襟。

唯有谢安神情自若,一路走进大帐,与郗愔见礼,从容就座,半点不为威严所慑。

见帐后隐有刀斧手身影,众人脸现惊色,慑然不敢语。

谢安双手落于腿上,笑言:“安闻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护国安邦。使君今见我等,何帐后置人邪?”

历史总有巧合。

没有桓大司马带兵入京,却有郗刺使屯兵城外。

同样是入营“谈判”,面对的人不再相同,谢安却说出了几乎一模一样的话。

郗愔沉色不语,帐中气氛更显压抑。

谢安夷然不惧,面上带笑,直视郗愔双眼。

要撸小说网 www.YaoLuxs.com

良久之后,郗愔忽然大笑,“安石戏言矣。”

说罢抬手,刀斧手尽数退去,健仆送上茶汤糕点。

郗愔撇开政事,大谈老庄之道、养生之法。不看帐外甲士,八成会以为此地不是军营,而是某处山清水秀,适合清谈之所。

用过茶水点心,谈过道学养生,帐中气氛稍显缓和,分毫不见之前的剑拔弩张。

谢安放下漆盏,取过布巾擦过手,见郗愔迟迟不入正题,知晓堆放实在比耐心,干脆主动开口,开门见山,提及朝中之事。

王坦之手一颤,众人的神情再度紧绷。

郗愔略微沉下脸色,少顷又现笑容,道:“安石以为此事应当如何?”

“今北有强敌,边境不稳,建康如若生乱,则敌寇必趁机南下,国中亦将遭逢大难。如重蹈前朝之祸,使君与安皆成罪人。”

“安石……”听闻此言,王坦之暗道不好,想要出声阻止。不想谢安决心既下,话说得太快,压根拦都拦不住。

“安知使君之志,亦知使君忧国忧民之心,但请使君斟酌,莫要酿成一场祸事。”

郗愔没说话,表情也没有太多改变,让人猜不透他的心思。

谢安当面划出底线,太后临朝势在必行。

至于王太后是不是乐意,不在士族的考虑之内。

实事求是的讲,推出太后是为争夺话语权,又不是真为了让其摄政,本人不愿理政事,反倒正中群臣下怀。

不过,这条底线却会触动郗愔的利益。除非他肯让步,否则,事情仍会僵在这里,始终无法推进半步。

帐中陷入沉默,郗愔不言,谢安不语,王坦之皱眉深思,王彪之和王献之互看一眼,最终由王献之开口道:“使君,仆有一言。”

王献之曾于郗愔帐下为官,更曾随他北伐,在几人之中,算是比较有交情,说话能多出几分底气。

“子敬但说无妨。”郗愔道。

“诺。”

王献之拱手,组织过语言,将打好的腹稿和盘托出。

事情僵在这里不是办法。

按照桓容的意思,乱归乱,真起了兵祸,遭殃的还是建康百姓。

经过书信商量,针对朝中局势,桓容提出建议,由王献之和王彪之共同斟酌定出条件,希望能兼顾双方利益,将随时可能爆发的兵祸消弭于无形。

太后临朝势在必行,不容更改,这是谢安的底线,同时也是王献之和王彪之的。

一来,作为提出太后摄政之人,琅琊王氏自然不能自打嘴巴,当着谢安和王坦之的面反口;二来,涉及到士族利益,大家必须站到统一阵线。

不然的话,琅琊王氏别说再起,很快就会成为士族公敌。

有得必有失,想要坚守住底线,在其他方面就要妥协。

王献之提出,太后临朝之后,只听政不决事,凡政、军要务均须问顾命大臣。待到天子冠婚,则政归天子。太后还于后宫,顾命大臣留于朝堂辅佐,仍可督视天子,行周公故事。

简言之,双方各退一步,郗愔点头同意太后临朝,不再横加阻挠;王谢士族尊重他顾命大臣的地位,并会上请天子,授他丞相一职。

这个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却能将争斗拉回朝堂,不至于刀兵相向,使得兵乱建康,给他人可趁之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