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年代好生活_分节阅读_23(1 / 1)

加入书签

后面几天,廖招娣干完活之后,也会去找苏敏玩。不过多数时候,都是和苏敏一起趴在桌子上看书写作业。

一来二去的,两边的家长也都认识了。

苏敏也是无意中见到了廖招娣的妈妈张慧,才认出上次看到的那个眼熟的中年女人原来就是廖招娣的妈妈。廖招娣长得像她妈妈,所以上次她才会觉得眼熟。

廖招娣的妈妈是个很温和的女人,说话都是轻声细语的,对人也很亲切和气。廖招娣这一点,也是像极了她的妈妈。

在廖招娣的帮助下,再加上自己自学做题,苏敏水平达到了小学毕业的水平了。为了测试自己的能力,苏敏还特意去书店里买了一套试卷回来做。发现上面的题自己都会做了之后,才把小学的课程给放下了。

她准备等年后让自家爹妈去收废品的时候,帮忙问问有没有初中的课本的,以二手书的价格收一套回来自学。

元旦的时候,廖招娣的妈妈和朱老板领了证了。朱老板还在一个小饭店里摆了几桌酒席。

廖招娣的妈妈和朱老板结婚之后,果然没去小饭店里洗碗了,和朱老板一起到了菜市场里面做生意。夫妻两个人也和气,一点也看不出来是半路夫妻走在一起的。

两家人相处的也越来越融洽了。孙秋芳没事的时候,也会去找张慧聊聊天。

苏家这边的生意也比之前还要好了。

特别是还有一个月就过年了,所以家家户户的清理出来的废品啥子的,都比以往要多。苏长荣和孙秋芳整日里乐呵呵的,看着存折上的数字越来越多了,两人干活也越发的有干劲了。

一月底的时候,苏长荣和孙秋芳一起商量回家过年的事情了。

虽然现在分家分出来了,但是家里的老人还在,就没有在外面过年的道理。而且亲戚都是在老家,他们这一家子在外面过年也冷清的。

苏敏正在看书,听着这话,心里一个咯噔。她把手里的书放了下来,“爸妈,回去过年我没意见,但是有一点你们可要听我的劝。”

苏长荣现在是越发的觉得自家闺女聪明,所以对她的话也越来越重视了,见她这样认真,笑道,“啥事,你说吧。”

苏敏道,“我也不是爱说长辈的坏话,但是我爷奶心里的想法,你们应该比我要看得清的。上次家里明明有几千块的存款,结果就给了咱们一百多块钱出门,差点就要睡大街了。我知道我爷奶就是看不中我是个姑娘,觉得钱以后给我是浪费来的,非得全都给灿灿的。但是爸妈,你们心里真的乐意把钱给二叔家的孩子,一分钱不留给我?”

孙秋芳一听,皱眉道,“你瞎想啥子,我和你爸的钱,当然都是留给你了。”

苏长荣也点头道,“我和你妈这么辛苦,还不都是为了你。你二叔再亲,那也比不上我闺女的。”

“那好,那你们就听我说的,回去之后,要是问起咱们在外面的收入,都别说实话,就说过的紧巴巴的,也没存啥子钱的。”

苏长荣瞪大了眼睛,“这赚钱了咋不能说啊。”他这还准备回去挣个面子呢。

“你说了,我爷奶要是找你要这些钱,你给不给。要是不给,我爷奶大过年的能不闹?”他们一家子这大半年下来,也存了一千多了。这可是一大笔钱,她记得二叔家里过年后就想要在镇上买地盖房子的,要是知道他们家有这么一笔钱的,肯定得惦记。

苏长荣一听,顿时噎住了。

孙秋芳听了自家闺女这话,也猛然醒悟过来了。别的不说吗,就说她婆婆胡子和老二一家子,恨不得掏空*呢这家底的性子,就肯定会惦记自家这钱的。要是大过年的要死要活的闹腾,这个年也别过了。

她顿时满脸严肃,“就按敏子说的,咱们回去了哭穷,看爸妈能不能挪点钱给咱们用用。”

要撸小说网 www.YaoLuxs.com

以前住着两老的宅子,种着一家人的田地,这收入都被爹妈收取了也没啥子好争的了。但是现在这些钱都是她和长荣一分一毫的攒起来的。这些风风雨雨的的日子,喊破了喉咙的吆喝,这样辛苦挣钱,哪能便宜了别人的。

苏长荣自然也知道这些道理,只是想起来就觉得辛酸。人家挣钱了,恨不得满村子的吆喝,偏偏他们这还得藏着掖着的,这都是家里那些破事给害的。

苏敏见着苏长荣不得劲的模样,道,“爸,你没听过啊,闷声发大财,咱这挣钱的事情自己知道就成了,被人知道了,咱还有饭吃?”

这样一说,苏长荣心里倒是好受一些了。这财还真是不能露白的,遭贼惦记。

这事情给苏长荣和孙秋芳说清楚了,苏敏心里才放心了。

现在她的年纪还太小了,一家人闹起来,她说的话都不算数,帮不了家里啥子忙。她爹妈又不像她经历了上辈子那些事情,无法对家里人狠下心来,要真是老太太要死要活的闹腾,指不定要委屈自己的。

考虑到回去也没地方睡,住长了时间也不方便,所以苏长荣决定二十九的回去,帮家里准备点菜,三十的过一天,就回城里来了。反正老三苏长贵一家子往年可都是年三十的才回去吃一顿饭,过了三十夜的就直接回城里了。他们这样做,家里也说不出啥子话来。

为了准备年货,苏长荣也没去收破烂了,一家三口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的。苏长荣去菜市场给家里买了一些肉菜,准备带回老家去过年。苏敏和孙秋芳则一起去了一次廖招娣家里,拜了个早年。廖招娣这是第一次不在老家过年,心里很舍不得,拉着苏敏说了好久的话。

大年二十九的时候,一家人就收拾好了包袱往家老家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