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1章 老孟家的内战(1 / 1)

加入书签

聚美的会议,孟轻舟很少参加,既是出于对金姝丽的信任,也有他对电视剧行业不熟悉的原因;

自从和正午阳光紧密合作后,聚美不仅在制片水准、导演实力方面都远超业界其他公司,最重要的是,在电视剧的类型上,有了更多的选择;

虽然在会上他什么都没说,但所有人都谨小慎微,大老板忽然参会,谁知道是什么情况;

“轻舟,《诛仙》和《盗墓笔记》是今年公司的主推项目,你有什么建议?”

孟轻舟强调了一点,仙侠剧不是仙恋剧。

特别提到了在剧本创作的时候,一定要弄明白,仙侠仙侠,何为仙?何为侠?

仙,是中国道家的仙风道骨、佛家的仙者博爱。

侠,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仙侠,本应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

中国人喜欢仙侠,一是画面唯美,二是格局宏大,三是情节酣畅。

时代发展,生活节奏加快,许多人在柴米油盐之间喘不过来气。

这时一部独立于尘世之外的仙侠剧,能够让人忘却烦恼、沉浸于虚幻淋漓的仙恋情节中。

想想,的确令人心驰神往。

然而,冯唐有言:“做人,成事,如果想突破,要敢不同,敢坦诚,敢尖锐。”不突破,无以长存。

仙侠剧的突破点,就在主旨、世界观、剧情、角色等各个方面上。

要撸小说网 www.YaoLuxs.com

主旨上,仙侠剧应该削减言情部分,多多体现家国情怀乃至“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胸怀。

“孟总,如果减少言情部分,那势必要在剧情上加重比例,这样一来的话,特效方面的投入会大很多!”

“能增加多少预算?如果为了省钱,拍出来后被书迷、观众骂,倒不如现在考虑周全一些。”

老孟气定神闲的环视众人,他相信金姝丽会赞成他的;

果然如期所料,沉默片刻后,金姝丽高声说道:“孟总的提议我认为非常重要,《诛仙》的剧本出来后,他也会是第一审核,编剧部门可以参照寻龙诀的改编流程。”

更多H小说请访问YaoLuxs.com

说完诛仙的事,又听取了金姝丽关于2015年的总结,孟轻舟才忽然发现,聚美的股价竟然一直保持在85元左右,能在股市低迷期间保持这么高的股价,金姝丽及其团队功不可没;

楼下的花自香,目前已经开始了抢资源的标准流程;

青春靓丽的热巴、古力娜扎组合,丫头手里提着一只布袋,遮遮掩掩的不让他人看见;

风韵成熟的丽颖、诗诗团队好整以暇的站在一旁,两女交头接耳、似乎在密谋什么;

“丽颖姐,咱说好的啊,不许使用盘外招哦,大家公平竞争!”

小圆脸大气的挥挥手,“放心,姐姐不欺负你,不过你俩也不能搞歪门邪道!”

她们早就派了人在聚美会议室外候着,只要老孟一出来,她们就会分头行事,可惜助理的电话让她们又失望了;

孟轻舟确实出来了,不过有人在万重山等他,直接上楼了;

周离名,国内实至名归的影评届大拿,虽然去年经历了一些风波,但并没对他个人产生多大影响;

寻龙诀目前能有这么高的口碑,除了电影质量对得起观众,其次就是影评界的力挺,为什么力挺,总不能是因为孟轻舟的电影真的有口皆碑吧;

还得加上钞能力!

值得欣慰的是,国内的影评人,有节操的越来越多,也得益于此,只要是质量不错的电影,不论是小众、还是大片,都能得到客观的评价;

好电影不会被埋没;

这是最近一到两年,国产电影出现的最令人兴奋的迹象,一部电影可以凭借它的质量而被人发现、动彻江湖。

但就像前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观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同落后的电影生产之间的矛盾一样,中国的电影评论,并没有因此而跟上步伐。

电影与评论,像是两个星球的物种,你觉得它们总会有所勾连,实际上,他们瓜葛分离,各自生长。

中国影评人拔剑四顾,火热的电影市场的另一面,评论界寒风萧瑟,渡鸦纷飞,好像置身于另一个时间的荒原。

要撸小说网 www.YaoLuxs.com

影评人不了解,也不愿去了解真实的中国电影环境。

对电影的评论,有其相对影片的超脱性,也要有大环境下的针对性。但我们相当一部分影评人兢兢业业地践行前者,而不愿意去了解后者。

他们手中握着的游标卡尺,是人类一百多年来凝结的电影精华。他们的博闻广识,可以保证在观看时候,总是会有相应的电影跳将出来。

从某种意义上,电影评论变为一场拆解和比对的手术。

这种不公平的对比,经常性地换算为“中国电影太烂”以及“影评人爱之深责之切”两个句式。

中国绝大多数影评人当然毫无异议地热爱电影,这种热爱经常地把自己都感动得热泪盈眶。只是这种热爱透露出纸上谈兵的愚蠢。

在中国电影的大环境之下,不认可也不了解中国的电影环境,这种博闻广识的底色就是无知,更不会看到春水微澜的变化。

呵骂,只是评论者一个v字的面具。评论,只是评论者摆给江湖的一个pose。

不愿意去了解创作者的创作意图。

很多时候,评论的分数,取决于影片有多大程度符合评论者在头脑中拍摄的那个同名电影。

这是一个理论虚无主义者最顺手的兵器,甚至在很多时候,这种评论都会简化为有理有据四个字。

可你终会发现,这种评论在将创作拉低到一个公共水准。创作本身的多元和个性,被一种水一样温和而蛮横的力量打散。

无视导演的创作本源,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同类题材的文本对比,而从来不去念及影片创作的年代背景、技术条件、人文环境、创作指向等等更复杂的因素。

惊悚电影都拍成希区柯克,西部片都拍成约翰·韦恩,动作片都拍成徐克,喜剧片清一色都是周星驰式样。

越狱电影都拍成《巴比龙》,拳击电影都是《洛奇》,爱情电影都是《诺丁山》……其实更可怕。

这种评论方式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鼓励生产那些看似不同的同一性产品,电影最终会因无限复制而失去活力,僵硬致死。

严肃的影评就和严肃的电影一样,它们有自己的生存脉络。

有时候,曲高和寡,是它们与生俱来的命运。

甚至会经常招致嘲笑,“你能耐,你拍”。

这就是任何一个人文社科行业的宿命。

但中国有相当一部分评论者,期望奇迹可以发生在自己身上,它们的评论能够在严肃对话的同时,亦能收割流量。

所以态度变得比评论重要。影评分化为两种极端,要么这是五百年来最好的电影,要么是五百年来最烂的电影。

同好者合纵连横,对另一方挥舞大棒。

就像一些标榜艺术片的导演,也愤懑于票房不能大卖一样。他们的创作被各种欲望扭结为一个不舒服的姿势。

电影评论时,电影之外的东西掺杂了太多。

影评的力量只有回归于影评的本质,才能散发出最大的力量。

分站地址www.JinMan8.com

试图用影评完成一些它不应该完成的任务,如掌声与利益,如贪欲和野望,才会把评论搞得复杂。

影评的意义不用去思索,它一直在那。

就像真正的英雄是发现了生活的真相,仍然去热爱一样。

真正的影评都是有建设性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沉溺于挖掘“坏”的得意里,而对“好”视而不见。

太多人对所评论的电影预设了偏见,当做无死角美人或者是内外兼修的英雄。不许存在任何瘢痕。

他们也总是能侧身避让开电影好的那一部分,而是一把攫住薄弱的部分。

令人悲哀的是,这个薄弱的部分,往往成为评论的全部,也被暗暗标准为个人的徽章。

太多的电影评论太苦了,伤肝伤胃伤心,需要一直翻着白眼,发着冷笑。

电影评论不是电影,光环属性一直不强。骂不是态度,只是发泄。对比不是评论,那是做功课。

“老么,去问问你大叔,什么时候出来!”

丫头冲着丽颖来了一个美轮美奂的白眼,又是这招,做姐姐的太没下限了;

“不去,我今天又没事,等会就等会,不着急的!”

四人从花自香转移到了万重山,就待在老孟办公室的隔壁,距离周离名进去,都已经过了大半个小时了;

“老周,其实你们搞影评的,要想转行的话,可以考虑做编剧和副导演的!”

周离名摆摆手,点了一只烟,再次缓缓摇头:“不是容易的事情,眼高手低还好说,但自负的毛病,谁都帮不了!”

剧本创作和电影拍摄其实就像打仗一样,经常无法达到最佳效果,要妥协,甚至主动放弃阵地,顾一头放弃另一头什么的,观感上不好看。

更多H小说请访问YaoLuxs.com

如果影评人直接跟编剧或导演是一伙的,那没问题,什么都可以商量。

但如果影评人是制片人那边的,那就不会管你有什么妥协了,只管提意见。

而这意见有可能会把影片朝着更差的方向改。

举个简单的例子:

要撸小说网 www.YaoLuxs.com

剧本里有一段戏,主角做了件很无聊的事情。

如果影评人跟编剧是一伙的,于是就跟编剧说这段戏很无聊,编剧说没办法,主角在这段戏里掌握了一个信息,这个信息使他在半小时后的某个剧情里做出了一个决定。

影评人:那好吧……

如果影评人是制片人请来的,于是就跟制片人说这段戏很无聊,于是制片人就跟编剧说这不行啊,这段戏没用,必须删掉。

编剧:可是……制片人:没关系,观众不会在意的,人家影评人都觉得可以删,所以为了影片的整体效果必须删掉。

为什么编剧们对“剧本讨论会”深恶痛绝?就是因为参与提意见的人员全都是服务于制片人的。

这也就是说影评人必须真正参与到工作中,而不是光提意见。光提意见的话有可能会把结果搞得更糟。

其实别说影评人了,这种眼高手低的毛病在业内人士中也有,只要他是光提意见不参与的,就有可能会眼高手低。

只有真正参与进去他才不会乱提意见。

如果一部电影思想深刻,但口碑很差,不被广大的观众接受,那么它的水平是高是低?

如果一部电影制作粗糙,但票房大卖,拥有极高的商业价值,那么它的水平是高是低?

如果一部电影内容不佳,但技术革新,对于产业有巨大影响,那么它的水平是高是低?

关于“电影水平”,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价标准。我们无法用单一指标对一部电影进行全面评价。

电影作为人类社会的综合性产物,它的属性非常复杂。

所谓的“电影水平”是一个综合性指标,除了通常所知的艺术内涵和技术水准,还应包括口碑、票房、影响力等等。

至于影评人参与电影拍摄,如果按照理想情况,确实很有可能对电影的艺术内涵和口碑产生积极作用。

但是如果影评人的参与使得电影的成本虚高、口碑失实,可能还会对电影水平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单纯是剧本顾问或者编剧,那是有一定帮助的,毕竟影评人阅片量比较大,由他们把关的剧本一般来说质量会比较高一些。

但这也是一个双刃剑,影评人看过太多电影了,而普通观众的阅片量大大不及,他们觉得好的东西可能和普通观众的欣赏水平会有一定差距,所以他们写的东西普通观众是否能接受,是一个问题。

如果影评人来做导演或者制片人,那对大部分毫无现场拍摄经验的影评人来说,将会给项目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就好像你吃一道菜,可以评头论足,这里做得不好那里做得不好,应该这么做这么做,但真的当你跑到厨房去当厨师,你才会发现你想象的应该怎么做怎么做实际上根本实现不了。

说回电影,难道制片人或导演阅片量不大,不知道这个情节拍下去很傻比?不知道这个片子要成一个烂片?很多时候,现场实在是没办法啊!

拍摄是一个复杂的众多人员参与的活动,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影响整部电影的质量,这个不是动动嘴皮子说应该怎么拍应该怎么拍就能解决的,实际情况多变且复杂,需要丰富的经验随机应变。

比如计划的好好的拍什么拍什么,突然场景不能用了,突然天下雨了,突然演员摆么蛾子了,突然道具坏了,突然资方要植入产品了,突然预算不够了……片场每天都在发生大量始料未及的突发状况,一旦应对不好就会造成剧组混乱,影响成片质量。

很多电影剧本80分,实际拍摄70分,后期做出来60分,每个环节都在拉低影片的效果,最初设想的和最后出来的完全不是一个样。

所以即使影评人想的很好,执行不得力的话,一样提高不了电影水平。目前这些影评人下场拍电影就存在这样的问题。

所以隔行如隔山,专业的事还是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影评人对作品进行点评批评就可以了,还是让有实操经验的电影人来根据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