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献帝献后(1 / 1)

加入书签

农业时代可没有手机、电脑、电视之类杀时间的利器,但王嗣璁最喜欢的,在晚上用来消磨时光的东西却是温软的女体,如果有女体在怀,这段时间王嗣璁才不会用得自前辈王大铖的书籍来打发晚上的枯燥时光呢。

《五朝宦海见闻录》是前辈著作中唯一正常的书籍,所有卷加起来差不多有二十万字,但对于上辈子那些百万字起步,千万字还没有完结的网络爽文来说就是小卡拉米啦,没几天王嗣璁就看完了。

五朝,指的是宪宗、熹宗、简宗、恭宗与今上夏武明这五位后夏皇帝,家族前辈王大铖的仕途起于宪宗朝的最后一年,后他经历持续二十三年之久的熹宗朝,三年的简宗朝,六个月的恭宗朝,以及今上夏武明的统治时代。

两夏规定官员原则上是六十岁致仕,但如果天子开恩就能继续干下去,可是王大铖却在五十一岁,这个正是官员的黄金岁数上述皇帝请辞掉,于夏纪五百八十六年时以刑部尚书的职务致仕,这一年是当今天子夏武明在位的第十一个年头,还是他亲政的元年。

家族成员致仕后写官场回忆录乃是王家能屹立千年不倒的重要原因,王家子弟在进入官场前就通过文字将家族核心成员的人生经历看了个遍,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事情该如何做,极大程度上降低了阴沟里翻船这种事情的概率,《五朝宦海见闻录》是王大铖对他宦海沉浮四十余载的一个总结。

回忆录中属于王家子弟必看的只有两本:《庆季汇编》和《定文公日录》。

《庆季汇编》的作者是王师道与王祝之这对父子,伯仲叔季,季在排序中是最后一位,故就有了末的意思,庆季就是庆朝末年的意思,王师道与王祝之是庆朝末年的进士,父子二人用文字记录了他们在庆朝末年的经历,用父子二人的话来说庆朝末年完全就是贿赂公行、政由贿成、巧立名目、横征暴敛、陋规馈赠、相沿成习的人间地狱,庆季会编中避开战乱的种种记录让王家后人安然度过了虞宁之交,宁夏之交的刀兵之灾,这个是末日求生指南。

《定文正公日录》是王升的著作,王升是王家由科举家族转型为勋贵家族的关键性人物,从“升”这个名字能看出父亲对他的期许,王升也是没有辜负父亲的期许,名次不高,三甲十四名,但关键在于他通过了庶吉士的考试,宁朝规定每次科举只有一甲三人和二甲第一名铁定进翰林院,余下十六个名额要进行一次馆选,也就是再来一次考试,这二十名进士都会获得庶吉士的头衔,真宗朝形成了“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拜相”的惯例,因此庶吉士在宁朝有着储相的别称,只要在三年后的内部考核当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就能够长期留在翰林院工作担任翰林院检讨,成为正儿八经的翰林。

成绩差点的,也能进入六部担任主事、御史等官职,亦或是派遣到地方上工作。

王升在宁朝覆灭后第一时间就投靠了夏太祖,夏太祖就发现这个年届不惑的汉子竟然真的很有水平,把他视为自己的的谋主,王升也没有辜负夏太祖对他的信任,夏朝一统天下后的第三年太祖论功行赏,他被封为开国四公之首的定国公。

死后朝廷给王升的谥号为文正,由于爵位是定国公,世人就以定文正公来称呼这位第一代定国公,此人有写日记的习惯,日录就是炎黄对日记的文雅说法,这个是朝堂为官指南,不要将别人当成傻子就是他留给子孙后代最大的智慧。

王大铖的仕途有泰半在夏熹宗一朝,也是他人生最青春的时代,所以见闻录中记录最多的就是熹宗朝的事情。

夏熹宗名曰夏又寰,是宪宗皇帝的嫡长子,生于夏纪五百三十二年,十七岁那年继位,成了后夏的第十二位皇帝,驾崩后群臣给他上的庙号和谥号分别是熹和献,王嗣璁发现前辈王大铖对于夏熹宗献皇帝有着非常复杂的认知。

夏纪五百五十五年六月,京师永安,定国公府中。

“二郎,可知今日父今为何唤你过来?”

王大铖恭恭敬敬的对着正襟危坐于家督书房中的父亲王正严回道:“孩儿不知,还请父亲明示。”

听得二儿子的回答,镇国公王正严轻点了一下头,就问了个问题:

“二郎,你对今上有何看法?”

讨论与评价当今天子,那可是大不敬的罪过,当然,这只是针对没有什么背景的普通人家,王大铖身为门阀世家子弟,打小可是没少听过长辈们对朝廷天子的DISS,可他依旧不明白父亲葫芦里究竟在卖什么药,只得实话实话起来:

“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即位六年来没有什么建树,倒是大兴土木,建了不少宫殿。”

世间最难听的话莫过于实话,朝廷当今天子名曰夏又寰,乃先帝宪宗成皇帝的嫡长子,于夏纪五百四十九年十月十日柩前即位,时年十七岁,半大小子一个。

后夏建立于夏纪三百四十六年,夏又寰即位的时候后夏刚刚迈进第二个一百年,对于寿元无法突破三百大关的封建王朝来说,彼时建国二百零三年的后夏显然已经是到黄土埋到胸口的阶段了。

皇帝勤政爱民还好,能将国祚延续。

世人以为朝廷换了皇帝会有一番新气象,两三年后发现其实是黄鼠狼生耗子,一窝不如一窝,夏又寰比起其父宪宗成皇帝要荒唐许多,即位六年以来不问朝纲却是沉溺于享乐,朝政都丢给了宰相及其六部去负责,朝官呈上来需要他批复的奏折多是草草写上一个“可”,殊不知朝廷在他即位时已经是危机四伏,大厦将倾的前夜,典型例子就是夏纪五百五十一年大学士张乃冒死所上的直谏书。

张乃所呈直谏书上的文字直指当下的朝廷弊端与民间的疾苦,总结起来就是八个“破”和八个“苦”:

终年聚兵, 一破也。

蛮夷炽兴, 二破也。

权豪奢僭, 三破也。

广造道观, 四破也。

贿赂公行, 五破也。

长吏残暴, 六破也。

赋役不均, 七破也。

官多民少, 八破也。

民间八苦分别是:

官吏苛刻, 一苦也。

私债征夺, 二苦也。

赋税繁多, 三苦也。

所由乞敛, 四苦也。

乱摊乱派, 五苦也。

司法不公, 六苦也。

无衣无食, 七苦也。

病葬无依, 八苦也

看完直谏书后夏又寰勃然大怒,天下明明海清河晏,百姓安居乐业,尔居然敢欺骗朕,朕也是天下亿万的一份子,怎么就没有感到被压迫呢?

要不是太祖有遗训说不能擅杀大臣,朕定灭尔三族,现贬你为崖州知府,即刻离京,不得耽搁!

其实夏又寰陷入了信息茧房之中,听得都是下面人所精心编制的谎言,天天被告知之形式不是小好而是一片大好,张乃这种敢说真话,反应民间真实情况的实干派官员反而成了异类。

“夏家小儿今天却是做了一个不同以往的决定,竟然要剿灭淫门!”

父亲的话语让王大铖心里一跳,十四岁时他凭借家族的蒙荫出仕,进入朝廷的特务机构绣衣使,在绣衣使供职的这六年间他得知了许多常人不知晓的秘密:

淫门,正是绣衣使成立五百多年来最大的敌人。

尽管王大铖不信儒家思想,但不妨碍他对淫门深恶痛绝,淫门门徒所认为的人性本恶在他看来不是问题,性恶论就是儒家的荀子搞出来的,人性本淫也不是问题,儒家至圣先师孔子有言食色性也,色欲乃是人类的本能,哪个士大夫不豢养几个姬妾,就拿他王家来说,连戏班子都有成员去养,淫门最大的问题是号召世人“人人淫其母”,淫门认为人都是由母亲生出来的,所以母亲是一个人最亲的亲人,他们的每一个男性成员的入门仪式就是奸淫自己的母亲。

如果仅仅是这般举动,淫门倒也不会太过引起皇帝的注意,深度参与朝廷的争斗才是让皇帝对淫门痛下杀手的根本原因,王大铖作为王家的嫡系成员自然是知晓普通人许多不知道的秘密,淫门早在前夏时期就已经介入了朝堂政斗,前夏的怀宗和皇帝和懿宗悼皇帝就是被当时的淫门门徒下毒暗害的。

淫门对后夏的祸害要追溯到两个甲子年之前,当时在位的昭宗襄皇帝是一个对于儒学很是信奉的人,淫门的理念和对朝廷的危害促使他下定决心要消灭这群悖逆人伦之辈。

可他低估了淫门对朝廷的渗透,于夏纪四百四十三年夏天被淫门害死,之后的顺宗德皇帝和宪宗成皇帝也都死于淫门的暗中毒害,宪宗成皇帝,这个最近被淫门谋害身亡的夏朝皇帝,正是当今天子夏又寰的父亲,昭宗襄皇帝只是惨遭淫门谋害而亡的五位夏朝皇帝中唯一一个被认证的倒霉蛋,那四个皇帝都是秘而不宣,保留了作为皇帝的最后尊严。

杀害皇帝属于十恶不赦重罪中分量最重的谋反,历朝历代对于谋反都是采取斩草除根的态度,昭宗襄皇帝被暗害这件事使朝廷将淫门列为了国内最大的威胁,即位的宣宗显皇帝对淫门展开了规模与力度都空前的打击,凡是被确定为淫门门徒之人都会喜提三族消消乐套餐。

不想淫门早早就与西域和北疆的蛮族勾连在了一起,将炎黄大地搞得是一片乌烟瘴气,但淫门“人人淫其母”的理念注定不能得到广大人民的认可,加上后夏彼时立国还不到百年,各种社会矛盾还没有激化到极致,蛮族的入侵并未有达到动摇社稷的程度,很快淫门就在朝野的合力打击下不得不选择蛰伏,就算是蛰伏他们也不忘隔三差五就搞个不小的新闻来秀存在感。

王大铖马上就从家督父亲口中得到了夏又寰剿灭淫门的缘由,原来淫门内部爆发了内讧,怪不得呢?

以王大铖这六年来在绣衣使得到的各种消息,夏又寰是个十足的胆小鬼,除了享乐什么都不会,是淫门的内讧让他起了卞庄刺虎的念头!

王正严的意思就是此乃他升官的好机会,绣衣使作为直属皇帝的特务机构肯定会深度参与这场针对淫门的围剿,搞几个漂亮的抄家灭门就有完美的理由进行晋升官职,王家子弟在晋升这一块历来都是挑不出什么毛病来的,履历什么的非常完美。

能在前后两夏朝廷五百余年的打击下屹立不倒,淫门是有两把刷子的,两把刷子分别是严密的组织与高强的武功,王大铖可是王正严的二儿子,镀金的前提是人不能死!

四大女神捕与四大女神偷就是王家大字辈二房生命最有力的保障,有她们八个在,王大铖的人身安全不会是问题。

但王大铖却有另一个想法,那就是假公济私,他这人的性癖很怪,绝大多数的男人都是对体似酥的二八佳人情有独钟,这家伙却是个年上控,对于年岁能做他母亲的熟女有着莫名的情愫,早早过了“年少不知阿姨好,错把少女当成宝”的岁数,四大女神捕也好,四大女神偷也罢,八人中无一例外都是他的阿姨辈。

淫门可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会收入门中,淫母只是充分条件,他们对于门人的选择有着自己的一套标准,但最基本的,一定是非富即贵,富贵之家肯定不会随随便便娶个丑女,王大铖见过不少被绣衣使抓捕的淫门中人母亲,风骚艳丽是她们的共同点,就想拿鸡毛当令箭,弄一些高质量的熟妇来填满自己的后宫,以满足自己不可言说的深暗幻想。

夏纪五百五十五年的下半段,整个大夏境内可以说是杀得人头滚滚,因牵涉淫门而被抄家夷灭的宗族不下三万,夏律对于夷灭的司法解释是诛杀年满十六岁的三族男丁,三族特指父亲,叔伯等父辈亲属,己身与血亲兄弟,子侄辈,说白了就是将罪犯的年满十六岁的男性直系亲属全给灭了,十六岁以下的流放三千里充军,女性亲属不管年岁全部没为官奴。

这种株连的刑罚在工业时代看来显然过于残酷了,但夏律较之前面封建王朝对于株连的定义已经很仁慈了,两夏之前的封建王朝对于夷三族的定义是将犯人的父族、母族、妻族中的年满十六岁的男丁全部杀头,诛三族动不动就是上百号人整整齐齐,要是关系网繁杂的世家大族,可能就是千把号人被拉去刑场杀头。

仁慈与残忍都是比较出来的,两夏对于犯下十恶重罪之人只是杀本家,一般说来死个二十男丁就顶天了。

在这三万多被夷灭的家族中有不少是冤枉的,但怎么说呢,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个人肩头就是一座大山,时年二十岁的王大铖的经历就以绣衣使千户的身份全程参与了这场针对淫门余孽的特别抄家灭族行动。

淫门并非什么阿猫阿狗都收,淫母只是入门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门下成员最次也是乡绅出身,更是不乏大富大贵之家子弟,大夏朝廷在这次特别抄家灭族行动可以说是赚翻天了,夏熹宗登基那年朝廷岁入接近四百万两白银,这次抄没的财产折成白银有四千七百万两之巨,关键是天量的耕地失去了原来的主人,成了朝廷掌控的官田,大大缓解了土地兼并,无形之中消磨了尖锐的社会矛盾。

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这三法司与特务机构绣衣使一并负责了三万家女眷的甄别工作,淫门门徒的母亲都被绣衣使悉数挑出,她们中的绝大部分本以为儿子死了就能脱离狼穴,却不想马上就入了绣衣使的虎口,被分批押送至绣衣使设立在京城的鞫狱,王大铖负责第二批及之后批次淫门余孽母亲的造册工作,绣衣使在造册方面会给犯人的画像就成了《内乱妇集》中肖像画的来源,他是找了原本一幅一幅临摹的,算上他没有经手统计的第一批,共两万三千八百五十九名淫门门徒的母亲,其中不乏出身世家名门的诰命贵妇、名震江湖的女侠魔女。

所谓鞫狱,就是绣衣使的监狱,绣衣使并不是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一类的司法机构,却也拥有探、缉、狱等一系列核心职能,相当于明朝的锦衣卫,官也好民也罢,进了被誉为活地狱的绣衣使鞫狱九成九是躺着出来,以至于不管是京师高官还是州县百姓,一看到骑着高头大马、满身华服、一口京腔的成年男子都会下意识的发抖。

时年刚行及冠礼的王大铖就在这个既让庙堂之高也让江湖之远闻之而色变的机构负责狱这一块中的审,《淫门案考》中的很多内容就是王大铖利用各种酷刑拷问淫门成员得来的,他对嫌犯用刑是有依据的,这个依据就是大夏律,即便是直属皇帝的绣衣使鞫狱也要按这款基本法来行事不是?

鞫狱的环境非常的恶劣,铁人进去都能给磨成齑粉,每天都会有数量不菲的犯人瘐毙其中,否则也不会被世人冠以活地狱绰号了,这些平常在家中养尊处优,没有干过重活的美艳熟母哪经历过这种恐怖阵势,结案前夕被折磨死了七七八八,仅有四千一百零七名身负不俗内力,年岁三十六至五十之间的强者侥幸存活下来。

根据大夏律的量刑标准,绣衣使给四千一百零七名淫门门徒的美艳母亲裁定了四种命运:第一种是明正典刑,被判凌迟之刑,以警示天下人;第二种就是被发配给立功官员之家为奴;第三种是被流放至边远苦寒之地充做军妓;第四种就是被罚入教坊司、浣衣局等机构为奴。

夏律并非完美无缺,相反BUG一大推,最大BUG非交钱抵罪莫属,明码标价童叟无欺,只要犯的不是十恶之中的重罪,什么罪都能拿钱来抵消,即便是作为极刑的斩或绞,也不过是四十二两银子,就算犯了十恶之中的重罪,只要不是被判斩立决或绞立决,依旧有操作的空间,前提是银钱必须到位。

夏熹宗登基的时候后夏已经建立了两百零三年,承平日久的后果之一就是上层社会生活糜烂,淫荡之风盛行,各种类型的女子都有庞大的受众,四十岁上下的风骚艳妇在有恋母情结的年轻豪贵子弟中很是受欢迎,尤其是喜欢性虐且是S的男人除了三十二名名被绣衣使判处千刀万剐之刑与一百三十二名确定了发配人家的美艳熟母,余下艳母就被京师中的各路中小色鬼盯上了,一场瓜分大圣欢喜门余孽美母的淫色盛宴至此盛大开席,朝廷对这群小色鬼的心思是心知肚明,也不废话,明确说一个一千两银子,先到先得。

王大铖没有想到京师公子哥中竟然有那么多熟女爱好者,那段时间他那位于绣衣使之中办公处所的门槛都被京城中的公子哥们踩矮了几寸,都是托他带进鞫狱检验肉质的,每次都少不了百多两银子的好处费。

为了得到自己心仪的肉货,各路小色鬼也是拼了,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朝廷不在乎这群小色鬼们为拿下心仪肉货所要付出的额外代价,朝廷要的只是一人一千两白银的赎身费,所得近四百万两白银内帑拿三成,国库拿七成,夏熹宗在抄没这群美熟女家产的同时又将她们卖了个好价钱,再算上淫门成员的妻子、女儿、姨姑婶嫂等女性亲属,可谓是一鱼多吃,成了王二公子心目中这次打击淫门行动的最大赢家。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王大铖凭借在绣衣使任职的便利条件,从这些美艳人母中给自己物色二十二个生辰八字极为特殊的美艳人母,据说与纯阴女或纯阳女交合有助于健康,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王大铖能活到七十四岁才死,未必没有这个原因。

这就是封建社会为何是男性天堂的缘故,前世王嗣璁搞禁室培欲要藏着掖着,生怕被专政铁拳砸头,而在封建时代,男性可以光明正大的开后宫而不用受到各种非议,这二十二名性奴美母在落入王大铖手之前就已经被各自的儿子调教完毕,王大铖实属摘了成熟的蜜桃。

淫门门徒之母的归宿都写在了《内乱妇集》中,这套书记录了结案时候幸免于难的四千一百零七名美艳熟妇的个人信息,每一页上都绘有犯下与子乱伦之罪女子的画像,封建时代书籍一般来说一页纸也就三四百个字,两世为人给王嗣璁带来的最大优势就是思维敏捷了很多,一目十行并非是夸张,而是真实的描述,加上又是不求甚解,差不多就是一分钟看完《内乱妇集》的一页。

《内乱妇集》每一张文字页末尾的结构都如出一辙,就是这名淫门成员母亲被谁用了多少银子买走的,这也是王嗣璁最热衷的部分,前世之时他可是多次参加过某些黑暗组织举办的性奴拍卖大会,这种源自基因层面的本能会让每一场参与的男性竞买者血脉喷张,在荷尔蒙的刺激会失心疯的出价,这些个小色鬼各个出身不凡,都是王公贵族家的男丁,为了心仪的肉货是一掷千金而面不改色。

在《五朝宦海见闻录》、《内乱妇集》与《淫门案考》这三套书中都出现过的女性只有一个。

这个被儿子坏了贞洁的女子王嗣璁一点都不陌生,因为她的名字偶尔出现在王家核心层的谈话中,他们每次提及这个距今死了都快三十年的女人时还都会摆出一副咬牙切齿,苦大仇深的表情,说要不是她从中作梗这天下早就是他们家的了,正是当今天子夏武明的已故母亲——章献皇后王贞儿。

当第一批被擒获的显隐两宗门人的美母被押送至绣衣使的鞫狱后,夏熹宗为了彰显自己胜利者的身份,就特意移驾至鞫狱,站在道德的高地上大声斥责她们不知廉耻,竟然与儿子通奸,这番话说的当真是慷慨激昂,义薄云天,然而这大义凛然背后,却是深刻的无耻和昏庸,身为一国君主,竟然以如此言语羞辱一群被儿子强迫的母亲。

有一名聪颖非常的女子受不住这般侮辱,便站出来指责夏又寰,说他若是有道明君天下哪会这般乌烟瘴气。

夏又寰作为一国至尊,从小到大都是被下面众星拱月一般的哄着供着,他爹宪宗成皇帝在世时都没有用这种语气凶过他,这种语气激烈的诘问夏又寰还是头一次遇到,怒极反笑后就让手下把这名女子送进他登基后建造的享乐窟虎殿中,他要好好教训教训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犯妇。

犯妇正是王贞儿。

夏又寰是在夏纪五四九年十月十二这天继位的,虽坐拥三宫六院但登基五六年来一直没有子嗣,王贞儿是在被送入虎殿的第三个月断了葵水,夏又寰又是虎殿中唯一的完整男性,能让这个刚满四十岁的成熟美妇怀孕的也只有他了,九个月之后王贞儿顺利产下一个男婴,便是日后的夏简宗安皇帝。

刑部、按察司、大理寺与绣衣使四大部门共同呈上死刑名单的时候正值夏简宗安皇帝出生后的第二天,第一个子嗣的诞生让夏又寰心情大好,就依了大他十七岁的爱妃的意思,黑笔一划取消了这些淫门美母的死刑,改为发配到边疆为妓。

当一个人犯了罪,有司依法判处死刑,这不叫权力,这叫正义。

而当一个人犯了同样的罪,皇帝却赦免了他,这就叫权力!

在被押送至京城监狱的过程中王贞儿品尝到了颠沛流离,在虎殿之中品尝到了最可怕的淫虐,但儿子的出生让她一下子就脱离了苦海,并第一次品尝到了权力的滋味,仅仅是一个哀求,就让本该刮刑柱上走一遭的同病相怜之人幸免于难。

四十岁生下皇长子只是王贞儿开挂后半生的开始,明明是高龄妇女但生育能力却和老母猪有的一拼,生下简宗安皇帝后两年又生下了恭宗,作为熹宗朝后宫中唯一有子嗣的女人她在五五九年被封为皇后,距离她被投入绣衣使监狱仅四年。

五六零年王贞儿生三公主,五六二年生四公主,五六四年生五公主,五六七年生了六公主,甚至在五十五岁的高龄还能生出当今皇帝夏武明来。

封建王朝的皇帝,不论什么出身,判断他爱不爱一个女人,有多爱她,可以从五个方面来佐证,第一个就是有没有立她为皇后,第二个是有没有让她生育子嗣,第三个就是她的子嗣有没有被立为储君,第四个就是皇帝对这位储君态度如何,最后一个是她死后的陵寝安置。

从以上五个标准来看王贞儿绝逼是夏熹宗的真爱。

夏熹宗的所有子嗣均为王贞儿所出,她靠子嗣上位但绝非完全依靠子嗣,熹宗登基时后夏已经二百零三岁了,对于寿元不满三百的封建王朝来说已经进入危机四伏的末期了,王贞儿出身民间自然知晓百姓生活疾苦,王贞儿又是夏又寰的真爱,对她从来都是言听计从,在劝阻下他居然一反刚登基时的种种荒唐,为挽救夏王朝的衰落与缓和社会的矛盾开始努力起来,最终于登基后的第十八年在政治、经济、国防等各方面掀起了一场变法革新运动。

任何封建王朝到了中后期的时候都会有各种变法的举动,王朝初期时的经济特点是人少地多,后夏建立时的第一次人口普查显示在籍人口两千万,相较后夏末期的一点七亿人口,连零头的三分之一都没有,无主土地到处都是,根本开垦不完,这种情况下收财产税简直是有病,所以收的都是人头税。

百多年时光后,土地经过各种形式的兼并,都在大地主的手上,这个时候就需要财税转型,成功了的话朝廷还能续个几十年,转型失败就马上崩盘,这也是绝大多数封建王朝倒在二百年寿命大关的缘故。

夏又寰掀起的改革本质上是将财产税替代人头税,作为朝廷的主要开支来源,俗话说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故改革派在空间与时间尺度上的形象都不咋滴,保守派不好将矛头直接对向身为一国之君的夏又寰,为改革保驾护航的皇后王贞儿和负责具体操作的宰相章同就成了背锅侠,在世家大族的刻意引导下这两人在民间的形象非常的不堪,王贞儿的主要黑点是她和夏又寰的年岁差,王贞儿比夏又寰大了十七岁,夏律规定女子十四岁就可以出嫁,这哪里是什么姐弟恋分明是母子恋,因为频繁怀孕的缘故,她的双峰里面总是饱含奶水,夏又寰才不管身边的

太监与宫女的尴尬眼神,只要饿了渴了他都会立刻撕开老婆的上衣来痛饮奶水,这种宫闱秘闻就通过值宫太监与宫女的嘴巴传到了外面,民间都是用老妖妇、老妖婆或老妖后来称呼王贞儿,说她用妖法迷惑了圣上,让圣上抛弃了祖宗法制,行那祸乱朝纲的变法之事。

夏又寰于改革的第五年驾崩,临朝二十三载,享年四十岁,按照惯例群臣要给大行皇帝上庙号与谥号,“熹”者,乃微弱晨光之意,意思是为皇帝死的太早而感到痛惜,“献”有“博闻多能”、“惠而内德”、“智哲有圣”等意思,这些解释都强调了智慧、才能和德行等方面的正面评价。

其实吧,群臣真的是在反串,根据夏又寰生前的种种荒唐,熹和献要反过来理解,“熹”的真实意思是你死的太晚了,“献”的真实意思是你笨的跟什么的,天天就知道玩乐,还聪明呢!

小老公驾崩后王贞儿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垂帘听政,久居宫中耳濡目染之下王贞儿竟展现出了不一般的政治能力,她一如既往的支持时任宰相章同进行深层次改革,但改革却触动了大地主阶级和豪门贵族的根本利益,完全是王贞儿利用皇太后这个至高身份硬压着才不至于停下,王贞儿在小儿子即位后的第十一年驾崩,享年七十一岁,朝臣支持夏武明亲政的一个要求就是废除改革措施,失去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这场跨度近二十年的改革变法运动戛然而止。

要是以王嗣璁上辈子封建时代的宋元明清四朝的道德观念来评判王贞儿,简直就是黑的发亮了,有婚育史,和子乱伦,被投进监狱过,这样的女子居然能成为一国之母,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其实女性贞洁观念在封建时代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另一个炎黄世界对女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变态要求是在靖康耻之后才发生的,之前社会风气对于女性的贞洁非常的包容,离婚的,当小妈的,婚姻存续的,都能当上皇后,前者的例子是汉武帝的老妈王娡,听说王娡有皇后气,家人立刻让她跟原来的老公离婚并送进了太子府;中间的例子是武则天,他侍奉过李世民和李治这对父子;后者则是北宋的刘娥,还没离婚就被宋真宗看上了,当了皇后还与前夫龚美不清不楚的。

此炎黄世界从来没有经历过靖康之耻、崖山之恨与明清易代这般神洲陆沉的悲剧,社会风气整体上非常的自信,开明与包容,在这种大环境下王贞儿能当上皇后还就真没离多大谱,说破天也就是一个年岁大老公十七岁的罪妇,罪妇又怎么了,这方世界还有转手四个皇帝的皇后呢!

王嗣璁身为男性自然明白此世界的同性们定然好奇王贞儿是如何将小她十七岁的皇帝老儿迷得团团转的,农业时代的人均寿命很短,在四十岁前死掉太正常不过了,所以苏轼于三十八岁时所作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说“老夫聊发少年狂”,王贞儿的二婚老公夏熹宗就是三十八岁那年驾崩的,在普通大夏百姓看来都要六十岁的王贞儿肯定是个满脸皱纹的老太婆啦。

只能说这群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被自己所生活的困苦环境限制了想象力,人是没有办法脱离自己所出环境来思考问题的,所以农民才有皇帝老儿耕地用金锄头,东宫娘娘顿顿烙大饼,西宫娘娘顿顿白馒头的既可笑又可怜的想法,他们根本无法想象十指不沾阳春水式的养尊处优生活和内功对人的养护究竟有多可怕。

亏得王是四划,王嗣璁方能在《内乱妇集》中找到这位本家女郎的画像,也无怪夏熹宗会痴迷王贞儿,换成他是夏熹宗他也会,王贞儿的颜值明显比其它淫门之人母亲要高一筹不止,绝对意义上的九分女,乃是草窝中飞出的金凤凰中的金凤凰,放在他上辈子完全可以去担纲大制作的女C位,能和刘天仙去争个高下。

据王大铖记载,王贞儿刚生下长子后朝廷就开始对她的黑历史进行封锁与销毁,其中就包括绣衣使中的各种档案,只是此时王大铖已经完成了五划以下姓氏罪母们的画像临摹,这幅画就成了漏网之鱼。

要撸小说网 www.YaoLuxs.com

男人真的在意女性的年龄吗?

答案是否定的!

男人,真正在意的仅仅是时间长河在女体之上所留下的冲刷痕迹,本质上不过是一群视觉动物!

夏熹宗作为炎黄的顶级顽主,经常会做出一些超出常人想象的事情,比如在爱妻的阴道中播种下令幼子萌生的精液后,伏在王贞儿的后背上,恬不知耻问道:

“朕和你那死鬼儿子相比如何?”

王贞儿当时虽贵为皇后,跟皇帝生的大儿子还是太子,但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尖锐了,只好哄起小老公来,回答道:“这怎么能相提并论?陛下您是九五之尊,他连家族都不能保护,被他所辱之时臣妾真想一死了之,哪里还想得到会有今天?臣妾出身小门低户,当时就觉得世间男子都一个模样,但自从侍奉陛下您以来,才知道天下真有大丈夫,更别说陛下龙根威。”,天仙老婆的话让夏熹宗开心极了,更加兴奋地抽送起肉棒来。

王大铖也做过类似的事情,就喜欢让牝兽们来评价他和她们儿子谁的性能力更强。

不管保守派怎么给这场变法运动泼脏水,都无法否认这场改革的效果,这次改革极大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机器,基本上实现了“法之必行”、“言之必效”,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使后夏在财政收入有了显着的增加,毕竟抄家和卖熟女不能每年都去搞,税基才是根本,改革期间的朝廷年入最低都能有六百万两白银之多,储备的粮食更是多达一千三百多万石,足够军士支用十年,比起夏熹宗刚登基时国库存粮不够一年用的情况乃是天大的进步,没有这些巨量的财政盈余夏武明是没有能力在继位后两年就把蛮族赶出国境的,因为战争打的就是钱,就是经济!

改革虽然被废止但惯性还在,这就使得十分腐败的后夏在夏武明一朝的前期有了中兴的迹象,惯性消失的标志就是六百零九年和六百一十年的对北狄和西戎的用兵,朝廷将改革积存下来的各种盈余都用完了!

王嗣璁建立汉朝后让翰林们给前朝编纂断代史,对于这场改革的文字他亲自审查,一般说来变法或改革很少挂皇帝的名头作为前缀,多是以臣子名字作前缀,什么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王安石改革、张居正改革,后世给此变法的名称是章同改革,王嗣璁给变法的的评价是让后夏续命七十年。

假设没有王贞儿的力主改革,后夏可能早就进入如火如荼的农民战争阶段了,同样是立国二百六十八载,前夏这个时候早已经是遍地狼烟,夏武明哪还能端坐钓鱼台,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法度明大曰章,贤德有成曰献,这就是夏武明给老妈上的谥号,这二字完美概括了王贞儿的后半生,也是沿袭了皇后谥号随丈夫谥号的传统,当然,如果她没有前半生的性奴美母黑历史就更完美了,可如果没有这段黑历史她就没有可能成为一国之母,并为后夏续命近七十载的改革运动保驾护航,所谓“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指的就是这种事情吧。

通过王大铖的文字记载,王嗣璁发现王贞儿和实录上记载的一样,是个狠人,按照太祖爷定下的“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继位原则,夏又寰驾崩后继承皇位的乃是他与王贞儿所出的大儿子夏简宗安皇帝,大儿子也确实登上了皇位奈何于继位后的第三年的春天染上了天花,天花那一半一半的死亡率就让他遇上了,得年十五岁。

夏太祖也是想到了皇帝无嗣这种极端情况,特意打了一个补丁:“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就算又这个补丁也是轮不到夏武明上位,他上面还有个二哥呢,二哥在其兄长的灵柩前接受百官的祝贺,成为了大夏第三十一位皇帝,只是六个月后他也因为天花感染而龙驭宾天,连龙椅都没有焐热,得年十三岁,是为夏恭宗懿皇帝,这位夏恭宗懿皇帝还不是大夏诸帝中在位时间最短的,最短的乃是前夏的懿宗悼皇帝,三月天子!

朝廷在短短三年七个月间竟然驾崩了三个皇帝,不少野心家便认定此乃大夏药丸的征兆,要不然皇帝怎么死得那么勤快呢!?

一时间整个炎黄大地是暗流汹涌。

在夏武明登基之前朝廷有过一次激烈的谁来继位的大讨论,不少朝臣以国赖长君这个理由提出立熹宗的弟弟襄王,襄王与熹宗一母所出,皆是宪宗嫡子,再者他刚过不惑,身强力壮,同时还是朝野上下公认的贤王。

夏武明虽是先帝仅存于世的嫡亲血脉,但年纪实在是太小了,实三虚五,两夏历史上就没有这么小年岁就继位的皇帝,而且据宫中传闻身体很是不好,三年零七个月间朝廷死了三个皇帝这种事情委实骇人听闻,这个理由也能说得通。

王贞儿怎么能容忍皇位旁落他家这种事情,再一次搬出了太祖高皇帝钦定的《皇夏祖训》,最后她就在争论不休,宛如菜市场一般吵闹的金銮殿上提出了一个大家都无法拒绝的条件,你们不是担心夏武明他命不长久嘛?

那好,就让他出痘,熬过天花不死就让他登基,熬不过就让襄王继位。

这么做固然有对儿子未来的考量也有王贞儿自己的小算盘,新皇继位之后所有人的身份、爵位什么的都要符合礼法。

历史悠久且记载明细的好处就是可以用来参考的先例众多,在此炎黄大陆上确实发生过皇帝因为绝嗣而帝系转移至长辈或平辈,新皇以太后是自己晚辈或平辈为由将其降格为皇后的先例。

太后可是封建时代女性所能获得的最高头衔,而且世人默认太后拥有在皇帝年幼无知时垂帘听政的权力,简宗安皇帝登基时不过十二岁,王贞儿便以嫡母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成了朝廷事实上与名义上的话事人。

人呐,在只有品尝过权力的滋味后才能明白它为何令无数人着魔了,王贞儿第一次品尝到权力的味道是在她生下大儿子后的第二天,该凌迟的,该杀头的,该绞刑的,就因为她那一句“为咱们的孩子积些德”就被改判为流放三千里。

生杀予夺不外乎此!

襄王坏就坏在没有及时上书朝廷表明自己的态度,说自己万万不敢觊觎大统,而是装起聋作起哑来,显然是抱着侄儿死于天花他就能上位的侥幸心理,天花在农业时代乃是无解的传染病,致死率高达一半,如果是免疫能力底下的儿童,死亡率更高,可惜夏武明命硬,挺了过去,代价则是终生背负一张吓人的麻子脸。

大夏朝从来不缺少小皇帝,仁宗九岁继位,代宗十岁继位,但夏武明从他二哥那里接过皇位的时候实在是太小了,实三虚五,正是一个什么都不明白的年纪,若是没有亲妈王贞儿的保驾护航,他早就被四大家族啃得骨头都不剩了,正是王贞儿为他撑起了一片天,这大夏朝方熬过了史上最艰难的主幼国疑时刻,她硬是拖着残破身躯熬到了夏武明十六岁时才如山陵崩,享年七十一岁。

龙椅夏武明一坐就是三十五载,昔日冲龄作践的稚童已经成长为年届不惑的中年人,远远超出了当时朝野上下的估计,大夏诸帝中在位时间比他久的也就是四十年的仁宗、世宗、高宗和四十一年的代宗,不过夏武明如今正值春秋鼎盛,应该能成为夏朝诸帝中待机时间最长的存在,同时对于各种人情世故也都有了自己的见解,才明白母亲当年的苦心孤诣是多么的难得。

假如王贞儿没有兵行险招导致襄王登基,那夏武明就会陷入没有废太子之名却有废太子之实的情况,就会成为襄王屁股下龙椅最大的威胁,毕竟按照太祖立下的继承规矩,皇位应该是夏武明而非襄王的,废太子的结局历史书上都写得明明白白,他们不死当时的皇帝就寝食难安,这就使得襄王成了夏武明长大后最为嫉恨的宗室。

世间最难治的病莫过于疑心病,夏武明总是怀疑叔叔襄王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谋朝篡位,派出了不少绣衣使密探到去打探情报,襄王越是没有违法乱纪,夏武明就越觉得自己的这个叔叔有问题。

最终夏武明的疑心病在夏纪六百一十年彻底发作了,以亲叔勾结西戎土喇为由,灭其满门,然后发兵攻打西蛮,虽是折了阴士雄这员大将,却阵斩了西蛮第一勇士,不算亏。

献帝与献后的幼子,经过三十多年的朝堂历练,已经是合格的帝王了!

(王贞儿显然是化用了明朝时候宪宗与万贵妃万贞儿的典故,封建王朝都会在快二百年的时候遇到一个槛,过去了还能续命六七十年,不过去马上就死,两汉都是倒在了二百年这个关卡上,唐朝是搞了两税法,明朝是张居正改革,清朝嘛,则是遇上了鸦片战争,属于被动式改革。希望搞出一个看上去真实的炎黄古典异时空,而不是纯纯的古代背景板,所以呀,在下会填充一些似是而非的细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