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风云突变(1 / 1)

加入书签

华龙历九九四年十月十三日。

震惊华龙大陆的事件再度发生——原本在珍宝岛的玉龙军平乱大军和珍宝师团加上预备军共计一十三万五千人,竟然被神不知鬼不觉运到大梁南海郡的阳江府海岸,趁夜登陆。其中四万人由秋长河率领,急行军六十余里,趁夜占领了仅有一万预备军和少许地方警卫队的茂名城;其余九万五千人急行军六十余里,偷袭仅有四万大梁预备军驻守的南海郡府所在地——阳江城。在成功全歼阳江城守军、控制全城后,秋浩然率一个师团四万人强行军八十余里北上,兵临韵原郡首府所在地——湛江城,一万精锐骑兵在秋氏家族的内应打开湛江城的南城门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入城中,夺下南城区的控制权,随后三万步兵蜂涌而入,歼灭驻守的大梁军预备师团,收降两万多人,一举占领湛江全城!

几乎同时,在百羊郡处于全面守势的玉龙军也突然发力——

原驻守在与百羊郡天水府相邻的玉龙郡玉龙府的近卫军第三师团和秘密调动的百夷特编师团挥师东进天水府、连同秋氏在天水城新建的预备师团共十二万人,向东莞府、昌隆府大举进军!

腾龙港玉龙水师预备师团经过秋水流的短期强化训练,已能凭险据守,和水师联队一道,抵挡住大梁水师的进攻。秋水流所率直属师团两个精锐联队在腾出手后,开始主动出击,袭扰大梁军在清远府的后勤补给线。

驻守江汉郡南江府的丁氏北部军团第三师团,也奉玉龙王旨向顺德府方向机动,将大梁韵原郡顺德府新建不久的预备师团压得不敢动弹。丁氏家族在江汉郡四府的四个预备师团已初经训练,并且在资江镇的后唐军并未增兵施加更大的压力,是以能抽出部分机动兵力威胁大梁军的后方顺德府,与秋水波形成呼应之势!

百羊城外,大梁军帅营。

华龙大陆四大名将之一的龙飞扬一脸凝重之色,强压住心头的郁闷之感,审视着巨大的军用地图,仔细分析着战局形势——

华龙大陆目前的争战,主要以抢占人口稠密的重镇、进行城池争夺战为主。通常情况下,控制了各府的府城或重要的中心城市,再夺取周边城镇便易如反掌。

韵原郡北临玉龙江,分为三府,自西向东分别为顺德府、湛江府和梅江府。顺德府与江汉郡的南江府、百羊郡的清远府都有交界相邻,湛江府居中,梅江府北面、东面都临玉龙江。南海郡在韵原郡正南方,南面临海,也分为三府,自西向东分别为茂名府、阳江府和百泉府。最西的茂名府与清远府交界。

在秋水波突出奇兵之前,百羊城和清远城这两大主战场,大梁军原本是以优势兵力围攻的局面:

二十多天来,百羊城下集中了大梁西部军团直属师团、第三、第四师团十二万人及东海军团十六万人、总共二十八万人进行强攻。仅以两个直属师团联队和四万私兵、八万预备军守城的秋浩宇靠着百羊城近七丈高的城墙和完备的防御设施,竟能力保百羊城不失。起初的血战中,训练不足的预备军在大梁军猛烈攻击下伤亡较大,几乎是二比一的伤亡比率。但经过数日激战后,百羊城的预备军就在实战中迅速成长起来,退役将士不断归队令百羊城守军越战越强,大梁军攻城的难度越来越大,伤亡大增!在损失三万人之后,龙飞扬只得改变策略以十六万人四面围城,分兵数路夺取周围城镇,控制了昌隆府、清远府以及东莞府的大片地区,大大减轻了后勤补给的压力。

清远城战场方面,龙飞扬将茂名府四万警卫队也改编成预备师团,前往增援攻城的第一、第二师团。但为时已晚——清远城在最初的措手不及之后,秋水霸发动城内的力量,召集退役将士和民众,补充整军后兵力达到六万人,大梁军以十二万人屡次强攻,除折损万余兵力外,劳而无功。

龙飞扬在战略上没有错误:直取百羊城确实是击在秋氏家族的七寸要害,但名将在战术执行上却犯下了大错——如果等东海军团齐至在秋氏家族深藏的战争潜力尚未发挥出来之时,一举以二十多万正规军展开突袭,哪怕强攻百羊城也能一举突破。兵力分次投入,令秋氏临时动员起来的力量越战越强,是最大的失着!

即便如此,龙飞扬原本也有胜算:在僵持之局形成后,龙飞扬已飞报大梁王廷同意,启动了战时紧急体制,大梁西部军团所辖的两郡六府地方警卫队全部改为预备军,共计二十四万人,龙氏经营下退役的将士也被征召归队,只待稍作训练就可调往百羊郡参战,以绝对优势兵力将秋氏压垮!此时百羊郡的局势总体上仍是大梁军占优,就像处于平衡状态的天平秤,只需在一方加上最后一根稻草,就可能取得全面压倒性的优势!

龙飞扬最大的失算,便是错估了珍宝岛的局势和秋氏家族的决心与图谋:在他的估计中,秋水波所率的平乱玉龙军与自由军、与占领基隆的魔教光明军、围攻东港的倭奴军形成纠缠之局,无论如何在短期内不可能脱身。即便能够分兵回援大陆战局,也最多不过一个师团四万人,加上还要从东港城抽调水师、运输船,只要事先能得消息,早作准备,对大局没有多大影响。

秋氏与自由军达成“君子之约”,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连秋浩然师团也全部撤出珍宝岛,这是龙飞扬以一代名将的头脑也无法想象的匪夷所思之举!借自由军的战船、运输船之助,以及强硬之极的戒严令和保密手段,秋水波率十三万玉龙军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以奇袭方式占领阳江城、湛江城、茂名城,等若一举控制了原属龙氏的三个府,更重要的是完全切断了龙氏两大军团与大梁王国后方之间的联系,全面扭转了整个战局!如此气魄、如此奇计,四年前龙飞扬主导的如同一辙的偷袭行动简直变成了儿戏!

珍宝岛的大梁情报组织连续几天都未能传回例行的情报,竟然未能引起龙飞扬的足够重视——这是龙飞扬作为名将的最大败笔!

问剑传人“凌波仙子”水心月选择拜访的第一站是秋氏家族,最后一站是自由军,看似没有理由,却又显示出问剑阁独到的眼光和对大陆局势的把握——可惜之前未引起大梁王国、包括他龙飞扬本人足够的重视。

战争之中,没有什么不可能发生!比起一举拿下三府,改变整个战局,甚至可能在全歼龙飞扬所率大军之后,一举夺下韵原、南海二郡,秋氏以放弃珍宝岛为代价千值万值!只懂军事而对政治心机估计不够,恐怕便是龙飞扬作为一代名将的最大缺憾。

“传令!清远城各部不计代价强攻,务必拿下清远城!……”

“传令!酉时四面强攻百羊城……”

“急报王都亚京,建议务必启动全国战时体制!”……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一道道指令自龙飞扬口中不停下达。秋水波的致命一击,令大梁西部军团和东海军团已陷入可能全军覆灭的危机之中。若应对不当,只怕不仅大梁王国在玉龙江以西的韵原、南海两郡会全部丢失,全国都可能因为两大军团三十多万精锐战力的全军覆没而招致面临亡国之危!

金龙军、后唐军分别在武陵郡常阴府、江汉郡资江镇取得初步战果后就按兵不动,显然违背了最初共谋玉龙王国的密议,这里面会不会有猫腻呢?作为四大名将之一,龙飞扬面临前所未有的极端不利局面,真不知还能如何施展妙手回天之术……

************

基隆城。近日来春风得意的华映宏却也遇到了烦心事——

大陆上,百羊郡秋氏家族与大梁军的形势逆转,在他的意料之中。秋氏在“君子之约”中以退出整个珍宝岛为代价,若不能取得相应的回报,岂不是得不偿失?只是秋水波以数千人的代价干净利落地伏歼光明军第一师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取大梁茂名府、阳江府、湛江府,战果之大,多少有些出乎华映宏的意料。

十年前,秋氏在与龙氏的争夺中失去了茂名府,并不等于失去了对茂名府以及整个南海郡、韵原郡的影响力。军情司传回来的消息,玉龙军攻陷这三座重镇大城,都有秋氏家族潜伏的内应事先攻占城门。三路大军夜行数十里奇袭而未被大梁王国的情报组织“锦衣卫”和龙氏家族的情报组织发现示警,这也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秋水波偏偏做到了!

对这些根深蒂固的世家大族所掌握的庞大潜力,华映宏有了更深的了解!

秋水波,绝对是一个令华映宏惺惺相惜的潜在对手,但这不是他目前担心的事。军事形势一片大好,也不值得华映宏担心。

送走玉龙军那一夜,自由军与光明军之间的较量根本未能检验出自由军的战斗力!

“碧雪剑”莫问天率领到金沙桥防守的两万光明军,在自由军东进的两大师团抵达金沙桥后,根本不敢动弹。在计无谋的协助下整顿好基隆城内防御、又得知“多情公子”徐逍遥突围东逃之后,华映宏命令特战总队和第一师团第一联队两万人出击,切断了莫问天的后路。雪纤纤以桃花宫宫主、光明教长老的身份出面,要求光明军中教众忠于圣教、而非忠于阴冥派,穷途末路的光明军基层士兵本就不满意主帅的无能,又得知基隆城被占,后路已断,群起响应!“碧雪剑”莫问天率死忠于阴冥派的数百核心弟子向自由军冲击,在特战总队神机弩和射日箭的密集打击下,只有少数几人能冲到阵前,不过已经是无用的垂死挣扎。

华映宏亲自出手,将“碧雪剑”莫问天斩于“破天三氏”之下——光明军余众近两万人全部弃械归顺,接受自由军的整编。

就在占领基隆城的次日,自由军两大主力师团和霸天的特战总队便马不停蹄直扑顺和镇,刚刚逃到顺和镇与“修罗刀”谈应笑所部会合的“多情公了”徐逍遥再遭打击——早就对徐逍遥和光明军的高层无能极度不满的基层将士一万多人在自由军的强大压力和桃花仙子雪纤纤的感召下,集体哗变投诚。徐逍遥、阴冥二老、史恒等人和数百核心弟子武功虽高,杀得数百人,却敌不住哗变士兵人多势众和桃花宫高手的围攻,最后仅有徐逍遥、阴冥二老、史恒、谈应笑五人凭着高强武功望北面逃走,不知所踪——这还是桃花仙子雪纤纤终究有些碍于同为圣教一脉的身份,未便出手斩尽杀绝之故。否则,这五人能否逃走还得大打问号!

按照秋水波下达的命令,顺和镇的玉龙军两个大队将控制权移交给自由军,暂时驻扎在顺和镇附近。待自由军解除了东港城倭奴军之围,便随玉龙水师一起返登大陆,届时“君子之约”的主要内容便履行完毕。

至于南面的宝南城,自由军只派出了两个大队就将只有三千警卫队驻守的宝南城控制权接收过来!面对自由军的强势,没有人愿意作一心求死的傻子!何况这些地方警卫队呢?

要撸小说网 www.YaoLuxs.com

任谁都能看得清楚明白:以自由军现在的强大军力,驱除倭奴、统一珍宝岛不过指日可待之事!

不过却没有人知道,华映宏会因为这强大的军力而犯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