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节(1 / 1)
眼光放长远些,二柱现在是团级干部,还年轻,以后肯定有机会更进一步。咱不说师长,但师级总会有的。
师级干部是多大的官?
乖乖,他们只做过村长的想都不敢想。
周四柱的闺女挂上周二柱的户口,就算不是亲生的,那名义上也是师级干部的闺女。
这干部的侄女能跟干部的闺女一样?一个是普通老百姓,一个是干部子女。以后长大成人,光是填写履历表上的家庭背景就比一般人多一些底气。不是说要开后门啥的,军人子女多光荣啊,又是干部子女,父辈的荣耀当然会福泽到下一代。
这年头虽然没有“我爸爸是李刚”的流行语,但意思总归在里面。
李水根和李宝俊这么一琢磨,便把周四柱那点小心思摸了个七七八八,至于周二柱牺牲后的遗产,善良的村长们还没往这方面想过。
“是不能答应,二柱,你不答应是对的。”李水根郑重其事地点头。
“我反正说什么也不会答应的,说句不好听的,他绝不绝后干我什么事,丢不丢工作干我什么事,我不可能为了他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李水根和李宝俊听着方立安的话,一边觉得她脑子清醒,为人刚正不阿,一边又难免觉得她有些不近人情。他们都是好几个孩子的父亲,不可避免地希望自家孩子相互团结,有困难的时候可以相互帮助。
周四柱虽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二柱这个做哥哥的……哎……总归也不该说出弟弟绝不绝后、丢不丢工作跟他没关系的话。太冷血了……
方立安不知道李家父子的想法,但是周庄村这边的事情,她是真的不想再烦了,浪费时间,浪费精力。
“水根叔,反正我早就决定了,告诉你们也无妨。我打算收养几个战士遗孤,也算是为我那些牺牲的战友们尽一份绵薄之力。那些孩子们的父亲都是为国捐躯的大英雄,我即便只是养父,也要为他们做一个好榜样,否则,我怎么配做他们的父亲!”
方立安的话掷地有声,完全不像随随便便说完就过的玩笑话,惊呆了心中矛盾丛生的李水根和李宝俊。
“那……那你自己……你这样还怎么找媳妇?”虽然是疑问句,但李宝俊觉得自己心里其实已经有了答案,只是这个答案在他看来,太过惊悚,太过骇然,太不真实。
方立安洒脱一笑,“不结婚了,结婚不就是为了生孩子吗?”她抬头仰望星空,声音很轻,在李家父子听来甚至显得有些虚幻,“我以后会有很多孩子,他们都是我的孩子。”
李水根和李宝俊被她这番宣言彻底震慑住了,月光下,周二柱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无声地伟岸起来,两人不禁对刚刚生出的想法感到愧疚。
二柱并不是冷血无情的人,在他看来,周四柱是兄弟,但那些和他一同上过战场的战友们也是兄弟,两者相比,他只是更看重为国捐躯的后者。
“李叔,宝骏哥,我打算明天就走,到时候就不来跟你们道别了。”这是方立安来的路上就想好的,她在周庄村呆的挺久了,难得有个长假,她总要做些自己的事情。
“这么急做什么,四柱他们翻不出什么浪来,你难得回家一趟,多呆几天。”李水根以为她是被周四柱逼的。
方立安摇头,“跟他无关,我要去战友家看看,还有收养孩子的事情,手续比较复杂。”收养孩子的事是一早就计划好的,一直没跟家里说,是因为她觉得没必要,两边不会有什么交集,而且说了,他们也未必能理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周老头身子骨挺硬朗的,周老太的腿差不多也好了,她觉得自己差不多可以离开了。
第266章
方立安告别两任村长回到老周家,院门没关,隔着院子还能听到堂屋里传来男男女女的吵闹声,可以想象到暗黄的煤油灯下,上演着怎样的人仰马翻、鸡飞狗跳。她没兴趣参与进去,直接回了自己住的房间,准备摸黑收拾东西。
其实也没什么好收拾的,就是几件换洗衣物。夏天衣服单薄,全部摞到一起也没几厘米厚度。所以当时背回来的军用大背包在回程上已经失去了用武之地。
想到周大柱家的二壮眼馋她的背包有段时日了,方立安决定走之前送给他,她自己随便找个小袋子用用就行。
因为经常要开夜航的关系,方立安的夜视能力锻炼的非常不错,没几分钟便把衣服裤子叠好收整齐,用塑料绳扎了起来。接着,她衣服不换,鞋子不脱,整个人直接往床上一趟,准备睡觉。
睡眼朦胧中,有人端着灯靠近。
方立安警醒,发现周大根正欲言又止、左右为难的站在门口,她索性闭上眼继续睡,当做不知道。
第二天清早,她照常锻炼,完了吃饭。
饭桌上,向红梅时不时地瞟她一眼,怨气十足。周大根埋头吃饭。
周大柱夫妻俩看她的眼神比较复杂,方立安懒得分析里面到底裹挟着几层意思。
几个孩子,小的已经忘记了昨晚发生了什么,大的眼中满满的全是敬畏和崇拜。
周四柱夫妻俩不见踪影,八成还在睡觉,方立安觉得全周庄再没有比他俩还不拿自个儿当客人的客人了。
“二柱,去里屋,爷有话跟你说。”周老头见方立安吃完,自己碗里的饭也不吃了,当了一辈子农民,第一次浪费粮食。周大根见了,也不嫌弃老人家的嘴头子,端起来直吃。
方立安跟着周老头来到里屋,周老太已经爬起来坐着,床头放着一个空碗。
周老太想跟方立安说话,她昨晚没在外面,听到赵灿灿尖声鬼叫才知道出事了,等她拖着半残的腿挪到堂屋,方立安早跑的没影了。
“你别插嘴,等我跟二柱说完再说。”周老头率先开口,“二柱啊,你跟爷说句实在话,四柱那事,你是因为什么原因不同意?”
“爷,我现在大小也是个干部,三十二岁,未婚。突然捡到一个孩子,你说部队里会不会有人怀疑?会不会有人说闲话?到时候,组织方面肯定会安排人来查明事实真相,你们能瞒得住么?”
周老头恍然大悟,懊恼不已,紧接着又道:“那你昨晚为什么不好好说?要是好好说,你们兄弟俩也不会打起来。”
方立安很想说:我凭什么要跟他好好说话。但是考虑到周老头年纪大了,受不得刺激,话到嘴边又改成:“喝了酒,说话不经过脑子,这您还不懂?”
周老头点了点头,仿佛认可了这个说法。
周老太这才插得进话:“我就说,二柱不同意肯定有他不同意的道理,你们这些人,就喜欢瞎猜疑,冤枉我孙子。”自从方立安带老太太去县医院看过病,方立安就成了老太太的心尖尖。
老人家话刚说完,方立安就提出自己今天要走的事情。周老头和周老太觉得事出突然,但也不好出言阻拦,因为孙子说了,部队有事处理。至于是真是假,是不是因为周四柱夫妇,谁知道呢?
方立安出了里屋,在堂屋门口又碰上阴阳怪气的向红梅,看样子就是守在这里等她的。
她跟着向红梅来到灶房,只听后者张口就道:“你昨晚说的那是什么混账话?四柱是你亲弟弟,你怎么能那样说他?有你这么做哥哥的?不知道要爱护弟弟?”训斥的语气,质问的眼神,双手叉腰,声音洪亮……
方立安觉得可能是对周四柱的深爱给了亲娘如此的勇气,连一个月价值五块钱的她都能说骂就骂。
她耐心地把这顿训斥听完,然后一言不发,掉头就走。回屋把空空如也的大背包拎出来送给二壮,随后跟周老头、周老太、周大根、大柱几人道别,走的极为干脆。
留下向红梅在家门口鬼哭狼嚎,撒泼打滚:“他这是什么意思?他这是什么意思!他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娘!我白生白养他了?”
方立安一点也不关心她走后家里会是个什么情况,她是真的有事,正经事。出了村口,一路往北,走了大约五分钟,方立安就听到身后传来拖拉机的突突声。
唔……这是怎样的缘分?
托拖拉机的福,方立安到县城的时候,时间还早。她去百货商店买了一罐麦乳精,称了一袋苹果,两斤红糖,去了张永军家。
这两年,她和张永军一直有联系,对方回到南方军区后,部队给想办法安排了一个文职工作,平时只要动动笔杆子就行。
只是张永军文化水平不高,工作内容简单,工资水平相应的就比较低,但他另外还有一些残疾补助,物质生活方面并没有太大问题。
因为行走不便,老家这边轻易是没法回来了,所以通信的时候,方立安问他要了详细地址,想着哪天回乡探亲,顺便帮他看看。
光荣东路122号,开门的是一位弯腰驼背、头发花白的老太太。
方立安道明自己与张永军的关系后,被老太太热情地拉进屋里。端茶倒水不说,还让儿媳妇给张罗饭菜,弄得方立安怪不好意思的。
“有啥不好意思的,你跟军子一样,都是我的儿,难得来家看看,当然要好好吃顿饭。”说着,她抹起了眼泪,哽咽道,“军子在信里提起过你,他说就当是他回来了,我一直盼着呢。”
这一番话说的方立安心里发酸,强忍着泪意,叫了声,“娘。”
“哎,好孩子,娘的好孩子。”
张永军是家里最小的儿子,算是老来子,因此老太太其实只比周老太小两岁。张永军的父亲几年前生病去世了,那时候张永军还在边境战场上,虽然有特殊渠道可以通讯,但家里人怕他分心,便瞒下了消息。
从战场上退下后,张永军带着妻儿回来过一次,给老父亲奔丧,往后就留在了南边。如果不是因为身体负担太重,他也想回到老娘身边多孝敬几年。可他如今这样,能做到不拖累旁人就是万幸了。
方立安陪老太太聊了大半个小时,张永军的大嫂过来喊他们吃饭。大嫂是个贤惠人,五十几岁,办了内退,工作给了小闺女,自己在家照顾老人、料理家务。
为了招呼方立安这个客人,烧了鱼,炖了鸡,整了一桌丰盛的饭菜,可见她对张永军这个小叔子是真的好。
中午回家吃饭的张大哥在饭桌上说,张永军几乎就是大嫂一手带大的,跟亲儿子没两样,当初知道他没了腿,一双眼都要哭瞎了。
方立安吃过饭,提出告辞,说是要赶路,问他们有没有东西要捎带给张永军,她正好要去南方军区。
没想到还真有,是大嫂和老太太做的褂子,他们这个地方春秋天经常穿的款式。大嫂还把家里存的咸菜坛子拎了出来,两个,张永军一坛,方立安一坛。
方立安推辞不过,临走前给老太太塞了五十块钱,让她自己买点喜欢吃的。老太太死活不要,方立安只好放下钱就跑。
路阳县没有火车经过,得乘汽车去市里,然后再坐火车到羊城。她已经和那里的相关负责人联系过了,要领养两个孩子,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应该能直接带孩子去西南军区上任。
方立安挎着一个布袋,一手拎着一个菜坛子上了火车,虽然全程长达二十几个小时,但是为了省钱,她还是买的硬座票。她不断安慰自己,买硬座不仅仅是为了省钱,也是为了磨练自己的意志。
改革开放第十个年头,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下海经商的人比比皆是,南来北往的人越来越多。民风虽不如六七十年代淳朴,但也不似二十年后,东西没人看着都不敢上厕所。
方立安把装衣服的布袋放在座位上,军帽挂在窗户一侧的衣帽钩上,坛子放在座位下,起身去茶炉间打开水。回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座位上坐了两个二十上下的姑娘。
彼时,列车行驶在一个偏僻的山区段,乘客不多,空座位不少。方立安不明白,她的座位上明明放了东西,为什么还有人坐过去?
她没打算赶人,也没打算跟她们挤在一起,便坐到对面的位置上。刚一坐下就发现不对劲,那两个姑娘神情紧张,通身汗如雨下,惨白着一张脸。迎上方立安的视线,恐惧与求救的情绪交替出现。
方立安顺着她们错乱的目光扭过头去,只见车厢过道站着三个男青年。他们留着长发,裸露着上身,肩胛骨和手臂上刺有刺青,下半身穿着拖地的喇叭裤,极其辣眼睛。
方立安观察他们的那点时间,三人已经抬脚走了过来。
第267章
因为走得匆忙,方立安出门时穿的是便装,军装和带给张永军的褂子一起放在布袋子里。此时再穿已经来不及,她长手一伸,取下挂钩上的军帽,用标准的姿势将军帽戴在头上。正气凛然地挺身站出,两眼平视前方,用笔直的身躯将两个女孩护在身后。
一对三,方立安一点不虚。
那三个混混在边上鼓噪一阵,想上却震慑于方立安的气势,始终不敢越雷池半步,最后骂骂咧咧地走了。
两个女孩如释重负,长长地舒了口气,对着方立安感激不已。原来她们是结伴到南边闯荡的同乡,上车不久就被混子盯上了,那三人已经纠缠了她们好一阵子,怎么也甩不掉。
“我们经过这儿,看见你挂在衣帽钩上的军帽,感觉就像看到了希望……”两个女孩紧紧抓着彼此的双手,有种劫后余生的激动,眼泪都要掉下来,可见被吓得不清。
听了她们的话,方立安突然意识到,这是人民群众对人民军队的最大信任。作为一名军人,这种信任就是最高的荣誉和褒奖。
经此一事,两个女孩决定打道回府,与其在外面深一脚浅一脚地乱闯,不如回家好好找份工作,至少不用担心安全方面的问题。
方立安来到羊城并没有人接,同样,为了省钱,她一个人拎着两个菜坛子走了十几公里来到张永军的工作单位。眼看着就要到下班时间,她没让人去通知对方,就在传达室等着。
张永军是自己推着轮椅出来的,一头干净利落的板寸,整个人看起来清瘦不少,衣服腋下那一块已经被汗水浸湿,小腿裤管那里挽了两个结。
方立安拎着菜坛子上前打招呼,张永军惊喜万分,看见她手里的菜坛子,心中隐隐有种猜想,眼神变得热烈而迫切。
两人一路上边走边说,很快来到张家。
张永军的岳父岳母如今也住在这里,平时帮张永军两口子带带孩子,分担一些家务。小两口要上班,孩子上下学没人接送,张永军的爱人有时候还要忙着下部队,很多事情照顾不过来。
要撸小说网 www.YaoLuxs.com
对于方立安的到来,张永军的岳父岳母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好酒好菜款待着,可见他们并没有因为女婿身有残疾就有所嫌弃,家庭关系非常和谐,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晚上,方立安住在附近的招待所,第二天一早直奔南方军区空军后勤部。前面一年半,她虽然在空军指挥学院学习,但档案关系都在南方军区这边。这次调职去西南军区,属于地域调动,档案关系要跟着一起走。
收养孩子的事,是托韩云峰办的,韩云峰早几年就从边境回来了,成了家,自己也有了娃娃,对战友托付的事情非常上心。
他父亲是陆军参谋长,认识的人比较多,渠道和消息也多。加之方立安对孩子又没什么要求,很快便找到了两个。
一男一女,男孩八岁,女孩五岁,是一对亲兄妹。父亲三年前在边境阵亡,母亲守了不到一年就被姥姥姥爷劝服,改嫁他人,孩子直接丢给了爷爷奶奶。
老人家年纪太大,跟其他儿子生活在一起,本就不招待见,再来两个小的,就更加惹人嫌。老人的日子不好过,孩子也过得艰难。
</div>
</di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