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节(1 / 1)

加入书签

四月二十九日,方立新和徐婷婷去县里g命委员扯证,手续非常简单,不需要交钱,也不需要体检,只要双方带着单位开的未婚介绍信就给办了。

结婚证书一式两份,连在一起,即一张两边内容相同的双联纸。纸的四边是淡绿色的,中间是淡粉红色的。纸的最左边是骑缝写着x结字第xxx号。

在结婚证页面上,“结婚证”三个大字上面,是由半个麦穗和半个齿轮组成的圆,里面围着一个五角星,两边各是三面大红旗的图案。左右两边是各插着五面小红旗的长柱子图案,柱子图案里,右面写着“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左面写着“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列宁主义”。底部是一轮刚升出地平线的旭日照在拖拉机耕作的农田上,左边是火车开在水库堤岸上,右边是冒着烟的工厂,最底下是麦穗和绸带的花边图案。底纹是友爱团结四个空心字。

结婚证的内容是男、女双方的姓名、登记时的岁数,写着“自愿结婚,经审查合于中华人共和国婚姻法关于结婚的规定,发给此证。”盖的是“x县革命委员会”的公章。

凭结婚证,两人领到了新婚夫妻的购货券,可多买点糖之类的食品,所以在紧贴结婚证的底边上,还两边各盖上了两个“购货券已发”的小红章。

领好结婚证,两人去照了相,结婚照和普通照是一样的,当时全国任何照相馆都没有婚纱照可照,这属于“四旧”,都被文化运动破掉了。

徐婷婷梳着两个麻花辫,穿着新做的白衬衫,方立新穿的也是新做的白衬衫。白衣黑裤,显得格外精神。两人戴着m主席像章照的相,县里没有彩照,所以只能照黑白的。

新房的布置着实费了一番功夫,方三山把之前三个小隔间的隔板全部拆掉,将整个空间一分为二,三个隔间变成两个稍大的房间。三张九十厘米宽的床,拆拆装装,拼拼凑凑弄成了两张一米三五的床。

原本三个小隔间是没有什么家具的,因为房间太小了,什么都放不下。现在地方大了些,方三山将整个废品厂淘了个遍,每个房间都给做了一个矮橱,一张桌子,两个凳子。

其中一间给方立新做新房,门上贴了大大红的“囍”字,另一间给方立平姐妹俩住,方立业还小,先跟着他们夫妻住。

婚礼是在棉纺厂食堂办的,一是因为家里太小,摆布不开,二是因为两个新人都在棉纺厂上班,他们的g命友谊在工友的见证下发展是最好的选择。

他们将平时吃饭的长条桌拼在一起,桌上铺着从厂里借来的红布。根本不用专门邀请谁,吆喝一声,但凡没在工作岗位上的都来了。好几百人,热闹极了。

两人穿着较新的工作服,胸前戴上了大的m主席像章,算是这个时代的特色吧。证婚人是棉纺厂工会的工会主任,五十多岁,北京人,说起话来京味儿十足。

婚礼开始先是证婚人讲话,一通m主席语录后,让两位新人说说自己的g命友谊是如何产生的,接着让两人唱歌,唱了好几首,比如《大海航行靠舵手》、《团结就是力量》、《浏阳河》,还有人怕他们口渴专门给他们倒了两杯水。

大家规规矩矩坐在那里,像开会一样,根本没有人“闹”,都是语重心长的轮番讲话。除了祝贺他们,还叮嘱他们要听共产党的话、跟g产党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

然后给大家发点喜糖、饼干婚礼就结束了,因为这些都是限量的东西,僧多粥少,抢到的人很高兴,想着能沾沾喜气,没抢到的也没怨言,大家都能理解。

亲朋好友们没有送礼金的,这个时候也不允许送礼金,关系亲近的人一起凑个钱,买个礼物送给新人就好了。有人送m主席语录书,有人送m主席石膏像,还有人送脸盆、铝锅、枕巾、镜子……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最后散开的时候,大家都主动帮忙,桌子凳子各归各位,红布、杯子什么的都拿去还给厂子后勤部,一家七口回到家的时候才八点多。

许巧梅和方三山把东西归置好后,带着新出炉的小两口给筒子楼的邻居发喜糖,都是多年的老同事老邻居了,儿子结婚肯定要表示表示。

被大家轮着打趣一番,回到家里已经九点多,各自洗洗睡了。

第二天,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留下许巧梅和方立业在家糊火柴盒。

方立新是骑新自行车载徐婷婷去棉纺厂的,他们俩都没请婚假。正常情况下,厂里职工结婚都有三天婚假,但两人都觉得没有必要,认为以后天天住在一起,天天一起上班下班,反正在一起的时间多的是。不如好好工作,多攒点钱,以后有了孩子,花销就多了。

其实当下,很多人都跟他们一个想法,婚假什么的,哪有这个必要。所以方三山和许巧梅什么也没说,随他们去了。

第14章

徐婷婷在娘家几个兄弟姐妹里排行老大,作为大姐,从几岁就开始帮着大人看小孩,做家务,总之是个勤快、能干、会过日子的七十年代女性。

她和方立新同岁,家里让她读书读到高中毕业,之后幸运的遇到了招工热潮,也因此没有上山下乡,而是和方立新同期成为棉纺厂职工。

许巧梅对这个儿媳妇很满意,眼里有活,到哪儿都是一顿收拾,结果她每天除了糊火柴盒就没别的事做了。

一开始许巧梅和方立平还会和徐婷婷抢着做,但不知道为什么总抢不过她,而且这导致徐婷婷更加勤快起来,慢慢的,这母女俩就直接放弃了,一个去糊火柴盒,一个去看书。

彼时已经是一九七六年六月,还有几个月,文化运动就要结束了,方立安拿出从废品站淘来的《数理化自学丛书》,时不时地捧着书跟方立平请教问题。

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期首次出版发行的《数理化自学丛书》,是一套凝聚了很多学者智慧和心血的学习性丛书,不过第一次出版就遭到了批判,理由是“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是修正主义路线的产物。

文化运动中认为这套书违背了上山下乡的方向,要斩草除根销毁,最后沦为了废品。方立安以一本五毛的价钱,把这套书买了下来。

方立平为了给妹妹讲题目,学的很用心。当初家里为了把她留在城里,让她顶了母亲的工作。再过两年,小安就要高中毕业了,如果那时厂里没有招工,迎接妹妹的很有可能就是上山下乡。

她知道当年父母对于把工作给她很是犹豫,怕家里以后会变成大舅家那样,小安知道之后立马就劝说他们同意。

那时姐妹俩都已知事,大舅家活生生的例子摆在眼前,怎么会不知道什么是个人利益。然而小安没有半分迟疑,选择了把机会让给她,这让方立平内心感动不已,暗暗发誓以后要对妹妹更好!

妹妹热爱学习,提前预习了高中课本,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作为姐姐应该在这个时候指导她,所以方立平每天下班回家,闲暇时间里都会认真钻研这套书,争取做到妹妹问啥她都能解答。

一九七六年十月,随着m主席去世和数字帮被捕,历时十年的文化运动终于结束了。

晚上一家人围着四方桌吃饭,方立安很认真地对方立业说:“文化运动结束了,再过不久,肯定会恢复高考,你要好好学习,知道吗?”

方立业今年七岁,已经是一名小学生,方立安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教他数数认字,所以课堂内容对他来说非常简单。方立安怕他放松,时不时地会督促他,这次趁这个机会把恢复高考的事情说出来,让她哥嫂和大姐有个心理准备。

只不过有个词叫“人微言轻”,方立安才十四岁,虽然乖巧懂事,也只是个半大的孩子,对于她的判断,大家也都只是听听而已,并没有放在心上。

家里依旧只有方立平每天不落地看书,却不是为了方立安口中的高考。

一九七七年九月,国家教育部在首都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十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这次具有转折意义的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会议还决定,录取学生时,将优先保证重点院校、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农业院校,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

一九七七年十月二十一日,全国各大媒介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并透露本年度的高考将于一个月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这是国家历史上唯一一次冬季高考,同时也是最为仓促的一次,因为考生们从真正得到高考的确凿消息到考试只有四十几天的时间可以复习。

但即便如此,消息一出,四海欢腾。

方家除了方立业,其他四人都报了名,当然,这四人中,只有方立新是被强迫的。

方立安观察了两天便跟他聊天:“大哥,我看大嫂这么努力,八成能考上。”

方立新一脸自豪道:“那当然,我媳妇儿可用功了。”

方立安接着问道:“你说大嫂漂亮吗?”

要撸小说网 www.YaoLuxs.com

方立新一副看傻子的眼神:“这还用问?”

“有句话,不知道你听说过没,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没给方立新接话的机会,方立安直接道:“就算结了婚,学校里说不定也会有男同学追求她。我们不论大嫂会怎么想,但同样是男人,人家是大学生,毕业后是国家干部,你只是个棉纺厂车间工人,你说要是你,你会怎么想?”说完,也不管方立新什么反应,直接溜了。

再后来,方立安就看到他大哥每天下班后,认认真真地跟着大嫂一起学习,立志要跟老婆一起考上大学。

《数理化自学丛书》一套十七册,《代数》四册、《物理》四册、《化学》四册、《平面几何》二册、《立体几何》一册、《平面解析几何》一册、《三角》一册。四个人在家里换着看绰绰有余。

这时候的复习教材紧俏的很,好多人都因为找不到书本愁眉不展。徐婷婷的兄弟姐妹也是这种情况,便问方立安能不能借给她娘家用用。

大嫂第一次开口提要求,方立安也不好拒绝,只说这书家里只有一套,让他们多多爱惜,不要外借,用过还回来再换别的,毕竟家里人也要看。

徐婷婷连连保证,一定会保护好书本,到时候原封不动地送回来,然后拿了《化学》四册、《平面几何》二册、《立体几何》一册回了娘家,家里的四名考生就先可着剩下的十本用。

第15章

四个人就这么学了半个月,方立安便跟徐婷婷说要换一次书,因为她和方立平的基础极为扎实,所以复习起来很顺利,她们已经看完了《代数》四册、《物理》四册,正在《三角》和《平面解析几何》,分别看到两本书的最后一章。

方立新的基础也不错,只不过放手时间久了有些忘了,复习进度比较姐妹俩慢很多,但方立安认为他只要能把所有知识系统复习一遍就会好很多。

至于大嫂徐婷婷,她的复习进度是几人当中最慢的,毕竟当初上学的时候大多数人对待课本的态度都是可有可无。

方立安跟她说换书的时候,她心里有点不舒服,觉得小姑子有些小心眼。这才两个星期就要把书要回来,家里一共十本呢,怎么可能都看完了,她和方立新也不过才刚复习完《代数四册》,莫不是不想借给她弟弟妹妹用?心里这么想着,到底没这么说,答应了第二天下班的时候给带过来。

然而,第二天下班回来,徐婷婷两手空空,方立安问她,她只说忘了。方立安没有多想,只是和方立平一起把《三角》和《平面解析几何》用一晚上的时间从头到尾又复习了一遍。

第三天晚上,徐婷婷依旧一本都没带回来,连解释的理由都一样,又忘了。方立安深深地看了她两眼,一句话也没说,晚上跟方立平一起把《代数》四册复习了一遍。

第四天早上,方立新带徐婷婷出门准备骑车上班时,方立安拦住他们,当着方立新的面提醒徐婷婷:“大嫂,今天晚上回来千万别忘了我的书,我和大姐要用。”

徐婷婷的表情瞬间有点僵硬,随即又恢复如常,点头道:“好的。”

方立安并不放心,继续说:“大嫂的记性按道理不该差的,已经忘记两次了,如果这次再忘了,我就只能自己去拿了。”

徐婷婷只觉得眼前的小姑子咄咄逼人,以前的乖巧懂事都是装出来的吗?嘴上答应下来,赶紧坐车走了。

结果半路就从车上跳下来,方立新赶忙停下问她干啥,她红着眼就是不吭声。

方立新有点无奈,什么话都不说这是闹哪样,再说了他们这还赶时间去上班呢,迟到可是要扣工资的!简直要急死人,只好耐着性子哄她。

徐婷婷只觉得又生气又委屈,小姑子用这种态度对自己,方立新竟然就在边上看着。

方立新是真委屈,他小妹经常这么跟他说话呢,有时候都能噎死人,他都习惯了,根本不觉得有问题,但其实只是他习惯了而已。

徐婷婷嫁过来一年多,方立安对她一直挺客气的,应该说家里人对她都挺客气的,体谅她是新媳妇儿,刚到另一个环境里,怕她不习惯。而且,一直以来,她都抢着做家务活,让方立平姐妹俩挺不好意思,所以很多时候,方家姐妹对大嫂也很尊重。

方家的婆媳关系好,姑嫂关系好,夫妻关系好,物质生活条件也好,这一年多来,徐婷婷觉得自己简直掉福窝里去了,比在娘家过得还好。

在徐婷婷看来,她现在的好日子是她自己创造的。家里一共七口人,四个人拿工资,她和方立新占一半,公公和大妹占一半,婆婆糊火柴盒那点小钱可以忽略不计。可以说,婆婆、小妹和小弟,有一个半是他们夫妻俩养活的。

她在方家就算不能当家,那地位也该排在方立安和方立业前头,方立业是男娃,另当别论,方立安一个以后要嫁出去的女娃凭啥这样对她?以后嫁了人遇到什么事还不是要找娘家来撑腰吗?

就这样她越想越气,根本不理会方立新在边上说什么,等她反应过来,方立新已经骑着车走远了。

方立新想着她早上吃饭时说话都还好好的,这么点时间里也没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没准她就是想走路呢,跟徐婷婷说了一声,便骑车先走了,徐婷婷在后头果然没喊他。

两人中午是在棉纺厂食堂吃的,他端着盘子坐到徐婷婷对面。徐婷婷面色如常地看了他一眼,边吃边说:“我下班后不跟你回去了,回我妈那儿住几天。”

方立新有点懵,不明白她为什么突然要回娘家,虽然他有点粗线条,但也知道女人要回娘家肯定是在“外头”受委屈了,需要哄。

他这么想的,也这么做了:“怎么突然要回娘家?我哪里惹你不开心了吗?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你直接说,我一定改,好不好?”

徐婷婷看他这样,确实对他生不起气来,但也不好直接说气方立安小心眼,毕竟方立安又没说不借书给她娘家,只好说自己想家了,回去住几天。

估计方立安也不敢告状,她肯定怕她爸妈知道她把嫂子气回娘家了,更不用说来找自己要书了,不然自己直接告状,让她吃不了兜着走。

方立新听她这么说,便相信了,晚上下班只好一个人回去,路上他总觉得自己忘了什么重要的事,什么事呢,又想不起来……

方立安见她哥一个人回来的,猜到徐婷婷回了娘家,她叹了口气,没想到大嫂是这种人。

晚上一起吃完饭,方立安让大家别走,她有话说。

随即把徐婷婷借书并且要了两次却都忘了的事情告诉了大家,然后对方立新道歉,可能是她把嫂子逼回了娘家。

方立新听得脸青一阵红一阵,小妹有多热爱学习,多想考上大学,他是知道的。不仅如此,小妹还希望他也能考上大学。

可是他的老婆竟然做出这样的事情,小妹愿意借书给她,她不知道感激就算了,现在小妹要用书,她竟然还不给,一而再再而三地找借口,现在还躲回了娘家。真是太过分了……厚颜无耻……

方三山和许巧梅也不高兴,小闺女从小就喜欢学习,现在终于有机会考大学了,儿媳妇居然要挑事,这是好日子过多了,非要找不自在吧!

方立平很生气,大嫂怎么能这样,高考对小安来说多重要,今年如果考不上大学,明年很可能就要下乡了,她这些年一直窝在家里,连朋友都没有几个,让她上山下乡,岂不是要被人欺负死!不对,现在在家里都被人欺负了!

第16章

方立平姐妹俩把碗筷剩饭都收拾好,便在方三山和许巧梅的带领下往徐家去,步行二十几分钟就到了,只留方立业在家写作业。

另一边徐家,徐婷婷正绞尽脑汁想法子。之前,她以为回到娘家可以跟弟弟妹妹一起复习看书,结果七本书只剩下三本,《化学》四册被她妈寄给了去黑龙江下乡的妹妹。

徐婷婷瞬间炸了,问她妈到底想干什么,这不是她的书,她回头拿什么还人家。

徐婷婷她妈只觉得自己大女儿变了,以前在家里干什么都想着她妹妹,怕她妹妹在乡下过的不好,现在竟然连几本书也舍不得给。拿什么还人家?那不是她家吗?自家人什么还不还的,几本书而已。

</div>

</div>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