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节(1 / 1)
也不像啊,要是这样相公一准儿坐不住了。
钱玉嫃点心不吃了,花茶也不喝了,她朝谢士洲那方靠了靠,问怎么着?
“谢家出了点事,谢老爷想请我帮忙。”
问他还不如自己看来得快,钱玉嫃伸手拿过那两页信纸,这一看好家伙!
她才知道自家相公这么会说话,这哪是请帮忙,看信上写的内容谢家火烧眉毛了,谢老爷厚着脸皮写了这封信,大概意思是看在十九年养育之恩的份上,请谢士洲一定一定要帮他这回。
事情说来也不复杂,谢老爷年纪毕竟大了,哪怕还管着家里的生意,他一个人管不了那么多,加上谢家这些买卖迟早要交给底下两个儿子,当爹的不得把儿子培养起来?
早十年,谢士洲还在谢家的时候谢士骞跟谢士新就在给家里做事,后来发现嫡子是给别人养的,他亲生的儿只得那两个,谢老爷又放了波权,到最近几年,老爷子精力有些不济,拿捏方向的虽然是他,实际管事做事的已经变成那两个儿。
这几年,谢家被陈家超过已经失去首富头衔,只丢个头衔还不至于让人难受至斯,关键他家本来做着的生意陷入颓势,周边也冒出来有竞争力的对手,如果不想办法摆脱这个局面,家财非但不会增加可能还会缩水。
谢老爷跟他两个儿子都在想办法,谢士骞认为,老行当做了那么多年,能想的办法早就想了,现在要去救已经出现问题的生意难如登天,不如尽量稳住的同时转移重心,开辟一些新的买卖。
几年间他扑腾了一番,不敢说帮了家里多少,亏倒是没亏。
去年他一个朋友说有门路从外边用便宜点的价钱拿参,问他对人参买卖有无兴趣。
那头说得很好,拿来打样的货质量也属上乘,谢士骞就动了心。
这笔生意说大不算很大,但也不小,毕竟是金贵药材,要投入的本钱多。谢士骞把钱投进去,前后折腾了半年,货拿回来看着是还可以谢士骞当时还挺高兴的,觉得这些只要出手能有至少四成利。
他收了他那笔货,陆续出手,当时是把钱赚回来了,谁知过了没半个月就出了事,有人从药房买了救命参回去,没吊得住命,人死了。
砸下重金买参的闹,起先药房还说人参也不是包治百病,结果没过多久又出事……
闹过来的说药房卖假参,药房哪肯背这个锅?他们找了好些个德高望重的来看,结果自家备着的人参真假参半,且是假的多。作假的估摸也是行家,做得极好,别说一般人,干这行的不仔细点都能被骗过去。
这下坐实了药房卖假参害命,事情一下就闹大了,药房后面的东家慌得不行,肯定把给他供货的扯出来,就扯出了谢家。
把谢家扯出来,事情就更严重了,毕竟拿回来那批货一家药房吃不下,结果就是这事在省内都掀起了轩然大波,陆续有苦主找上门来。
生意是谢士骞谈的,必然要谢士骞出面去解决,谢士骞立刻去找他朋友,结果已经找不见人。
那还有啥说的?
人家看准他着急想赚钱,又吃准他年轻吃过的教训不多,找来的是个他不懂的买卖,又在中间下了好多套……谢士骞想赚这个钱,可不就搭上去了。
他认为自己也是苦主,是被人处心积虑的设计了。
他说再多不好使啊,人家只当你是诡辩,根本不听,不光喊来衙门抓人,还要你赔钱赔命。地方上一把手在前几年就换人做了,最新调过去的这个也听说了一些事,他知道世子跟谢家这边也就是个面子情,其实关系没那么好,果断把这案子的关键人谢士骞给抓了。
要是寻常纠纷,那是民不举官不究,这次事件牵扯实在太大,其中还搭上几条人命,哪是赔点钱就能善了的?
基本上,谢士骞已经搭进去了,他爹谢老爷也未必能保住,这年头犯了重罪本就讲究个连坐,别说他还是当家人决策人,家里生意做了假,他能摘得干净?
事发之后,谢家上下哭作一团,都在骂那个下套坑他们的,认为衙门应该去抓那人,抓回来杀他千百回都不过分。谢家人觉得冤死了,还幻想着赔钱了事,谢老爷比内宅妇人见识广些,他心里门清,这案子牵扯到人命,就算谢家是被人诓骗了,说一千道一万货是从谢家出去的,谢家没看出那是假参卖出去害了人命,正常流程走下来他们肯定完蛋。
朝廷虽说有律例,在很多地方规定都比较粗略模糊,如果没有明确规定的时候官老爷断案多半是根据传统和经验,前人这么做,后人照着学。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就是传统。
苦主那头不肯下葬,棺材摆在衙门口,官老爷顶得住这压力?
这封信说是十万火急送来一点儿不假,谢老爷心知如果没有养子出面这次恐怕要完,他甚至把十九年养育之恩都抬了出来,看那意思就是让谢士洲帮这一回,只要这案子了了,以后他也不再欠谢家恩情,他们两清。
人都这么说,站在谢士洲的立场一口回绝说不过去。
可这个案子也真的很不好办,牵扯到人命,绝不可能轻轻松松就放过去的。哪怕以他的身份来说要安排操作其实也不难,可做人不得讲个良心?帮忙也得有个章法原则。
看过信后,钱玉嫃就明白相公为啥皱眉。
“你打算怎么做?这事咱插手吗?”
这会儿功夫,谢士洲心里大概已经有了想法,他道:“信上是这么写,到底属不属实还要核查,谢家要真是被人设计诓骗了,他们是无心害人只是失察之过,这事还有缓和余地。只要能抓回真正的祸害杀他给苦主出气再让谢家这边重金赔偿,亏点钱至少把人保住。如果说情况不像信上写的,该吃牢饭的吃牢饭去,只能尽量少牵连。”
谢士洲是这么想的,还打算去跟王爷爹商量看看,他见过的案子多,更清楚该怎么操作既不寒了苦主的心又能救下谢家的人。
“我去我爹书房,可能要很晚回来嫃嫃你别管我。”
钱玉嫃跟到屋檐下目送他出去,等瞧不见人了才倒回来坐下,嬷嬷走到一旁问世子妃在担心吗?
“有一点,倒不是担心谢士骞他们,我怕老太太不好。好好的生意做着突然出这么个事,摊上人命不说搞不好一家子都得搭上,不得是天大的打击?任谁遇上都要慌张,别说她一把年纪。”
嬷嬷安慰道:“底下人最会看贵人脸色,谁不知道世子爷跟谢家其他人都不亲近但是对老太太和太太很是记挂?衙门办案会考虑这个。”
“衙门肯定不敢直接对老太太做个什么,我是怕她受不住打击。”
“那也没辙……毕竟是自家儿孙没办好事。老奴觉得您想到这些世子爷肯定都想得到,跟着就会有安排,不会让他家人吃太多苦头。”
钱玉嫃点点头,是这样没错。
看到谢家因为一时不慎就陷入这等困境,钱玉嫃才意识到做生意多不容易,想到爹以前一个人撑起偌大家业,那些年肯定也遇到很多事,只是怕家里担心没回来说而已,现在想来有些心酸。
她如今是亲王府的世子妃,身份贵重,总觉得天下没什么难事。
世道便是如此,大权在握的啥也不怕,顶多担心失了圣眷。下面人难,别说寻常百姓,谢家还是家大业大的,摊上这种事也没多大办法。谢老爷厚着脸皮以养恩相挟明摆着就是没其他出路了,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身份贵重的养子身上,求他出面保人。
第136章
到休沐日, 因为忙着翰林院的事有段时间没来看望姐姐的钱宗宝过来, 跟姐夫唠了一通, 才知道蓉城那头谢家出事了。
当时钱宗宝主要还是负责听, 等回到自己家,他把这事跟父母亲一说。
乔氏就有看法。
“那年王爷南下认亲, 带走女婿以前不是特地去拜会过谢家人, 送了笔颇丰的答谢礼,听嫃嫃的意思王爷就是怕亲儿子在那头欠一箩筐恩情, 怕以后不好办才赶着还上。纵使没把话挑明, 生意人谁也不傻还能不明白?咋的还敢直接开口讨恩情?”
乔氏在京城好几年了, 大概也知道女婿的为人, 不是那种不问是非只要你跟我亲我就会帮你的人。
他们皇室宗亲为了起好示范作用,很少带头坏规矩, 做任何事都不忘记走个流程,至少看起来得是合情合理的。
拿这种事来找他求救是为难他,说一千道一万, 能运作的地方不多,大体上得照规矩办, 顶多让你在过程中少遭点罪罢了。
谢老爷的想法总是要比自家夫人周全,他道:“现在任一把手的徐大人比当初的庞大人还要小心谨慎,这案子还拖着徐大人该是故意留出时间来让谢家人搬救兵, 想看京里是什么意思。地方上有这么个主事人,谢家还敢冒然前去打点?要是徐大人不吃那套给你扣个贿赂的帽子再坐实黑心商人之名该怎么说?
你兴许觉得谢家那么多年的首富,缺不了人脉。商人家的人脉只有花团锦簇的时候才好用, 眼看你家要倒,别人躲着你走还来不及谁会往上靠?走到这一步,谢老爷哪怕厚着脸皮也只能朝养子开口,哪怕知道他们添这些麻烦可能让王爷不悦,但是除了这头没人能救他……”
自己儿子被麻烦了,还是这样的麻烦,燕王兴许是会烦躁。
不过他是什么格调的人?哪怕有点不高兴,还能真同谢家人计较?
又说回去,当初他上门去送的是谢礼,作为谢士洲的生父答谢他养父。王爷在金钱方面补贴了谢家,但实打实说谢家人为谢士洲操了十九年心,这份恩情他们开口索要确实没法拒绝。
反正这次以后真就两清了,就算有些麻烦,他们会出面的。
钱宗宝的看法跟他爹差不太多,两害取其轻,比起给王爷添麻烦惹他不高兴,还是保住家里人更重要些,至于其他等危机度过了再说呗。
“姐夫会帮的,哪怕这事还有隐情谢家其实哄骗了他,他也会想法子将老太太以及谢夫人安置好,总不能看她们被抓进去。”
乔氏有那样的埋怨也不是真想不通这些道理,她纯粹是对谢家有看法。
当初女儿女婿可没少受委屈,那时一个个恨不得送他们净身出户,要不是有谢老太太跟王爷还不知道当年会怎么着,现在谢士骞闯出大祸知道求人了。
钱宗宝没看出来,钱老爷还不知道自家夫人?
他满是无奈笑道:“你也真是,女儿女婿早不计较了,怎么到你这儿还过不去?”
“当然过不去!你想想以前咱闺女遭过的罪!就不说谢士骞跟谢士新同女婿没真感情,哪怕他那个养母谢夫人,一样给嫃嫃做过规矩。亏得我姑娘在谢家时间不长,多几年还不知道是什么样。”
钱老爷满是无奈,这话他听夫人说过好多回,每回只要说到谢家人必然提起,别说十年,再十年恐怕都过不去。
钱家人再怎么意见分歧,事情毕竟是落到谢士洲头上的,谢家出了这样的事,尤其他娘跟老太太都在那边,他确实做不到袖手旁观。
王府的人已经快马加鞭往蓉城去了,一并捎去的是王爷的亲笔信,写给地方上那位徐大人。
王爷也没往上面写什么废话,只说让徐大人务必查个清楚明白,假使谢家犯下的是失察之过就抬个手从轻发落,如果他们明知道那是假参还昧着良心卖给药房犯下命案怎么处置都不为过,但是尽量不要牵连内宅里的女眷。
这信写得简洁,上头没有因为所以,徐大人还是准确的捕捉到王爷的意思。
大致上还是按规矩办,可轻可重嘛就取轻,在不招民怨的前提下尽量保住谢家,尤其是内宅女眷,这里特指谢家老夫人和谢夫人。
得到这样的指示,徐大人立刻知道该怎么办,拖了一段时间的案子马上就有了进展。
幸好谢家人写在求援信上的内容基本属实,哪怕缺了些细节,这个顶多算隐瞒谈不上欺骗。
谢士骞就是急于做出一番成就,希望完全得到父亲信任,进而炮灰二弟,所以听说有赚头没仔细考察就盲目相信朋友投了钱,被骗纯粹是他蠢,他想发财的心思都写在脸上了。
人虽然蠢,又贪,罔顾人命是没有的,他真不知道自己出手的多半是假参,得知朋友是骗子人都气炸了肺,被抓走以后一方面担心自己,另一方面还为上当的事耿耿于怀,天天在牢里咒骂骗子,犯了其他事挨着关的耳朵都听起茧子了,谢家大少爷一点儿也不会骂人,翻来覆去总是那几句,不是说他黑心烂肺就是祝他断子绝孙……
哪怕是演戏,能演到这份上大家都信了。
他骂了至少半个月,半个月!
徐大人对闹上衙门的苦主说明了情况,表示衙门已经全力在捉拿这背后真正的祸害,一定将他们一网打尽,又提到对谢家人的处置。
首先从谢家卖出去假参使得各大药房蒙受损失,这个要赔。
其次是那些买了人参去救命实际没救得了的,也能讨回买参钱,还能领到二十两的补偿金。谢士骞经手的买卖出了这么大事故他和相关人士都要受刑,除非谢家能求得苦主谅解,衙门才会考虑减刑或免刑。
之前很多人担心徐大人包庇富商,这个结果出来,苦主不闹了。
甭管怎么看,这样的发落都称得上公正。
徐大人摆平苦主的同时也明明白白给谢家指了条路,你家里不是有钱吗?就砸钱去,只要能把这些人全都摆平,让他们在谅解书上盖下手印,依据这个衙门立刻能把谢士骞放了。
之前拖着没办的案子突然有了说法,谢老爷算过时间,猜到是京里面有指示了。
对巨富之家来说,能用钱摆平的事儿都不是事儿,谢老爷放下身段亲自去找了受害者家属,顶着怨恨的目光跟他们谈,一家家谈。死个人本来赔二十两,他给加到一百两甚至二百两,家属能不动心?
要撸小说网 www.YaoLuxs.com
死的人已经死了,再怎么也没法复生,但家里其他人还要过日子啊,过日子不需要钱?
寻常人家一年的花销全算上才不过十两二十两,谢家都愿意赔你十倍,一家子啥也不干能吃好多年,不就是在谅解书上盖个手印吗?想想官老爷说的他们也不是故意要害人,是被黑心烂肺的合伙人骗了,盖就盖吧。
因为假人参死了的也不是那么多,就几个,所以哪怕一家赔二百两对谢家也是屁不疼,真正的大钱是给药房的赔偿,既然是被发现卖假货当然不可能一赔一,还有因为假人参药房的信用受到损害,直接影响了他们生意,这也得算上一笔。
结果就是把赚的钱全贴出去还远远不够,谢家为此出了大血,考虑到最近几年他们本来就显颓势,生意比起早年兴旺时有一定程度的缩水,在这种时候遇上这种事,说伤筋动骨都不为过。
生意人很多都把钱压在货上,捏着的真金白银不是那么多,此次为了渡过难关,谢家把能动的钱全抽了出来,花这些钱免了自家的牢狱之灾,看起来危机解除了,家里还没来得及高兴又有新的麻烦。
谢士骞出狱半个月后,钱玉嫃又收到信,这封是她堂妹钱玉敏写的。
钱玉敏说,假人参的案子虽然没能直接葬送掉谢家,也将他们逼入了绝境。他们抽出太多钱,直接影响到生意的周转,最要紧还不是这个而是口碑坏了。
做生意最要紧就是口碑,他家卖了假货,这种事以后一就有二的,往后谁还相信他们?
谢家现在着急用货换钱,却因为口碑不好打不开销路,货都积压着,摆在面前的只两条路,要么贱价脱手卖给同行,拿钱过日子往后不做买卖了,要么耗死在这儿。
</div>
</di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