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1 / 1)

加入书签

温氏:……

吸气再吸气,再再吸气。

“我不是都跟你说了,算命的是骗子吗?他坑你钱来着!”

宁氏完全听不进去这话,尤其她还听看热闹的人说了类似的事情,人家老神仙就是嘴巴快了点儿吗?这有什么呢?有真本事的人理应受到宽容对待。再说了,刘神仙一直都是只算命,才不会帮人逆天改命,怎么可能是骗钱的呢?

“大嫂,你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算命的也不一定是骗子。人家好言劝你你倒是听听呢。”

“那是恶意中伤!才不是好言相劝!!”

俩人正僵持不下呢,听了全程的六郎冒头道:“大嫂啊,那叫忠言逆耳,知道不?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温氏扭头怼他:“你闭嘴,我不想听,那人就是个骗子!骗子骗子骗子骗子骗子骗子骗子骗子骗子骗子……”

六郎缩了缩脑袋,怂回去了。

要撸小说网 www.YaoLuxs.com

见六郎退缩了,温氏又转身去看宁氏。不料,宁氏也不想跟她打嘴炮,拎着肉转身就进了灶屋里,背影里就透着一股子“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的自信。

温氏一口血哽在嗓子眼里,差点儿没背过气去。

这天的晚饭相当丰富,而吃晚饭时,家里人也再度听宁氏说了一遍刘神仙的丰功伟绩。讲道理,没人真的深信不疑,主要是因为宁氏眼下的积蓄太多了,好几百两银子啊!一般的人家省吃俭用一年也就存个五六两银子,她都有那么多钱了,这还不算啥?

朱母对此报以深深的怀疑,不过好话谁不喜欢听?加上前头都说准了,朱母觉得,可能二儿媳确实能发财,保不准往后他们家还能改换门庭呢。

可温氏却忍不住泼了冷水:“是要改换门庭啊,真要是买卖做大了,咱们老朱家就得变成商籍了,子孙后代都不能考科举了!”

王香芹讶道:“还有这种说法?”

宁氏半点儿不在乎的摆摆手:“大嫂吓你呢,一般的小买卖朝廷才懒得管。再说了,咱们是卖吃的,自家出产的东西简单做一下卖掉,咋能算商人呢?商人不得走南闯北?”

“卖农家自产的东西就无所谓?卖南北杂货就不可以?”王香芹确实不懂这方面的知识,好奇的问道。

朱母帮着回答:“说白了就是丁点儿钱人家看不上,就算是卖南北杂货的,那些小货郎农闲时走街串巷的,农忙还下地,也算是农籍。商籍……这要是那刘神仙说的是真的,几百两银子九牛一毛,那咱们家不得有个几万两十几万两几十万两银子啊?”

宁氏兴奋的摆手:“对对,那变成商籍又咋样?就灶台那蠢样儿,肯定考不上!”

灶台一口肉一口肉再一口还是肉,吃得满嘴流油,完全没意识到他娘在骂他。朱母倒是听到了,瞥了宁氏一眼后,就将目光落到了六郎面上,看得六郎一个哆嗦,连肉都掉桌上了,赶紧又挟起来塞嘴里。

朱母:……

算了,反正都是蠢的。

农忙前,小食摊儿已经收了,总账却还没算出来。六郎紧张到不行,今个儿折腾了一整天,最终算出来的结果却是错误的。王香芹都不好意思开口,憋了很久才告诉六郎,你又亏了娘二两银子。可因为时间太晚了,六郎没办法,只能挪到第二天去算。即便知道自己最终不会少钱的,可朱母还是不高兴。

念了那么多年的书,考不上功名也就算了,哪怕算不清楚账她也可以忍了,可为啥眼下就变成了亏她的钱呢?

吃罢晚饭,朱母的眼神一下一下的落在六郎脸上,吓得六郎只差没诅咒发誓明天一定会好好算的。到底是亲生的,朱母也没打算把幺儿逼死,只是耷拉着眼皮,心情不太美好的回屋歇着去了。

要说朱母的心情不是那么得美好,那么宁氏的心情却怎一个欢呼雀跃了得。

她哼着歌收拾桌子清洗碗筷,要命的是她哼的还是王香芹的力作——忐忑。

当然,歌词宁氏是不知道的,语调气势也不太对,就是啊依哟呔了个呔的,瞎唱一通,倒是没吓到温氏,因为此时此刻的温氏已经陷入了人生低谷之中,心情格外郁卒,感觉就快自闭了。

宁氏什么都不知道,她高高兴兴的收拾好一切后,就唤了灶台洗脸洗脚,之后就回了屋。

哪怕等她躺到了床上,还是兴奋得不得了,满心满眼都是白日里刘神仙对她说的那一席话。反反复复的回忆着,又细细的琢磨品位着,她越想越高兴,越想越心里美滋滋,冷不丁的,她意识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假如说,她将来会发大财,难道还要继续让六郎那个瓜娃子帮她算账?

算错了咋办?到时候就不是一两半两的事情了,是成千上万两的银子啊!哪怕事情还未发生,只要一想到有这个可能,宁氏就心痛如绞,痛到无法呼吸。

不行,她必须想想办法。只靠王香芹也不成,眼下家里是没分家,可往后呢?就老朱家的惯例,怕是等所有的儿子都成亲生子后,分家一事就会被提上来。毕竟,家里就这么大,人多了住不开,可不就只能分家了吗?到时候,她还能处处依靠王香芹?

琢磨来琢磨去的,宁氏终于想明白了。

她要学认字!!

六郎不靠谱,二郎更不用说了,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靠灶台也不成,屁点儿的孩子,能挑得起大梁吗?万一这灶台随爹,岂不是比六郎那瓜娃子还坑?再联想到刘神仙说过的,就算她有贵人相助,最重要的还是得靠自己啊!这说明什么问题?就是男人孩子都靠不住!

也对,他们笨嘛。

打定主意的宁氏决定,改明个儿有机会就要开始学认字。想想王香芹这么容易就学会了,这认字应该不难吧?毕竟六郎那么笨,他不能作为标准。

宁氏怎么也不会想到,王香芹才是最不能当成标准的那个。

更不会想到的是,她这头才盘算着啥时候能有机会学认字,机会就这么来的。来得凑巧极了,就跟老天爷一早就安排好了似的。

几天后,老朱家来了位意外的客人。

第031章

秋收时节, 家家户户都起早贪黑的忙活地里那些活儿。

老朱家是因为人口多,且男丁们各个都是庄稼把式, 女眷们倒是不用这般辛苦,就是灶屋的事儿全部交给了宁氏, 朱母则负责每日去田间地里送个饭菜, 得闲了往菜园子里转转, 至于其他儿媳原先做什么眼下仍做什么。

王香芹边仍忙活猪舍里的那一滩事儿, 别看活儿是没变多, 可试想想,秋收前后天气多热啊, 哪怕猪舍有系统附带的温度调节功能, 那也不可能直接打个空调的。事实上, 系统格外得入乡随俗,就连平时做任务给的奖励,都是同这个年代的科技水平相符的, 自然也就不用去惦记空调了,只能通过增加空气流通, 以及用井水降温之类的土法子了。

这温度上去了, 猪舍里的味道就大了起来, 哪怕再怎么勤清洗勤通风, 味道仍然是存在的。早先家里人还会往这边来,眼下除了四郎还过来之外, 别人只恨不得多长两条腿, 哪怕非要从猪舍前头通过, 还是宁可多走几步路。

偶尔路过的都有些受不住了,整天待在猪舍里的王香芹呢?

就快撑不住的时候,她得到了系统发布的支线任务。

任务难度不算高,顶多就是略繁琐了点儿,要求跟着系统给予的清单,为猪们配置出消暑饲料。配料都是附近常见的东西,有些自家就有,同朱母打声招呼就可以了,大不了算在成本里头。另外一些恐怕要收购了,毕竟每家种的蔬果都不同,不过想来要凑齐还是比较容易的。

王香芹的目光落在了最后的任务奖励上,久久挪不开眼。

【任务奖励:个人除臭剂一份,使用后将大大削弱嗅觉中对臭味的灵敏度。持续时间一个月。】

“系统你总算做了回人。”嘟囔了一句后,王香芹立马招了平日里帮她打猪草的孩子,出了高于市场价一成的价格,收购了所需的配料。

尽管价格仅仅提高了一成,可别忘了,乡下地头的东西本来就便宜,眼下都不用出村就能将东西卖了,价格比集市上还略高了一点不说,王香芹收购的份量还不少,毕竟她养的猪多,每天的饲料消耗本来就很庞大。

孩子们的行动力也很高,仅仅半天工夫,就帮她凑齐了清单上所需的配料,看着份量大概能吃两顿。王香芹痛快的给了钱,并约好明个儿继续,酷暑时节,肯定还是新鲜的好。送走孩子们后,她就开始调配消暑饲料,这个工作只能由她来完成,就好比宁氏早先做买卖时,前头那些洗切之类的准备工作可以由别人代劳,最后一步却必须要她自己来,不然就不是那个味儿了。

才想着宁氏呢,王香芹就听到了一阵咋呼声。

“四弟妹啊!我听说了一个事儿!”

宁氏能说,哪怕没人跟她搭话,她自个儿就能叨叨的说上个大半天。王香芹正在拌猪食,手上的动作并不停,只随口答应着:“农忙呢,有啥大事儿呢。”

“跟我娘家离得挺近的那个老杨家你知道不?”没等王香芹开口,宁氏又自顾自的说了下去,“他家的幺儿杨铁蛋回来了!哦不,人家改了名字,叫什么杨谦,不过村里人还是习惯叫他杨秀才。”

“秀才?”

“对呀,杨家幺儿在十八岁那年就考上了秀才,最早跟大郎他们都当过同窗,六郎跟他同窗的时间最长,大概有一年多。再后来他考上了秀才后,就去了外头,听说是去县里的什么什么书院。”

“那他回来干啥?最忙的那阵子不是过去了吗?”

“又不是为了秋收来的。听说,今年是科举年,他也下场考试了,一出来就知道自己又没戏了。再说他年纪也不小了,今年怕是都有二十五六了,还没娶妻呢。这不,回了村里打算说个婆娘过日子。他好歹是秀才,就想办个村学。”

王香芹听到这里,终于明白了二嫂的意思:“你想送灶台去上学?大嫂那头呢?她肯定也要送猪毛去的吧?”

“那就一起去呗!正好有个伴儿,横竖村学的花费又不多的,他说是依着邻村老秀才那样收,要么给束脩,要么就每月送些米粮平日里帮着砍柴挑水就成了。”宁氏美滋滋的盘算着,杨家离她娘家是挨着的,离老朱家其实也不远,她脚程本来就快,每日里借着送儿子上学的机会,多瞅个几眼,日子长了不就能学会字了?哪怕束脩不值当几个钱,可能占便宜为啥不占?再说了,她回头还要支摊子呢,实在是抽不出空来跟小孩崽子们一起上学堂。

“他说?”王香芹愣了一下。

宁氏忙道:“我方才没说吗?杨铁蛋……哦不,杨秀才这会儿就在咱们家呢,正拉着六郎说话,说啥啥多读书知、知……”

“多读书知理明义?”

“对对!他大概是听说咱们家做买卖赚钱了,就来家里收学生。还真别说,这两年收成好,到时候他这学堂开起来了,不光咱们家,隔房那头应该也会送孩子上学。就像娘说的那样,一家人里头总该有个认识字的,不然回头买田都没人帮着看田契。”

王香芹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她虽然觉得没必要跟科举死磕,可读书识字肯定是对的。要是能考上秀才,起码可以开馆收学生,不管怎么样解决温饱肯定是没问题的。哪怕没考上秀才,给人家代写个书信,逢年过节写些对联福字去卖,再不就是跟六郎这样当个账房先生,怎么着都是出路,不像目不识丁的除了卖力气又能干啥呢?

“对了对了,娘还说秋收后要帮五郎相看媳妇。我早就盼着五郎娶媳妇了,最好找个干活利索的人,回头我带着她去外头支小食摊儿,不然我和娘两个人根本就忙不过来。”

五郎娶媳妇倒是不难,早先老朱家是因为供了个读书人,所以各处才紧巴巴的,可就算这样,温饱还是没问题的。眼下,六郎不念说了,家里又做着买卖,哪怕猪毛和灶台念了村学,可村学又不贵的,等他们长大到能去镇上了,那都是多少年以后的事情了。

再一个,自打六郎弃学后,他对农活迸发出了极高的热情。哪怕原先他不太擅长田间地里这些事儿,可经过了一年的劳作,即便还是比不上自家父兄,却比其他人家的男丁要好上一大截。

王香芹平常跟村里那些半大孩子都有来往,收着猪草、柴禾,难免听到一些话,再说这不是还有宁氏吗?遇到丁点儿事情,宁氏就喜欢来她这边叨叨,自然而然的,她知道不止五郎,连六郎在村里的欢迎度也很高。

这也难怪了,乡下人最看重的本来就是种地的能耐,老朱家其他人就不用说了,就连六郎这样原先沉迷于读书的,稍稍一带就显出了种地本事来,这还能不是祖传的?不过,早先有些人家还在观望,想看看六郎能不能吃得消秋收的苦,六郎一点儿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自打秋收前夕,家里的小食摊儿收了后,不用看账本的他,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劲儿。六郎都这样,老朱家其他人更不用说了,让村里有待嫁闺女的人家都相当得眼热。

朱母今年只打算给五郎说亲,六郎且缓缓,横竖六郎年岁不大,家里有田有粮有猪有鸡还有不少活钱,不怕娶不到媳妇。

宁氏在猪舍里也没待太久,主要是味儿太大了,话唠如她都不得不败退,同时也愈发敬佩起王香芹来了。

王香芹则在她离开后,秒速打开系统界面,领取了任务奖励,选择立刻使用。

系统出品的东西效果都是杠杠的,几乎是一瞬间,她感觉到空气里的臭味消减了极多,当然隐隐约约还是能闻到一些的,却起码过滤掉了九成九。

终于活过来了。

……

上村学的事情,在当天晚饭桌上,由六郎开口向朱母提了提。温氏和宁氏皆两眼放光满怀热切的望着朱母,急等着她点头同意。

朱母多少还是有点儿不忍心:“俩孩子都去上学?有这个必要吗?读书挺辛苦的。”

她不心疼钱,她心疼俩孙子。

一旁的朱父也是这个意思,亲孙子呢,不是外头捡来的啊!而且猪毛才七岁,灶台更是要过几个月才满七岁,村里像他们这么小的孩子,哪个不是成天到晚的嬉笑玩闹,小小年纪就送到村学里去吃苦受罪……

当爷奶的都这样,更别提孩子的亲爹了。

大郎牙疼似的捂着腮帮子,恳求的道:“就算要念书,也可以再等一年吧?我记得六郎就是八岁上学的。”

二郎更干脆:“一家子有个识字的不就成了?不算六郎,那他们这辈儿出个猪毛,咱们家灶台……”

兄弟俩齐刷刷的看向俩孩子,这俩正埋头苦吃呢,谁叫秋收时节最是耗体力,家里如今不差这口吃的,最近宁氏不出摊儿了,顿顿饭都是她烧的,食材好油又重,那味道啊,好吃到让人停不下来,全然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即将被改变。

“早一年晚一年不都要读书?万一猪毛聪明,你让他晚一年上学耽搁了他的前程咋办?当初说的是去邻村不方便,眼下就在村子里,合该秋后就让他去念书!”温氏强烈抗议,并悄悄的在桌下掐了大郎一把。

“读啊,为啥不读啊,灶台一天到晚就知道吃吃吃,就该找点儿正事让他干。”宁氏不好说自己想偷师,就拿灶台说事。

亲娘都不心疼,当奶奶的,也懒得管了,索性就答应了下来。大郎和二郎还想再抢救一下,不过盘算着就算杨秀才要办村学,那也得等到秋后了,可以慢慢来,不要紧的。

这俩是歇了,三郎夫妻俩眼神却有些复杂。倒不是眼红猪毛、灶台能念书,而是他俩成亲都两年了,还没个孩子。尤其是三嫂,嘴里苦涩的扒着饭,默不作声。

在外人看来,老朱家的四个儿媳妇,大儿媳温氏成天眼红这个眼红那个的,典型的没占到便宜就当自己吃了亏,二儿媳宁氏脾气炸嘴巴快,一手厨艺叫人称赞,三儿媳性子恬静不争不抢,四儿媳脾气古怪一心放在猪舍里。可外人不知道,宁氏那个小食摊儿究竟有多赚钱,哪怕她脾气再炸,只要能持续的赚钱,谁都不会说她,至于王氏,只有自家人才知道,小食摊儿买的东西,全是她给出的点子。

三郎媳妇也不是天生的不争不抢,而是真没那个底气,她想起自己费尽心思做好的几样绣品,决定在厚一次脸皮去问问看,没孩子傍身,总该寻个赚钱的路子。

一屋子的人各有各的心思,好在大家都是想把日子过好的,暂时倒没有太大的矛盾。

让猪毛和灶台念书这个事儿,哪怕有人反对,却称不上是矛盾。温氏是铁了心要让猪毛今年就去的,她倒是不介意灶台一起去,因为在她看来,猪毛要比灶台机灵多了,再说大了这半岁是白大的?宁氏倒不是非要灶台去,可灶台不去,她有什么借口去村学呢?

大郎和二郎还在努力,谁知连老天爷都站在朱家女人这边,没两天村子里出了个不大不小的事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