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节(1 / 1)
今日,饮宴之中必会先奏响《鹿鸣》之曲,随后新科举人们会诵读《鹿鸣》之歌以活跃气氛,也为了显示举子才华。而且因为顾启珪是解元郎,所以今日他会站在最前头,第二三名分列两侧,三人算是领诵,这也是乡试的传统,前三甲就站在巡抚大人的正前方,因为会有例行的问话,所以说会很露脸。
等巡抚大人走到主位上,站在一众内外帘官的中间,鹿鸣宴算是真正开始了。鹿鸣曲子开始奏响,院子里的新科举人都自顾自的站好队伍,开始吟唱‘鹿鸣’诗。
正衣冠,正站姿,口轻启:“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刚开始就只有前三甲,后来所有的举子慢慢加进去,新科举子人数不少,这样一起诵唱起这首乐歌还是有些有些气势的,也很是动听。
要撸小说网 www.YaoLuxs.com
第133章 鹿鸣宴(二)
其实说起来之所以会选择这一首乐歌,主要是因为‘鹿鸣’三章的头一句,意为鹿子发现了美食不忘伙伴,发出“呦呦”叫声招呼同类一块进食。先人认为此举为美德,于是上行下效,天子宴群臣,地方官宴请同僚及当地举人和地方豪绅,用此举来收买人心,展示自己礼贤下士。所以说啊,不管什么时候,简单的没有目的的宴会几乎不存在。
一曲终了,就是巡抚大人要训示几句话,也就是和新晋举子闲聊几句,以示关心。
“你就是今科的解元郎?”江浙巡抚看着站在第一排最中间的顾启珪,观他风姿气度都不错,奈何家世太好,并不需要依附外人。
“是,大人,正是学生。”听到巡抚大人问话,顾启珪回道,他是一点都不怯场。
“这次的策论写得不错,就是严书砚严大人也是赞不绝口的。”江浙巡抚说道,虽然是把眼前这孩子收到门下是不可能了,难道还能跟当朝首辅抢学生不成,但是结个善缘还是可以的。
顾启珪自然是恭敬道谢,他当然知道这是在客套,这次的主考官是翰林院严书砚,他夸自己,顾启珪觉得倒是可信,毕竟有着爹爹这一层关系存在。但是通过这位巡抚说出来,就完全是客套了。
江浙巡抚也没有和顾启珪说太多,就转而和第二名的刘坤说起话来了,和顾启珪比起来,这个是比较好操作的类型。
顾启珪也不在意,巡抚说过话后之后就算是文比了,按照传统来看应该是应景作诗。顾启珪对作诗这种事情向来不大感冒,天知道他的诗真是一言难尽,之前在国子监的时候,每逢佳节或是重大节日,监里举行诗会文会一般也是这些作诗、对对子什么的,顾启珪逃过无数次。让他破个题,写个文章、或者讲个典故都不是难事,你这让他写首出彩的诗那可就太难了。
这样并不是说顾启珪不会写诗,只是因为他写出来的诗太过于生硬,显得有些刻意,虽然写出的诗也是工整,但就是不出彩。所以对这种文比,顾启珪是没有多少信心的。
顾启珪这样想着的时候,今年文比的题目已经出来了,就只有两个字——‘今朝’,顾启珪蹙眉,以‘今朝’为题,倒是不难,诗歌诗歌讲究的就是抒发心中的情绪,现在的他们都还在自己中举的兴奋之中呢。看着周围学子都在苦思冥想,顾启珪也思索着。
“顾兄应该胸有成竹吧,这作诗应该是顾兄的强项。毕竟不管是陈首辅还是顾阁老在写词作诗方面都是一绝。”
这身后传来的声音虽然温和,但听在顾启珪耳中却句句带刺儿,你从哪看出来我擅长的,自听见第一句话,顾启珪就在心中诽谤,但是还是带着笑意转身,就看见了刘坤并几个陌生的举子站在身后,正冲他笑着。
还没等顾启珪开口,那几个陌生举子中就有人说话了,“就是啊,顾兄,刘兄在我们书院作诗也是出名的好,就是夫子也是常常夸的,你们比一比,也让咱们这些人都开开眼界。”说话之人带着笑意,倒是没有任何的坏意,纯属凑热闹的。
听他这样说,刘坤身后的其他人都说好,他们似乎都是一个学院的,人数还不少,这样一来就是周围的人也都吸引过来了。
“虽然师父和爹爹多擅长作诗行句,不过我没有学到精髓。以前在国子监的时候,就因为做不出出彩的诗句,被夫子罚抄了十遍的诗经,后来还是不得其法,我在作诗方面实在是没有什么天分。不过这几年,师父评价我的诗倒是工整了许多,不说比赛,就是切磋,我可以和刘兄试一下的。”顾启珪说道,他话说的很是清楚,这不是我的长处,我也就是作的工整而已,但是你们要切磋我也可以奉陪。
顾启珪的话,倒是让人群之中的气氛更热烈了些,听到之前的话,他们以为顾启珪是推辞了,但是听到了后面,他们就完全忘了前面顾启珪讲了什么,全是凑热闹的了。
这阵闹乱,就是坐在上首的巡抚也是注意到了,“怎么了?”
“第二名的刘举子要和解元郎比赛作诗呢,就以您题的‘今朝’为题。”有衙役回道。
这下就是巡抚也好奇了些,他想起之前乡试主考官严书砚对顾启珪的评价,嗯,也可以说是吐槽,“此子文采不错,学广致用,总之这行文破题皆是出众,就是跟这比起来,这诗也太普通了些吧。”
因为这,到后来拆弥封知道解元是顾家幼子的时候,严书砚又说了几遍,就是这解元都差点换人。巡抚也看了那诗,确实普通。难道这顾启珪的水平还很高不成?想到这就是他也有了些兴致。
“既然要比赛,就不要干巴巴的比了,正好今日乡试考官都在,设置个彩头,让想参与的挨个去打个擂台如何,也让大家看看咱们新晋举子的文采。”巡抚这样说着,虽然是问句,但是语气却很肯定。这里他是老大,当然是他说了算,衙役去和众位举子宣布了这消息,这事儿就算成了。
嗯,举子中有的紧张,有的跃跃欲试,毕竟能在江浙巡抚面前露脸,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当然也有明白自己实力的,说什么也不想往前凑,毕竟虽然因为科考考的全面,他们都学了,但是不可能人人都是全面优秀的。
顾启珪倒是不在意,现在他说什么都要参加了,他的水平就在那摆着也不怕丢人。这些年,他在作诗这一门功课方面收到的挫折多了,哪能一一计较。
不过,顾启珪还是有些不好意思的,因为大家通过抽签,他是最后一个要去打擂的。嗯,他觉得到最后大家会失望,毕竟他已经听了几个人的了,不管是寓意还是表达现在的心情都很好,连他也是极其认同的,再想想自己作的这首五言,顾启珪希望大家别对自己抱着太大的希望才好。
台上守擂的已经变成了刘坤,他看到顾启珪走上来的时候,做了个请的姿势,说了句:“顾兄请多多指教。”
顾启珪慢慢走到书案前,在落笔之前,觉得自己还是得说清楚,“什么指教不指教的,其他方面倒是有可能。但是作诗,我是不如刘兄的,我不是说过了,我做的诗顶多算是工整而已。”
顾启珪说完就拿起了毛笔,在桌案上的纸上写自己想到的符合‘今朝’题目的诗句。
等顾启珪落笔的时候,因为刚是开篇,倒是看不出什么,不过顾启珪的字倒是得到了一致好评,笔势流畅、笔法精致、笔画清劲,这一笔一划之间,尽是洒脱。
不过等这首诗现雏形之后,大家就发现,嗯,今次解元郎还真是从头至尾都没有说虚话,虽然这字儿是好,但也掩饰不了这诗句确实只能算是工整的事实,虽说不差,但就是不出彩。
嗯,举子们有一瞬间的安静,站在擂台之上的顾启珪有些无奈,所以就说了他这方面的技艺只能是及格的水平。
“好了,这样看结果也出来了,那今日的彩头就给了刘坤举子吧。”巡抚也是一脸的无奈,他还是想多了,要是真有那个才华,在乡试中肯定就使上了,那还能等到鹿鸣宴。
巡抚的话音刚落,就有衙役拿着一个托盘过来,因为上面盖着蓝布,倒是不知道底下是什么。
“这是本官偶然机会得到的字帖,是前朝李林甫先生的字,虽然是摹本,但好在字不错,刚观你笔锋与先生的字有些相似,就赠与你吧。”巡抚大人对刘坤说道。
此话一出,很多人都吸了一口凉气儿,这李林甫的字向来抢手,就是摹本也是有市无价的,珍贵的很。刘坤也忙不迭的道谢。
顾启珪神色倒是没什么变化,只是回头看了看刘坤的字儿,嗯,怪不得他看着有些熟悉,原来刘坤摹的是林甫先生的字儿,只是看来这巡抚大人想拉拢刘坤了。
顾启珪本来以为会有很多人说他才情不足,得了解元,肯定是有暗箱操作的成分在,然后说他这样那样。不过出乎意料的是,在鹿鸣宴的后半部分,大部分人都很乐得和他交谈,言语中也透着亲近,全然没有了刚开始时的不自然,他和其中几个人谈的还不错。这也算是顾启珪参加鹿鸣宴最大的收获了。
鹿鸣宴就在丝竹声中结束了,顾启珪觉得这样的宴会还不错。
京城
沐澈现在已经知道了他家父皇的决定,想不知道都难,老三还在午门外跪着呢,想也知道这算是父皇对他这次行为的惩罚,还真是个好父亲啊。
其实,因为沐沣的事情,沐澈早就不对他这个父皇抱有期望,但是现在完全是失望了。
“爷,”貉身上还穿着甚少上身的夜行衣,直接跪到了沐澈面前,他胸前似乎受伤了虽然看不见有血渗出来,但是周围都是血腥气。
“结果?”沐澈说道。
“他受了我一剑,但是被他逃了,”貉回禀道,他没有隐瞒。
沐澈闭了闭眼,“他不是容易击败的对手,不然怎么能走到今日。再去仔细调查,看他在京中还做了什么,他肯定还有后手,就老三那个脑子,有几个都不够他玩的。”
“是,”貉回答道。
第134章 (二更合一)
鹿鸣宴结束之后,顾启珪第二日就和顾启锋一起立刻又回到了安庆,因为在安庆还有一件事情,那就是顾家嫡出二房要从江南顾姓本家过继一个孩子。因为这,顾家二爷顾国平亲自自京城赶到了安庆,连带着这个消息也传遍了整个安庆。
当然这个过继自就是顾二爷顾国平在外面的那个私生子,这本是顾雍和安氏之前答应下来的,现在也终于是到了实施的时候了。小安氏和顾烟琳自然是不同意,但是顾国平怎么会听她们的。有时候就是顾启珪也觉得二婶可怜,这件事情怎么看都是二叔的过错,但却是二婶在承担这所有的结果。再加上,要是这孩子怀恨在心的话,这等以后,小安氏她们母子俩能好才怪。而且就顾启珪自己来想,他觉得这孩子不可能不恨,也许还不只恨二房的母女俩也说不一定。
不过,撇去其他,这件事情与顾家大房倒是没有太大的干系,但是因为家族之中要为这事儿忙碌,一系列流程都是在老宅进行的,所以朱氏自然也不方便在这个档口离开。正好顾启珪也没有和安庆的朋友们正式道别,所以凑着这个机会就都回到了安庆。当然,他还是一点好奇这个堂哥呢,也不是知道是个什么样的人。
回到安庆是个晌午,顾启珪到老宅的时候正是个饭点,没想到二叔也在。顾启珪进去宴厅的时候,就看见了顾国平,其实他与这位二叔没有什么交集,之前就根本没有见过面,还是在进大门的时候,管家说二老爷领着二房少爷来做客,顾启珪才知道的。
顾启珪作为小辈,当然是赶紧给自家二叔行礼,转头就看到了那个让他颇为好奇的人,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个所谓的堂哥。之前只是听说为了避人耳目他被送到了安庆,至于被送到哪里,送到谁那里顾启珪是完全不知道的。他其实比顾启珪还要年长一些,但是因为明面上他是收养子,现在顾府又都分了家,所以并没有按原先他们堂兄弟几个的顺序排辈。真论起来,就是顾启珪现在也应该被称为二少爷才对,不过因为别人习惯称他七少爷,他也已经习惯了被人称作七少,所以倒是没什么好计较的。
顾国平为他二人介绍,这位堂哥的名字随了顾家第三代的辈分,二叔又亲自为他起了名字——顾启琅。‘琅’与‘朗’同音,再加上还有‘琅华’这样的寓意,倒是一个不错的名字。
顾启琅长相倒是像是典型的顾家人,仔细观察和二叔有些相似,但是眉目间带着阴沉,眼神里透着阴郁,就是笑的时候也不见丝毫削减,一看就不是一个开朗单纯的孩子。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二叔要为他取这样一个名字了,想让他开朗一些啊,倒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顾启珪从来没有把那些事情怪罪到顾启琅身上,但是见到这个人以后,他还是默默下定决心,以后还是离他远一些比较好,这看着就不是一个好招惹的人。
“堂兄,”顾启珪俯了俯身,现在也只能这样称呼了。
顾启琅点了点头,看了看眼前这个比他还小上一点的堂弟,回了一礼,并没有多说话。
见他不愿多谈,顾启珪也不是黏糊的人,自然不会上赶着和谁套近乎。何况这是顾启琅,要是没记错,那件关于他母亲的事情自己还参与了一份呢,就是爹爹也没能脱身,所以他得小心着。不过,他们顾家已经分了家,要不是以后刻意找对方麻烦,他们二人应该没有多少交集才是。
其实说起来顾启琅也算是受害者,毕竟孩子是无罪的,虽然现在看来二叔对他还不错,但是这孩子真的能忘记自己的母亲吗?那毕竟是他的母亲,也不知道家里那两位老人家到底是怎么想的。就顾启珪而言,但凡他知道谁要是动了朱氏,那他可是会跟那个人拼命的,更何况那个时候,顾启琅可是什么都懂了。
午膳后,顾国平离开了老宅。顾启珪这才知道二叔这次过来老宅的原因。顾国平是有职务在身的,严格说起来能挤出时间过来安庆,操作这一系列的事情就容易了,所以他实在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等仪式结束,顾启琅真正成为了他的儿子,他就要立刻赶回京城,因为骑马实在是过于劳累,他不想孩子受苦,就求到了朱氏这边儿,想让顾启琅跟他们一块回京。
朱氏自然是答应了,虽然看不上这小叔子的行径,但是在这事儿之前已经翻篇儿了,她做大嫂的,当然不会抓着不放。
收养的嗣子是有讲究的,得写入顾家族谱才算是礼成,这些都是由顾氏一族的族长主持,像顾启珪这样的小辈就只是在一旁看着。然后,大摆宴席,宴请顾氏族人,也算是众乐乐。
晚膳的时候,顾启珪专门去跟自家三叔顾国靖凑到了一块,他总觉得这个三叔是有什么秘密,但是每次问都不得其法,三叔真的是狡猾的可以,想抓住他的尾巴可是不容易。这次的结果也是一样,但是顾启珪觉得三叔的秘密应该不是什么丑陋的,所以他虽然好奇但不会死缠烂打。
这收养的事情一落幕,顾家二爷顾国平和顾启琅说了几句话,然后把他交给了朱氏,就一刻也不耽搁的连夜赶路回了京城。第二日,顾启珪一家人并顾启琅登上了回京城的船只。
因为顾启珪与顾启琅并不熟,所以虽然待在一个马车里,但是他们说的话也并不多,顶多是客套的问候。
到达吉城的时候,顾启珪又见到了李维,他现在的形象与刚开始时顾启珪对他的印象相比是变了很多,这几个月的时间,‘茗’真的是一点一点发展壮大,现在已经有好几家店铺了,生意算是相当火爆,这在顾启珪的分红中就能看出来。
不过,对于‘茗’的具体运作,刚开始顾启珪还知道的多些,虽然他不是很懂,但是架不住李维和周康经常在他面前念叨,到了后来他就真的是变成了纯收钱的那个。现在既然遇到了,还看见了对方,自然是不可能不打招呼,顾启珪和顾启琅说了一声就跳下了马车。
“李兄,周兄,”顾启珪冲李维和周康俯身,然后还不忘跑到朱氏那里解释一下:“娘亲,您和兄长姐姐们先去码头那边吧,我有两个朋友在这里,等等我和顾擎就赶过去。”
朱氏自然是识得他们二人的,还打开了车窗,笑着招呼了一下。
看着马车过去了,顾启珪才冲二人笑着解释道:“今日我们要出发去京城,本来应该在安庆宴请二位兄长的,不想昨日你们二位都不在安庆,还惋惜了好一阵儿,在这碰见了也是凑巧。”
“这些日子,因为要拓展铺子,我们俩很少待在安庆,吉城也是今日才回来的。安庆和吉城这边的店铺初开时就费尽了心力,当然这也不是白瞎的,所以现在是轻松多了,就是我俩不在也可以自己运行。不像外面的铺子因为刚开始就还要时刻盯着。”周康解释道。
“说着些干什么,启珪他又不走这一条路,等着拿分红就可以了。还没有恭喜你荣登解元,以后登科可不要忘记忘记我,我手里可是还攥着你的分红,可要好好为我行方便。”李维笑着调侃。
“是啊,这银子还在李兄手里,我当然是得谨慎着的。”顾启珪也跟着笑。
三人说了一会话儿,倒是有点初认识时候的感觉了。不过没过多久就觉得没什么可以谈的就是了,现在他们二人在顾启珪面前显然比起之前拘谨了很多,虽然还是称姓名,但到底意味不同了些。最后,顾启珪觉得这样下去也没有意思,就站起来笑着向他们辞行,他们也没挽留。说到底,还是有些淡淡的哀伤的,毕竟也熟过这么一段儿,但是人就是这样,任何原因都可能在朋友、亲人或是爱人之间形成裂痕。
回京要在船上待很长时间,因为无聊的很,当然也难熬,虽然这次回去并不是一个人。
朱氏这些天有些不舒服,主要是说到底朱家是她自小长大的家,那里都是她的亲人,现在到了这样境地,她有些感触也是应该的,所以顾启珪很少去闹她,想让她好好休息。顾启陵是在做自己的事情,他之前挂的是个闲职,所以他缺席这么久不当值都没有问题,但是显然他不可能一辈子都做闲职的,明年三月份,他可是就要成家了。顾启琅很老实,几乎不出舱门,更别提陪着顾启珪说话了,再说他们也没什么好说的,从安庆到现在一路上他和顾启琅说过的话没有超过十句。
所以,顾启珪只能时不时的就去骚扰一下自己两个姐姐,反正她们也无事,闲得很。终于,在顾启珪无数次表达出意愿之后,就在船上,他拿到了之前说好的由二姐顾烟琪亲自缝绣的香囊。虽然整体单调了一下,还是能看的出来其中下了不少功夫,而且与之前收到的相比,现在这个简直就是工艺品,顾启珪喜滋滋的别在了腰间。
顾启珪回家的这一段时间,大齐自然是不太平,主要是与北境的罗国有关,虽然与罗国二皇子签了双方条约,但是扎布耶在回国后却一直没有动静,甚至罗国士兵还一直在北境制造混乱,随意挑衅,大齐将士因为圣命一再忍让,但是罗国将士不知收敛,反而更是得寸进尺。这样反复几次,当然是忍无可忍,当今圣上沐邱亲自下令,着令戍边将士守好大齐疆土,要是有人肆意挑衅,可以全权处置。一时间,北境大齐和罗国的关系又更紧张了些。因为这,之前定下来的顾国安和三皇子去北境的事情再次提上了日程。
就在顾启珪他们一行人的船靠着金陵城采买的时候,顾启珪已经接到了爹爹不日就要出发去北境的密信,当然他并没有太放在心上。顾国安是文职,也是因为三皇子的关系才去北境,三皇子作为当今圣上最为疼宠的一个儿子,自然是舍不得让他受到伤害的,身边跟着的人指定不会少。再加上因为去的地方是北境战场,爹爹身边有熟悉北境的暗卫在,所以何去何觉得是没有关系的,难道还能让皇子和当朝阁老下战场打仗不成。
尤其,朝臣们都明白这一次派出顾国安出使北境的主要原因,是当今圣上想为三皇子招揽顾家,其他的一切都是辅助。
朱氏也是知道这个消息的,不过她倒没有因为回京见不到夫君而难过,主要还是担心,北境苦寒,再加上那里毕竟是战场,刀剑无眼,万一受了伤可怎么能行。不过因为这是之前就定下的行程,那时顾国安就已经为她说过这个事情,说是不可能有什么危险,再加上幼子的劝慰,很快朱氏就打起了精神。
夫君顾国安去北境 ,没有几个月是回不来的,现在已经九月下旬,再来就要进入到十月份了,离过年也没有几个月了。来年三月份就是长子顾启陵的婚礼,所以她回去还有的忙,这边长子娶妻过后,那边大女儿出嫁的婚期也是要到了,所以她要准备的东西还很多。作为母亲,现在她该好好的为儿女找几件压箱底的物件了。
至于幼子,因为乡试的原因,这次回到了京城,恐怕得有这样一段时间不着家了。他同窗多,随便出去坐坐就得是几日。所以她现在还在思考为了照顾这孩子,要不就在府上摆上几桌酒席,把他同窗都请来,一起放松一下就好了,省事还热闹。毕竟来年三月份幼子还要参加春闱,这时间可耽误不得。在船上的时候,朱氏满恼子都在想着这个事情。
等船靠在平壤码头的时候,已经进了十月份,顾启珪已经穿上了厚厚的斗篷,把自己整个裹在了里面。船越往北行,天气越凉,渐渐就变成了冷,顾启珪是一件件的衣服往身上套,要不是朱氏准备的齐全,把这些都想到了,他可有的冻了。
下了船,来迎接他们的是磨管家,他看见已经从青葱小树苗长成茁壮小白杨的磨石宇感叹不已,对着顾启珪连连道谢。
本来,顾启珪是要跟着朱氏一起去别院住上一夜,第二日一早一起赶回京城顾府的,但是奈何,这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因为之前在船上的时候,虽然知道顾国安就要出发去北境,出发日也定在了眼前,但是具体是哪日他们倒是都不知道,谁让在船上收信实在是不方便。
所以刚一下船,听到消息说顾国安是明日晨起时分出发去北境,所以顾启珪就蠢蠢欲动想去为他爹爹送行。他们大家是坐船来的,虽然没有说多劳累,但是要说轻松是没有的。朱氏自然是不愿意他这时候赶路回去的,要知道现在外面的天已经发蓝,再过一会儿就会黑了,实在是不宜赶路,再说万一再赶上京中宵禁,可怎么能行。
“娘亲放心,启珪有分寸的,就是想为爹爹践行,再说了之前我有经验肯定没事儿。我这也有大半年没有和爹爹好好聊聊了,想和爹爹说说话。”顾启珪宽慰朱氏,也不知道为什么,顾启珪刚开始是也就是说着玩玩,但是越到后面越是真的想回去了。平壤离京城不远,但是马车行进的话也得用上一日。骑马快,但是也得两三个时辰的光景。
最后,朱氏闹不过顾启珪,无奈同意了,主要是孩子长大了,父母总不能一直把孩子揣在兜里。
于是,顾启珪辞别的母亲兄长和姐姐们,拿着朱氏准备好的给顾国安的衣物带着顾擎和顾十六先行了一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