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节(1 / 1)
朱高煦一听,觉得父王说的有道理,但是他毕竟年轻,关注点和父亲不一样,说道:“不打耿炳文也行,这个老头在京城对我们这些质子还不错。李景隆太可恶了,罗织谋反罪名,把五王叔和大堂弟废为庶人,囚禁在凤阳,他来的正好,我要狠狠把他揍一顿。”
看着“恩怨分明”的二儿子,燕王觉得儿子还是太年轻太简单了,不过儿子一直念着只会写医书的倒霉弟弟,燕王有觉得很是欣慰。母妃死的早,他只有周王一个亲弟弟,长兄如父,兄弟感情深厚,如今弟弟因他被囚禁,燕王也十分忧心。
不过忧心无用,唯一能够救弟弟、给他恢复名誉和爵位的道路就是造反成功,他登基皇帝,否则兄弟两个都要死。
燕王看着凤阳的方向,深深一叹,拍了拍二儿子的肩膀,“好好打仗,早日把你五王叔救出来。”
当晚,燕军连夜撤离。
三天后,李景隆拿着圣旨来接替耿炳文,果然如燕王所料,李隆基靠着削藩小能手成功上位,赢得建文帝青睐,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身边大多是谄媚之人,骑马不行,拍马屁的功夫一流,其中就有纪纲安插的锦衣卫暗探。
其实李景隆首次委以重任,这是个建功立业的绝佳机会,用实力来证明他绝对不是个纸上谈兵之辈,但是他毕竟第一次打大仗。燕王善战,常年累月在山海关以北和北元军队作战,以攻为守,经验丰富。
就连耿炳文这种洪武朝的老将军带着三倍的军队都败退真定,被打到只有防守的份,我能怎么办?
而且,论辈分,燕王还是他亲舅舅,面对这样强大的对手,李景隆心想:万一有去无回怎么办?老实说我有一点紧张啊啊!
身边幕僚见东翁神色不自在,连忙上去拍马屁,说道:
“大元帅!燕军听闻大元帅要来,立刻撤军,大元帅简直如中山王徐达在世,不战而屈人之兵啊,大元帅名震四方,燕军闻风丧胆,只能逃命,您看,您一过来,燕军就逃跑了。”
李景隆大喜,“此话当真?”
幕僚递上军报:“探子刚刚打听到的,请元帅过目。”
军报只是说燕军撤退,但是在幕僚先入为主的引导下,李景隆也以为是自己的威名吓跑了燕军。
原来燕军也不过如此嘛。
于是,方才还忐忑不安担心有去无回的李景隆犹如打了一剂鸡血,立刻兴奋起来,并没有留意幕僚嘴角的一抹冷笑。
由于耿炳文三十万大军死的死,投降的投降,只剩下十万北伐军困守真定,建文帝派了表哥李景隆接任,还补充了四十万军队,一共凑了五十万军队,要李景隆务必要凯旋归来。
三十万对阵十万不行,五十万总该够了吧!五个人打一个啊。
所以,盲目自信的李景隆到了真定城,对一脸老态的耿炳文颇有些瞧不起,要不是看他是江都公主的公公、吕太后的亲家份上,李景隆恨不得上去踩他的脸,首战失败,我军士气溃散,都是这个老家伙干的。
听到圣旨,老将耿炳文几乎瞬间白头,其实他觉得自己才刚刚找到打仗的感觉,还可以抢救一下的,可是建文帝不会给他证明自己的机会了。
一生荣耀,几乎战无不胜,晚节不保,受此耻辱,耿炳文又羞又叹,恨不得当初战死沙场,一了百了。
耿炳文跪下说道:“罪臣耿炳文接旨。”
到了这个时刻,耿炳文甚至有些羡慕洪武朝被灭族的老将冯胜、傅友德等人,他们起码死在盛名
上,而我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了。
耿炳文离开真定城时,形影单只,须发皆白,连脊背都塌了下来,堂堂开国大将,沦落如斯,如丧家之犬,一起战斗的将士都有些不舍,纷纷脱帽送行。
李景隆一瞧,哟,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啊。
新官上任三把火,李景隆首先把耿炳文安排的高级军官一撸到底,要他们冲锋陷阵,立功谢罪,然后把自己的人全部安排上了,也不管有无才能,都给予高位。
李景隆觉得,自己人的才会听自己的,将来指挥坐镇时,方能指挥自如。那些旧人还思恋着败将耿炳文,不听话,不好用。
李景隆着急立功,让质疑他能力的悄悄他的厉害,听说燕军去支援永平去了,只留下燕王世子留守。
听说,如今北平城只有一万守军。
燕王世子朱高炽在京城当了近十年的人质,李景隆可以说是看着这个表弟长大的,朱高炽是个性格温和的胖子,由于体重的缘故,行动不便,喜静不喜动,喜文不喜武,他用什么守城?脂肪吗?
所以,李景隆虽立足未稳,当即下令,率领五十万北伐军直捣燕王的巢穴——北平。
李景隆下令大军拔营出发,当即有军官反对:“元帅,如今我军人数虽多,然而后方粮草运输缓慢,粮食不够吃,在真定尚能在当地得到补给,一旦大军开拔北平,我军粮草短缺,战士们吃不饱,如何打仗?”
这话说的有道理,真定是朝廷的地盘,即使粮草到的慢,也可以在当地征用粮草,勉强吃饱,但是一旦去了北方,那是燕军的地盘,他们从那里找吃的去?
将士们吃不饱,轻则败退,重则哗变,人都是要吃饭的。
于是附和者甚众,要李景隆等粮草到了再去攻打北平。
但是李景隆着急立功,说道:“你想的到,燕王也能想得到,所以燕王才会肆无忌惮的把大军拖去支援永平,不用担心我军去攻打他的老巢北平。”
“用兵之道,在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燕王以为我们不敢动,我们就偏要动,偏要去攻北平,虽然粮食还不够吃,但是北平储粮丰富啊,我们只要攻下北平,就有粮食吃了。”
“我军五十万,北平只有一万守军,这一仗必定能赢。”
李景隆的话也有一定道理,尤其是最后一句,五十万对阵一万,相当于五十个人打一个,人数太悬殊了。
各位看官你们想想,就连叶问都只能一次打十个,北平城一万守军难道是一万个甄子丹?这不科学。
刚才提出异议的将军还是保持质疑的态度:“那一万是守军,而且北平乃是前朝大元的都城,城池城墙修建的比南京城还要高大坚固,这些年燕王都在修墙,城池坚不可催,易守难攻,我军五十万未必能一举拿下北平城。”
嗯,好像也有道理。
就在胶着之时,李景隆的幕僚指着质疑的将军骂道:“呸,你这个缩头乌龟,三十万军被燕军十万军队打得满地找牙,你们是被燕王打破了胆子吧,五十万军攻一个城池都不敢!”
将军大怒,“我呸!我是龟你是鳖!打仗又不是动嘴皮子,要死人的,你攻下一个北平城有什么用?也就是报战功能好看一些,燕军主力在永平,只要燕军不灭,老巢没有了,燕王找个地方再建一个便是,有种你去永平打燕王啊。”
这一下打了李景隆的脸,因为李景隆确实就是这么想的,燕军虽小,但是善战,耿炳文都不行,他有些打怵,所以明知燕军主力在永平,也不敢直接对上去。
北平就不一样了,防守薄弱,燕王世子一个大白胖子有个屁用,五十万军就像一条蟒蛇似的,缠也能把北平给缠死。
一旦攻下北平城,就是北伐以来第一场大捷!朝廷还有建文帝太需要一次大捷鼓舞人心了。
于是李景隆拍案而起,“全军速速拔营,往北平进发,不得有误,若有拖延者——”
李景隆目光一冷:“违抗军令者斩!”
李景隆刚刚下令,立刻有锦衣卫暗探将军报飞鸽传书到北平城。
李景隆对北平城明显缺乏了解,他单知道北平城是燕王世子这个大白胖子,但是却忽略北平城另一个隐藏人物——燕王妃。
燕王妃徐氏,大明开国第一功臣徐达嫡长女,北平这座城本来就是她父亲徐达打下来的,现在她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女主人,深受燕地百姓爱戴。
徐氏将门虎女,据说从小就练得一身武艺,被徐达当做男孩子养的,且喜欢读书,足智多谋,“幼贞静,好读书,称女诸生”。
燕王妃十四岁嫁给燕王,如今燕王府三子四女,全部是燕王妃所生。燕王出征,北平城其实是燕王妃和燕王世子一起镇守。
燕王府收到李景隆要攻城的消息,燕王妃从情报中得知五十万北伐军粮草短缺,立刻下令“坚壁清野”,把秋粮提前收到城里,郊外的百姓、牲畜全部搬到城里,房子烧掉,不给李景隆留一根草,一片瓦,一口粮食。
随后燕王妃用紧急军令,将镇守在山海关防止北元入侵的沐春给召回来了。
沐春以为燕王妃要他帮忙守城,但是燕王妃拍了拍手,说道:“媳妇,把基儿交给沐大人。”
要撸小说网 www.YaoLuxs.com
世子妃张氏牵着一个一岁多的男童从屏风后走出来,男童应该刚刚学会走路,就像小肥鸭似摇摇晃晃,姿态和他胖子爹很像。
燕王世子朱高炽喜欢安静,性格沉稳,而且体型偏胖,不善打斗,他又是燕王世子,将来要继承家业,所以负责留守北平,坐镇大后方。
朱高炽的世子妃张氏也是胡善围当年“联姻平民,选秀畎亩”中脱颖而出的,张氏的父亲只是河南永城一个小旗,八品小武官。张氏选秀时因拿起一根烧火棍打死毒蛇而出名,胡善围很是欣赏这个打蛇少女的果敢,觉得她的性格和稍温吞的燕王世子很是相配,一动一静,在高祖皇帝给孙子们“分配”老婆时稍提了一句,高祖皇帝还是比较相信胡善围的眼光,最后将张氏赐婚给了燕王世子。
这个小胖子就是就是燕王府目前唯一的孙辈朱瞻基,世子和世子妃张氏所生,和沐春的女儿阿雷一样,都是洪武三十一年二月春天的时候生的,沐春看到蹒跚学步的朱瞻基,就立刻想起了自己的宝贝闺女,目光不仅柔软起来。
燕王妃和世子妃婆媳对着沐春深深一拜,“如今北平危机,朝不保夕,即便这次勉强守住,将来也必定战乱不断,我决定把燕王府嫡子嫡孙交给沐大人,求沐大人从海津(现在的天津)走海路去中原,然后将他秘密送到云南保护起来,待将来靖难之役胜利,燕王府再派人将基儿接回来。”
在她们眼里,沐春简直是个宝藏男人,冯胜全家、纪纲、还有常家最后一个孙辈常继祖以及数不清的、为了逃避高祖皇帝灭族的旧勋贵家族都选择藏在云南,且都藏的很好,没有一个出事的。
沐春:得,我大云南快成了难民营了,怎么谁都往云南藏。
可是这个小胖子是个烫手山芋,不好接受啊,沐春正要拒绝,世子妃张氏将小胖子轻轻一推,说道:“娘教你很多遍了,把沐大人叫什么?叫对了给你糖吃。”
小胖子天资聪颖,说话早,听到有糖吃,连忙跑过去抱住沐春的大腿,“干爹。”
沐春听了,差点当场落泪:他当爹以来,还没听自家亲闺女叫一声爹呢,现在被这个小胖子叫干爹,四舍五入就是一声爹了。
燕王妃和世子妃这对婆媳简直拿准了沐春的七寸!
沐春没法办法拒绝,抱起了小胖子,“两位放心,在云南没有我藏不住的人。”
没有了后顾之忧,燕王妃立刻变脸,刚才目送大孙子的慈爱不舍之色全消,杀气腾腾,她轻轻舒展双臂,说道:“为我着甲,我来会会这个李景隆。”
世子妃张氏,还有世子侧妃郭氏一起为婆婆系上战甲,郭氏就是武定侯府的郭二姑娘了,出身显赫,如果不是当年高祖皇帝非要“联姻平民,选秀畎亩”,她都有资格当皇太孙妃的。
不过建文帝上台后疏远郭家,高祖皇帝留下了的五环之一的郭家干脆投入了燕王怀抱,郭氏在燕王府虽位侧妃,但地位待遇和平妻差不多,世子妃张氏也十分尊重她,以姐妹相称。
张氏是小军官家庭,郭氏是将门虎女,对兵器战甲十分熟悉,两人配合默契,很快就将战甲一块块绑在婆婆身上,不仅如此,两人也穿上了软甲,做男子打扮,背上弓箭,拿着刀枪,一左一右跟着婆婆登上城楼,驾轻就熟的样子,显然经常这么做,拿起武器保护家园,也是她们的使命。
第184章 奔跑吧,兄弟
李景隆率领五十万北伐军往北平城进发,此时正值十月,南方才穿上夹衣,但是北方已经穿棉袄了。
第一任北伐军主帅耿炳文是八月份带着南军来的,那时候都以为三十万南军肯定能取得胜利,估摸还能赶得上回家过九九重阳节,南军如此轻敌,于是行军时并没有准备过冬的棉衣。
由于李景隆急于攻城,不等粮草棉衣等补给送到,就匆匆继续北上,高级的军官有棉衣御寒,但是下级军官和普通士兵取暖基本靠行走,或者用战马吃的草料缝在单衣里头御寒。
白天还好,到了晚上,地上都结了白霜,战士们手脚活活冻出了冻疮,又要节约粮食,等候补给,故,行军路上怨声载道。
军心不振,在李景隆看来,这都不是事,只需要一场胜利,富饶的北平城就是最大的补给站。
有手下报告说晚上实在太冷了,许多战士们都冻病了。
李景隆说道:“晚上冷……就干脆不要睡觉了嘛,日夜行军,等攻下北平城,就什么都有了。”
李景隆这种何不食肉糜的言论,让战士们十分寒心。
李景隆有华丽的马车,他可以在马车里枕着温暖的裘皮睡觉,不耽误赶路,可是战士们全靠两条腿啊。
战士们纷纷念着前任主帅耿炳文的好处,人家耿元帅一把年纪了,从来不搞特殊,和战士们同吃同睡,不解甲衣,和衣而眠,何等的气概?
唉,真是一任不如一任。
南军行至北平重要的门户卢沟桥时,李景隆都准备打一场夺桥的战役,可是前方探子来报,说卢沟桥没有任何燕军把守,空无一人。
李景隆大喜:“燕王世子那个大胖子果然是个废物,都不敢一战,龟缩在城里。继续前进,说不定今晚就能攻破北平城,大家睡个好觉。”
南军兵临城下,一个个鼻涕都冻住了,眼睛饿得发绿,恨不得立刻攻破城楼,好抢一身棉袄穿。
李景隆看着我方士气高涨,很是得意,愈发认为北平城已是囊中之物,正要下令攻城,一支去了箭头的箭矢从城楼上射下来,绑着一封信。
李景隆打开一看,是燕王世子要求和谈的信,在信中口口声声称呼他为大表哥。
按照辈分,李景隆也确实是燕王世子的表哥。朱高炽在信中说,我们都是一家人,要和平,不要战争,有什么要求亲戚之间可以坐下来好好谈嘛。
李景隆有些犹豫,遂召开紧急会议,把燕王世子的和谈信交给诸位将军传看。
有人主战:“裤子都脱了,他给我们看这个?不要怂,就是干。”
有人主和谈:“兵法上说,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真本事,当年开平王徐达不也是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这座城池吗?开平王可以,曹国公也可以。”
这马屁拍得李景隆十分受用,毕竟和开国第一功臣相提并论是十分荣耀的事情了。
如果真的不费一兵一卒拿下北平城,我李景隆也能封王!
</div>
</di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