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节(1 / 1)
“一架c四六顶上两架c四七和里二运输机的载重量。虽说耗油量大了一些,但是一次性的运输量也增加了。以c四六作为主力运输机,可以大幅度的减少我军出动的运输机次数,保证空中交通线的安全。”
“另外请中央尽可能的协助我们筹集一批绵羊皮、羊毛,还有部分山羊皮。就算作为交换吧,也解决一下我军冬装替代物资不足的情况。既然想要以羊皮代替棉花制品,那么我们还是要多做一些准备为好。”
“老李、老郭,宁夏的滩羊皮可是举世闻名啊。等中央的羊皮到了,我让人给你们两位每人预备一个滩羊皮的帽子,让两位老兄也土豪一把。要是能弄到紫羔皮,那就更上档次了。”
对于杨震好意的调笑,李延平倒是没有在意。但是对于他的想法,李延平沉思了一下却是摇头道:“老杨,事情是这么一个事情。但是这里面的问题,可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向中央提出酌情减少供应量,我们也没有办法的事情。”
“我们在接到中央电报之后,也不是没有想办法。正在与苏联方面谈判的总指挥,当即便与苏联方面进行了协调。希望能够从苏联方面采取以货易货的方式,采购五十万斤棉花,以满足中央的需要。”
“但是苏联方面却始终对此事支支吾吾,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科瓦廖夫私下告诉我,棉花在苏联现在也是一种严格管控的战略物资,没有大本营的批准,他们一斤的棉花也不会出售。”
“而且苏联方面,在乌克兰丢失之后棉花产量也很难满足自身的需求。现在远东地区的所有棉花,除了留给远东地区今年自用的之外,原有的储备都已经运到了西线。至于运到什么地方,他也无可奉告。”
“在眼下苏联方面已经进入最困难时期的情况之下,想要莫斯科批准这件事情,希望极其渺茫。苏联方面现在也要即将入冬,在原有的计划全部被打乱,以及储备物资损失惊人的情况之下,所有的凡是能用到军事上的物资都属于严密控制的物资,审批权限在莫斯科。”
“在这件事情上,他能做的就是协调远东军区提供给我们部分旧的,苏军西伯利亚部队专用的羊皮短大衣。这种旧大衣,他们的储备数量还是很大的。以及一批制作靴子的毛毡子,但是数量不会太多。至于购买棉花的事情,现在就不要再谈了。让我们还是想想别的办法,否则容易耽误事情。”
“而让彭定杰协调美国人尽快满足我们第二批进口棉花的事情,先不说能不能谈下来。就是能谈下来,要解决运输上的问题,出口手续的问题,还有其他一系列的问题。恐怕也很难保证在全军换装之前抵达。”
“要知道这批棉花,可是我们春天从美国订购的。这都过去几个月了,才运到苏联的港口。按照这个效率,恐怕很难在上冻之前将后续的物资运到。如果你坚持要加大供应量的话,我们必须要做好一切的准备,防止出现冬季到来部队和百姓急需的冬装无法下发的情况出现。”
“如果说华北和陕北,没有冬装还不至于过于太难熬的话。那么咱们这里,如果没有足够厚的冬装,部队不用打仗冻也冻死了。咱们都是从那个时候过来的,部队没有冬装的滋味,我们可都是尝过。老杨,你的想法我理解,但是我们必须要提前做好预防。”
“而且我们第二批进口的棉花,除了部分准备投入到市场保证民生供应上之外,其余的部队是准备用来纺织成棉布,准备明年春季给部队换装的。现在提前动用,明年的计划可就全部打乱了。”
“如果按照你说的那样,保障中央所需,那么我们就只能先将主要的精力,放在畜牧产品上。按照根据地内羊的饲养量,在百余万只的总量来看,我想只满足部队的需要,还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再加上陕北如果能够提供一部分羊皮的话,基本上能够满足需要,但是羊毛恐怕就很难了。制作羊皮大衣,需要是带毛的皮。我们总不能将羊毛剃了,全部纺织成毛线,再把羊皮扒下来做成大衣吧。那样的皮子别说用来制作冬装,根本什么都做不了。”
“一头羊就只有一张皮,我们不可能两用。而且哈尔滨的那几家毛纺厂,也就是生产一些毛线,或是制造一些毛毡子。无论是生产能力,还是原材料来源,也很难在短时间的制造出足够数量的呢子大衣所需的毛呢。即便是生产工艺相对简单的苏式粗呢,也很难满足需要。”
“不过这也是一种解决办法,我回去之后与总指挥和家兄商议一下,看看尽最大努力能生产出多少翻毛羊皮大衣,或是短羊皮大衣,作为部队冬装使用。这样可以给装备这种短大衣的部队只下发棉裤,节省下一部分棉花。不过羊毛的问题,我看可以与中央谈一下。”
要撸小说网 www.YaoLuxs.com
“苏军驻西伯利亚的部队,装备有一种到腰部下一点长的短羊皮大衣,我看还是不错的。即保暖也轻便,最根本的是节省材料。至于粗呢子大衣,我看还是算了吧。咱们那几家毛纺厂,即便是全力生产,也制造不出足够粗呢子来。而且那东西短了不起作用,长了又太笨重,影响部队的运动。”
“有那些羊毛,还不如给部队加发一件毛衣。咱们这里的气候与西伯利亚并未相差多少,单靠一件羊皮大衣,御寒的能力还是有些差。至少里面还要加发一件薄棉袄或是厚毛衣,才能抵御这北满的寒冬。”
“如果能筹集到足够的羊毛,我建议还是尽可能的发放厚毛衣。不过毛衣这东西,对别的地方妇女可能还是一个新鲜事物不怎么会织。但俄国人影响较大的哈尔滨妇女,可是大部分都会织。给部队下发的,又不用什么花样,只用最简单的样式就好。”
“我们完全可以我们手中的几个毛纺厂,将羊毛纺织成毛线,下发给那些妇女动员她们为我们编制一部分。还有白俄妇女,我们也完全可以动员她们协助吗。这样可以解决单靠哈尔滨的中国人自己很难满足需要,而外地的妇女,大部分还不会织毛衣的缺陷。”
“同时也解决一下这批白俄的生计困难。但现在的关键是,要能够找到足够数量的毛线。制作冬装,羊就不能剪毛。不剪毛,就得不到制作毛线的羊毛。如果陕甘宁和晋绥地区拿不出足够数量的羊毛与我们交换,那么我们就根本无法满足几十万部队毛衣的需要。”
“不过老杨,对于我们来说可需要的不仅仅是棉衣。部队冬季使用的棉被,至少要比华北的部队加厚一倍,还有棉手套、棉帽子、棉鞋。我们手中原先装备的缴获的关东军库存,经过前年和去年的使用,数量已经所剩无几。”
“而今年还要加上挺进军部队的冬装和棉被,以及根据地百姓的需求。还有部队其他季节所需的单军装,都是需要棉花纺织成棉布的。老百姓除了吃饭之外,也还要穿衣的。除了冬天需要棉衣之外,春秋需要单衣、夏季需要凉衣的。”
“老百姓也要盖被子,也要毛巾等物资的。而且随着根据地内的工业建设日益扩大化,我们大量动员群众,甚至是大量动员家庭妇女进入城市,进入工厂的情况之下,农村的土布产量已经是越来越低。”
“不用说别的,我们利用美国人转交的纺织机械以及小袁父亲交出的那两个棉纺厂、三座毛纺厂,以及接受的原来在齐齐哈尔的毛纺厂基础上扩建的几个大型棉纺和毛纺厂,今年开春一次性,就从周边几个县招收了五千多家庭妇女进厂工作。”
“在城市人口已经严重无法满足需要的情况之下,各个工厂已经将视线放到了农村。现在农村人口进厂工作,已经是日益普遍的现象。而且随着各种工厂的建设逐步完成,进入城市工作的农村群众数量,还要逐步的增加。”
第1376章 也算是应变的考验
李延平苦笑着摇了摇头:“你老兄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你现在只在大事上把握点方向,其他地方工作基本上已经不在参与。有些事情,你还是知道和掌握的不是太多。尤其是地方经济建设这一块,你是只看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关系到民生的轻工业,基本上是不过问。”
“按照我们目前发展的态势来看,可以说在根据地内我们原有的农村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已经逐渐被打破。去年根据地内的土布产量,已经比伪满时期下降了百分之六十还要多。可以说,单单农村群众的需要,就是一笔很大的数量。”
“在现在群众对市场供应的依赖也越来越大,如果我们不能满足群众对穿衣的基本需求是要出事的。而就算是农村自给自足的土布,也是需要棉花来纺织的。眼下最大的困难,就是棉花的数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如果不能保证在短时间之内找到新的来源,这一千吨棉花说实在的我们自己也是勉强够用。即便是加上后续进口的数量,也就只能保证明年春季部队换装,以及根据地内明年开春之后民生所需。”
“我们甚至连最基本的储备,都无法建立。老杨,老百姓可不仅仅是要吃饱饭的,可是还要穿衣服的。都说国计民生、国计民生,除了国计之外民生的问题是排在第二位的。民心要是不稳,这军心能稳吗?”
“其实我们根据那边的人口数量和天气情况,作出了一个分析。陕甘宁边区今年一百万斤的皮棉产量,基本上可以满足陕甘宁边区的民生和机关、部队所需的百分之六十左右。剩下的一定的缺乏,数量也不会太多。”
“毕竟对于老百姓和非整日行军作战的机关、学校来说,棉衣和棉被的损耗量也不会太大。对于一支整天行军作战的野战军来说,棉衣和棉被的需求量会很大。但是对于机关和学校来说,一身棉衣完全可以穿两年。”
“棉衣这种冬装,只要不出现因为保管不善腐烂的情况,也不是用一年就彻底无法使用了。对于原本就相对贫困的陕北百姓来说,也不可能一年做上一套棉衣或是一年做上一床棉被。”
“所以我们认为,陕甘宁边区今年一百万斤的皮棉产量,应该至少满足所需的百分之六十甚至更多。这还是我们压低了部分预算的结果,如果在适当的压缩一些水分,我想满足的比例只能更高。”
“至于华北的部队,按照我们的设想,就算日军封锁在严密,但是他们还是可以自筹一部分的。实际上我们估算,如果华北除了山东部队之外,其余的部队有三十万斤皮棉也就差不多了。我看请求中央减免一部分,是完全可以的。缺少的部分,我们可以提供资金吗。”
“陕甘宁边区距离关中平原、陇东地区等西北主要棉花产地都是近在咫尺。而华北各个根据地,其实除了晋察冀的北岳区之外,距离棉花的产地都不算远。就算重庆方面和日军的封锁在严密,也不是没有漏洞可以钻的。只要我们在资金上尽可能的满足需要,我想他们还是有办法的。”
对于李延平的回答,杨震没有回答他还是希望中央能够减免一些需要。而是干脆利落的道:“如果找不到足够数量的羊毛,那么我们就制作一些薄棉衣,作为毛衣的替代品。总之一句话,就是想尽一切的办法既要满足中央的需要,也要保证部队按时、足额的领到冬装。”
“而且更不能影响根据地内的民生,让老百姓没有衣服穿。民心稳定与否,是我们后方稳定的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同时在战时能不能满足群众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所需,更是考验到党委和政府的执政能力。总有一天,我们会走向全国的。这次的事件,就当做我们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一个执政应变的考验吧。”
“不过我还是建议不能一根树上吊死,还是采取多条腿走路的办法。彭定杰那里也要打招呼。让他尽快与美国人沟通和协调,将我们第二批订购的棉花尽快的运到。而苏联人那里,既然不吐口,咱们也就不强求了。”
“老李,这不是物资的问题,是态度的问题。我们目前的棉花全部需要外界提供,这种情况因为气候等其他的原因,暂时还是无法改变。随着根据地内的轻工业发展,以及部队换装的需要,我们对棉花需求数量只能越来越高。”
“在无法改变棉花来源渠道的情况之下,寻找部分的替代品,尽可能的减少对棉花的依赖性,已经成为我们一个未来必然的选择。这次对于我们来说,虽说是被迫的,但也未尝不是一次寻找替代品的机会。”
“很多事情没有外界的推动,我们自己是很难主动去改变的。我这个人虽然不讲究事事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但是我们也绝对不能养成对外界的过度依赖。一旦形成习惯,那么在想改变就将会很难。”
“老李,你刚刚也说了我们需要的不单单是冬装,还有棉被等其他大量使用棉花以及制品的物资。中央何尝不是也有大量的同样需要?咱们这边要穿衣,那边的老百姓就不穿衣了?咱们这边需要棉布,他们那边就不需要棉布了?”
“一百万斤皮棉,看起来很多。但是不可能都用来制作冬装,各方面平均分分,你想想还够吗?还有华北根据地,也是一样的需要。咱们这边进口棉花,只是需要付出金钱和时间。而他们那边要搞到棉花,需要的是鲜血和生命。”
“老李,不是我杨震动不动就上纲上线,不顾自己部队和周边的实情。有些事情,现在我不能和你们说。但是有一条不管我们理解与否,你们一定要做到。那就是中央需要什么,只要开口就尽最大的努力去满足他们。”
“不要给中央形成东北山头主义、本位主义的印象。我们这些人搭班子已经形成默契了,我不想被人员调动打乱原有的默契。而且实际上中央开一次口也并不容易,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中央张这个嘴,也是很难的。只要但凡自己能够解决,主席也不会开这个口。”
杨震的话让李延平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事情既然已经谈完,急着赶回去继续与苏联方面谈判的李延平也没有耽搁。其他的问题,可以延后解决。现在当务之急,是解决被扣押在海参崴的那批物资。
这件事情解决不了,别说超额满足中央的需要,就是抗联自己恐怕连一条棉裤都满足不了。在向杨震和郭邴勋简单的道别之后,李延平抓起军帽急匆匆的又走了。真正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实际上李延平的判断还是准确的,虽然经过彭定杰的再三交涉。但短时间之内更改原有的采购计划,资金、运输,甚至交货和办理出口手续等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重新解决和拟定计划。
尤其是在眼下美国全力向北非英军提供援助,以及对苏援助抢占运力和苏联境内运输渠道的时候,运输手段更加难以解决。美国人虽然愿意提供免费的运力,但是这个计划得等到十二月初对苏援助时候一同起运。
只是美国人可以不着急,抗联却等不了。无奈之下,抗联只能花费部分外汇,雇佣了一艘荷兰货船将这批棉花从美国起运。但是在苏联入境的时候,却又出现了不少的麻烦。对于这艘荷兰货船,苏联人拒绝其进入海参崴。
尽管彭定杰做出了最大努力,但是因为运力限制等原因。等第二批抗联订购的棉花运抵的时候,已经是十一月初了。如果真的等到那个时候再给全军准备冬装,按照东北尤其是北满十月末便下雪的气候来说,恐怕人都要冻死了。
不过虽然美国人的棉花没有及时运到,但是根据地内为了解决部队肉食而大量饲养的生长周期短,不用特殊精细饲料的羊却是在此次换装之中,在棉花数量始终不足的情况之下可谓解决相当大的问题。
部队在今年换装的时候,除了二线的地方部队和航空兵地勤人员,每人领到的是全部日制冬装以及部分去年回收的旧棉衣,以及苏军转交的部分旧军大衣之外。全军上下除了每人都发了一件苏军西伯利亚部队专用的翻毛光面短羊皮大衣,替代部队原有的中式扎线棉衣。
还有大约三分之一的部队,还领到了恐怕绝大部分战士这辈子穿过的第一件毛衣。虽说因为毛线的原因,毛衣过于粗糙了一些,但是却比棉袄轻便的多了。而驻守在黑河境内等根据内最北端,高寒地区的部队,则每人领到了一件加厚羊皮大衣。
只是正像李延平说的那样,不能将一只羊剃了毛在扒皮一皮两用。在根据地的羊皮都做了大衣后,而陕甘宁与晋绥边区运过来的羊毛,远远无法满足需要的情况之下。只能用减料的薄棉衣代替了毛衣,作为二层保暖使用。
不过使用羊皮作为替代品,虽说部分解决了部队的冬装问题。但杀光了近百万只羊的另外一个后果就是,整个冬季根据地内羊肉的供应量远远超过了其他肉类。而作为第一批受害者的部队,则在撤回驻地休整和补充之后,吃了整整一个冬天的羊肉。
要满足几十万大军所需羊皮,这杀的羊绝对不会是少数。制造一件翻毛羊皮大衣,即便是短大衣,但也不是一件羊皮就能够的。再加上棉鞋所需,满足几十万大军制作冬装的需要,至少要屠杀在百余万只左右才能够满足需要。
为了满足对羊皮的需要,从陕甘宁边区交换或是收购来的十几万张绵羊皮不算,整个生产建设兵团饲养的所有羊之中,除了太小的羊羔子以及留下的部分种羊之外,全部都被杀掉。同时在西满蒙古人聚居区,也收购了十几万张的绵羊皮。
第1377章 替代品带来的影响
但是羊杀了剥掉了皮,肉总不能丢掉吧。超大数量的羊肉,除了以冷冻肉的方式出口苏联,作为偿还原有的债务一部分之外,剩余的只能内部消化。为了消化这些堆积如山的羊肉,除了大量配发部队作为肉食之外,东北局还号召老百姓吃羊肉。
甚至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根据地内各大城市的市场上只有羊肉供应。作为东北人主要肉食的猪肉,在此次会战第一阶段结束,到春节之前这段时间之内则压根见不到踪影。即便是牛肉,都基本上很供应。
如果不是外面的冰天雪地,搞不好一般人到了根据地闻着到处都是羊膻味,还因为自己来的不是回民数量并不多的东北,而是到了回民聚居的西北地区。
而日军潜伏在根据地内的间谍,也向关东军发布了抗联占领区爆发经济危机,已经无力承担猪肉供应,只能用西满盛产或是从外蒙古的羊肉替代的虚假情报。
其实对于这件事情后续影响,最头疼的不是杨震,而是各个部队的司务长和炊事班长。在面对上级配给大量,几乎是超数量的羊肉,在各个部队的炊事班想了很多办法,尽可能的调剂羊肉的制作方法。
尽管有上级配发的专门做羊肉的食谱,只是限于手中的材料有限,怎么做翻来覆去就是那几种。单调的口味,在加上上羊肉特有的膻味。长时间还是造成了很多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内,见到羊肉就反胃。毕竟大多数中国人,眼下还是以猪肉为主要肉食。
其实羊肉这东西,比猪肉更加营养。但是其自身存在的膻味,却是大部分不是回民等一些自幼便吃羊肉民族的人难以适应的。所以尽管军区下发了一些羊肉的制作方法,但是依旧不太受欢迎。甚至有的重伤员住进了医院,别的要求没有,给口猪肉吃就行。
至于被称之为三块瓦的冬季军帽,根据地上哪去找那几十万只狗去?要是都用狗皮制作军帽,单凭北满一地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所需几十万只狗。无奈之下为了尽可能的节省棉花,狗皮的数量不够,只能用兔子皮和山羊皮代替。
为了筹集到足够的几十万顶冬季棉军帽所需的原材料,不仅几乎杀光了整个根据地的狗和兔子。为了筹集到足够的兔子皮,各地发动了大量的群众上山打兔子。甚至还想办法,从敌占区和朝鲜走私狗皮和兔子皮。可谓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冬装所需的皮子凑齐了。
至于从陕甘宁交换来的,以及根据地内自产的,无法制作大衣的山羊皮,则改为制作冬季日式的翻毛棉鞋,也就是后世熟称的大头鞋。考虑到东北雪大,而脚对行军的重要性。所有的大头鞋一律采用日军驻黑河境内冬装大头鞋的样式,全部都是高腰的形势。
不过虽说羊肉吃的部队和根据地内的百姓,都到了提起羊肉反胃的地步。但是相比一旦受潮便变得死沉,而且在行军、作战之中,极为容易挂坏和破损而降低保暖性的中式厚棉袄来说。
这些羊皮短大衣不仅保暖性更好,而且相当的抗磨、轻便。同时白色的外表,在东北的冰天雪地之中,也是一个很好的保护色。同时全羊皮构成的大领子,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立起来,用上边带着的纽扣扣住,保证脸部不被冻伤。
有这些与旧式扎线棉衣相比的优点,使得这种原本只是临时作为一种手段而采用的冬装,相当的受到部队的欢迎。至于小小的两样白色不耐脏,以及还有下摆在必要的时候,不能收进棉裤内两个缺点,倒也算不上什么了。
而且羊这种生长期短,耐粗饲料的牲畜,也适合部分代替东北本地并不生产,只能全部依赖外援和进口的棉花。再加上进口的棉花,还要纺织成棉布供应部队夏装和保证百姓日常所需,棉花始终供不应求的情况之下。
来源最容易,也是可提供数量最大,加工也简单的绵羊皮,也就成了抗联制作冬装的一种重要原材料。毕竟这种苏军样式的短大衣,不是高档的皮夹克,用不到进行精细加工。只要完成粗加工,甚至一些小的裁缝铺也能够制作。
只不过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杨震以保守军事秘密为由,坚决拒绝后勤部发动根据地内所有的群众为部队制作冬装。坚持以刚刚完成扩建还不到两个月,连扩建后需要新召的工人还没有找齐的军区被服一厂和二厂进行。
尽管这两个被服厂刚刚完成了扩建,生产能力比原来翻了两番,但所需的工人却是与所需的数量相比,还相差悬殊。再加上还要生产棉裤、冬季军帽和军鞋的情况之下,在一个月的时间之内要完成几十万件羊皮短大衣,却也是相当困难的。
羊皮短大衣虽说是短大衣,但是那是分跟什么样的大衣相比。与原来抗联制式到膝盖以下的棉大衣相比,自然算是短的。但是与棉袄相比,这种在杨震的要求之下,加长到膝盖上的大衣,却也着实不能算短。
而且羊皮并不是剥下来就能使用,还要进行一系列的深加工。虽说不像制作高档皮装那样费事,但工序一样很多。单靠抗联的两个人都没有招齐的被服厂,自身是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完成这么大一批冬装准备的。
但是在杨震的坚决要求之下,后勤部长张镇华却是无可奈何。他怎么也搞不明白,一个简单的为部队发放冬装的问题,怎么搞出什么经济战方面还有战略伪装的问题?在张镇华看来,这都是那挨着哪儿啊。
尽管不理解,但是对于杨震的理解也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的命令。无奈的张镇华只能将部队的家属,动员起来一部分到被服厂工作,不分昼夜的几乎忙了一个月,才总算将打将的将所需冬装赶制完成,保证了部队在上冻之前的及时发放,没有耽误什么事情。
但尽管这样,在全力保证冬装制作的前提之下,棉鞋和棉手套的制作也没有能在下发之前全部完成。好在缴获的日军制式冬季棉鞋,还有一定的库存。将这批棉鞋调拨给航空兵地勤,后方高射炮部队等非一线战斗人员,才勉强满足了需要。而棉手套,则机关等非一线战斗部队,则晚了半个月才发放。
不管怎么说,在第二批订购的物资未能按时抵达的情况之下,抗联在上冻之前总算将今年的冬装全部按时下发。虽说后续引发一些或是好的,或是不好的事情,但总算解决了关键的问题。至少没有让部队因为物资的不足,而在这冰天雪地的北满挨冻。
而在整个东北抗联作战之中,一件苏式的短羊皮翻毛光面大衣,加上一件作为二层保暖使用的毛衣或是薄棉袄、一条厚棉裤以及一个兔子皮或是狗皮制作的棉帽子,外加一双日式高筒大头鞋和三指山羊皮手闷子。
这种极受欢迎的冬装搭配,几乎成为了抗联在整个战争期间,冬季的时候制式的冬装样式。这种新式搭配的冬装,抗联则一直穿到新中国成立,棉花危急得到彻底的解决之后,才从部队之中撤装,该为两件套式新式的冬季作训服。
在四三年底,抗联部分部队入关之后。华北的日伪军一见到这身装束,甚至不用刻意侦察,就知道被他们称之为东北虎的抗联来了。这件事情,倒是当时只是作为一种应急办法的杨震没有预想到的。
至于苏联人索要白俄一事,开始倒是没有杨震与李延平想象的那么复杂。不想在这件事情上得罪那有事那到的美国人,以及引起在部分根据地工作的白俄人陷入混乱的杨震,最后给苏联人出了一个馊主意。
抗联将苏联需要的白俄,以苏联领事馆召开战争情况通报会,以及苏联方面统计一下在哈侨胞数量,为不想回国的通报提供去美国通行证等一些对这些白俄诱惑力很大的乱七八糟名义,连同家属全部集中到哈尔滨以北的一个原日军军营。
至于后续的问题,则由苏联人自己解决。考虑到可能出现的突发和意外情况,杨震在经过请示中央之后,同意苏联人调集其远东军区内务部一个团,在处理这件事情的时候,暂时驻扎在哈尔滨。只是杨震没有想到,这件事情居然也会出现了一些偏差。
等抗联将白俄集中起来之后,前来接收的苏联人,待白俄青壮年集中到足够数量之后。其配合行动的领事馆官员,便直接宣布他们报效祖国,补偿在沙俄时期欺压和背叛足够的罪孽的时候到了。
然后不管那些白俄同意与否,直接出动进驻哈尔滨的那个内务团,用机枪逼着所有的青壮年换上军装之后,直接在营区之内就地送上火车全部统统的拉回了国。也许人力损失越来越大的苏联人,真的是对这些兵员求知若渴。不仅仅三十岁以下的,甚至一些十六七岁的孩子,或是三十多岁的中年人,也在苏联人强行拉兵的名单上。
实际上对北满渗透同样很深的苏联人,对这些白俄底子摸的很清楚。当集中到一定规模之后,都不用抗联统计数量以及移交名册。其熟悉的程度,甚至连办理移交的抗联干部,都远远的比不上。而且压根就没有经过挑选,直接将符合条件的给带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