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节(1 / 1)

本站永久域名:yaolu8.com 请加入收藏,方便下次访问

加入书签

不得不说,虽则这一日宫宴秦凤仪直问他泉州港的事令闽王不悦,但闽王现在已经将秦凤仪当真个半死人,心下也就不气了。

秦凤仪是不晓得,他不过跟人家吃了顿饭,在人家眼里就成了个半死人。因着秦凤仪在宫宴上那一套条理清楚的话,景安帝便将宗室考试的事交给了愉亲王主理,愉亲王笑道,“还得二殿下和凤仪给我做个帮手才好。”

景安帝笑道,“他二人随叔王差谴。”

愉亲王其实主要是想差谴秦凤仪啦,瞧瞧这孩子,多么出众,说的话也有条理,更叫人爱听。不同于闽王把秦凤仪当个半死人,愉亲王极喜欢秦凤仪,就是在蜀王跟前也是把人夸了又夸,赞了又赞,闽王道,“秦翰林是生得不错,阿弟你这把他夸得跟一朵花似的。”

“凤仪可比花儿好看。”愉亲王笑道,“他呀,是个孩子性子,有时说话不留心,阿兄你莫要与他一般见识。”

“看你说的,我长孙都比他要大些。”闽王笑,“不过,秦翰林这般美貌之人,的确少见。”

“不止是美貌,凤仪是个有情义之人。阿兄你要与他相处长了,定也喜欢他。”

闽王不驳愉亲王的话,与他打听,“陛下这次要考较宗室子弟,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啊?”

“这事儿阿兄比我还早知道,如何问我?”

闽王瞪他一眼,道,“你少糊弄阿兄,我虽知道的早,你在京城的时候长。以往这些年,陛下可从没起过考较宗室之心。”

愉亲王叹口气,“倒也不为别个,陛下常与我提起宗室人口滋生,花费渐大,这还事小,只是,近来宗室没有出众子弟,陛下心里急啊。朝中虽有百官,咱们宗室也不能除了各地藩王外,就没有能提得起来的了?十万人里,就没有出众的了?陛下想着,天下要用的人不少,用外臣也是用,用咱们自家人也是用。只是,阿兄也知道,朝中御史话多,要用宗室,怎么个用法?咱们的人多了,挤占的便是百官的利益,总得叫百官心服口服吧。故而,要考一考,只要宗室子弟出众,亦可令百官闭嘴。”

要不闽王说愉亲王会不喜二皇子,就看愉亲王说的这套话,就知这位在宗人府的亲王殿下为何能任宗人府的宗正了。

闽王当年也是皇子出身,如何不知宗室人口愈多,朝廷负担过重之事。只是,他一个藩王,考虑藩国的利益便可。但,愉亲王这话,亦是入情入理,闽王并非不通情理之人,闽王亦道,“是啊,当年太|祖皇帝定的规矩,只怕子孙后代生活得不过,当年袭爵,可没有降爵一说,全部是世袭罔替。后来,两三代之后便是亲王郡王遍地,世宗皇帝改了规矩,降爵而袭,这才好些了。规矩倒不是不能变,就是依我的意思,大好男儿,自当为国孝力。只是啊,阿弟,你也知道,宗室子弟先时荣养惯了,我家那几个,我抽打斥骂着,是念了几本书的。可我与阿弟说吧,他们可没法与翰林学士们相比。”

蜀王也说,“是啊,阿叔,不要说他们,就是侄儿我这肚子里的墨水,也不多。”

顺王跟着道,“陛下自是好意,我就怕孩儿们考不好,倒辜负了陛下美意,叫陛下生气。”这也不知道陛下要考试啊,要是知道,早叫孩子们在家里多念几本书了。

一畔的安王、康王等皆在一畔点头,原就想带着家中子弟过来在京城混个脸熟,先前谁也不知道要考试啊。

“这要是想叫他们与翰林比肩,直接叫他们春闱了?”愉亲王道,“你们只管放心,只要过得去,咱们都是姓景的,旁人还能越过咱们自己人不成。”

有愉亲王这话,大家才稍稍安心,但,各回家后也是督促家中子弟临时抱佛脚,考文的多看几页书,考武的也要勤练棍棒刀枪。再有,这些藩王近来没少进宫给皇帝陛下送礼,倒不指望着皇帝陛下开后门儿,但也希望能临考前刷个印象分。

秦凤仪与二皇子就开始准备文武比试的事,首先,考试得先报名,秦凤仪还与二皇子各家各户的通知到了,哪天之内,你们过来报名,要是过了期限,可就只得等下一年了。

另外就是考试地点的选择,根据人数多少,来京宗室其实也没多少人,三五百人顶天了。依着报名的人数,干脆就定在太宁宫前头,跟殿试一个地方,露天考场。因着这宗室大考,这但凡考试,就不能越过礼部去。秦凤仪与卢尚书关系不好,原不想理会卢尚书的,奈何卢尚书问到宗人府去。卢尚书听闻宗室大比竟然都没知会礼部一声,很是训了秦凤仪几句,卢尚书道,“陛下让你辅助二殿下,这些事,原就该你份内之事,你竟不与我礼部说一声,你是如何辅助的二殿下?”

秦凤仪道,“这是我们宗人府考试的事,又不是科举考试,跟你礼部有什么关系啊?”

“有什么关系?”原本,先时秦凤仪有路见不平,为救百姓与倭人决斗之事,卢尚书对他的印象稍有好转,觉着这人虽不懂规矩,到底品性不差。如今见秦凤仪一幅宗室狗腿子的模样,卢尚书简直气不打一处来,卢尚书怒道,“全国考试都归礼部管,你说有没有关系!”你这不知轻重不懂事的小崽子,你还是清流出身吗你?你白在翰林院念书了,你的立场呢?卢尚书简直气得吐血。秦凤仪完全不晓得自己还有清流的政治立场,他自做官起,就是清流一直在跟他做对,参他这里不好那里不好的,他也不喜清流。秦凤仪便道,“这是宗室考试,又不是科举,没听说要跟礼部报备啊?我们宗人府,又不归礼部管,陛下也没说要我去跟尚书大人报备啊。”

不怪人家卢尚书怀疑秦凤仪的人品,就秦凤仪真不是什么正直人,他主要是跟卢尚书一直不对付,才没去礼部说一声的,待人家卢尚书找上门,他还敢回怼回去。

人家卢尚书正二品大员,不屑与他这七品小官儿一般见识,直接把景安帝说话了。因为卢尚书充满正义的发言,景安帝还说了秦凤仪几句,与卢尚书道,“凤仪今年才二十一嘛,年轻,略有不周全也是有的。宗室大比虽则是宗室之事,卢卿说得也有理。礼部到底考试经验丰富,这样吧,让仪制司郎中跟着一并张罗张罗。”

朝臣与宗室亦有势力之争,但凡宗室强的朝代,朝臣能说话的余地便少。纵使只是宗室大考,卢尚书却是敏锐的察觉到了景安帝要用宗室的苗头,而且,原本秦凤仪应是为清流说话,没想到这小子竟成了宗室的狗腿子,很令人唾弃。于是,卢尚书道,“仪制司郎中不过五品,宗室大比非同小可,依臣说,让右侍郎栾雪跟着张罗,更为郑重。”

景安帝道,“这也好。”

卢尚书将这差使交待给栾雪栾侍郎的时候,还再三叮嘱,一定要栾侍郎把各项规章啥的,都定出来,以后也好做参考。反正,林林总总吩咐了栾侍郎不少事。卢尚书并未明说,但其用意,便是让栾侍郎能主持宗室大比之事。

这倒不是卢尚书的野心,因为,在卢尚书看到,不论什么考试,都是他礼部职司,这原就是该他礼部做主的事。另则,不是卢尚书小瞧二皇子和秦凤仪,这俩人都不过二十出头,二皇子一向老实,秦凤仪又是个狗腿子,不明事理的家伙,这俩人能懂什么?再者,愉亲王做宗正几十年,可这不意味着愉亲王懂考试的事儿啊!

这事,是礼部的专业。

故而,这事虽是愉亲王主理,但,实际的主导权,应该在礼部这里。

只是,叫卢尚书没想到的是,栾侍郎堂堂三品高官,这在京城也是实权人物,结果,竟是干不过秦凤仪。秦凤仪这七品小官儿之强势,直接把栾侍郎气得吐血,恨不能气死算了!因为,俩人没有相争还好,但有相争,只要不去御前告状,栾侍郎竟是争不过秦凤仪,这叫栾侍郎怎能气平啊!

栾侍郎争不过,就拉着秦凤仪御前讲理,秦凤仪原本根本不怕御前讲理,因为,在秦凤仪的估计中,他与皇帝陛下什么关系啊,皇帝陛下肯定向着他的啊!可,结果,皇帝陛下总是向着书呆子们。

让一让卢尚书那老头儿还罢了,毕竟一把年纪了。但,一个侍郎凭什么要他让啊,皇帝陛下这明明是吹黑哨,拉偏架,拉一回还好,总是拉偏架,说栾侍郎对,说他不对。秦凤仪也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啊,他翻起脸来,那是大皇子的面子都不给的,景安帝一次次的拉偏架,终于把秦凤仪拉火了,秦凤仪一下子就爆发了,秦凤仪怒道,“你怎么总是偏帮这姓栾的啊!这公道吗?你也忒偏心眼儿了!亏我先前跟你那么好!原来竟看错了你!没义气的家伙!我不干啦!再不受这窝囊气!”说完,他气呼呼的转身走了。

二皇子与栾侍郎都惊呆啦!

连景安帝也一下子没反应过来,秦凤仪走到门口了,景安帝方怒,“你大胆!”

秦凤仪回头,“我就大胆了,怎么着?以后再不来往了!绝交!”他还重重的哼了一声,气鼓鼓的走了。

景安帝气得头晕。

秦凤仪御前失仪,栾侍郎再不能放过这机会,纠集了一大帮子礼部同僚,御史流清参秦凤仪,秦凤仪根本不上朝了,更不去当差了,他已经叫家里收拾行礼,准备回老家过日子了。

但,让秦凤仪意外的是,在京宗室对他好感到不得了,纷纷进宫的进宫,去秦家的去秦家,有些与秦凤仪不熟的,还托了愉老亲王去劝一劝秦探花:咱们都知道秦探花是好人哪,秦探花是栋梁之材啊,可不能就这么走了啊!秦探花你得继续回来当差啊!咱们宗室大比,还等着秦探花主持公道哪!

便是闽王也觉着:莫不是看错了秦探花,这原来是个好的。

第211章 不和没义气的人来往!

秦凤仪气个半死, 回家去了。

到家仍是恼的了不得, 先把礼部栾侍郎臭骂一通, 还把景安帝埋怨了一回, 说自己看错了人,以后再不跟皇帝陛下好了。

李镜待秦凤仪发泄完了才问, “你这是与陛下翻脸了。”

要撸小说网 www.YaoLuxs.com

“我说了, 辞官不做了,回老家去!”秦凤仪气咻咻道, “爹、娘、阿镜,这就收拾行礼吧, 我是不做那窝囊的鸟官儿了!”

秦太太忙问,“我儿,是不是谁欺负你了?”

秦凤仪道, “陛下总是拉偏架,栾侍郎仗着官位高,总要压我一头, 气死我了!”

一直到晚上吃过饭, 李镜才闹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李镜原本也不想秦凤仪掺合宗室事, 还说呢, “回老家住些日子也不错,你也莫生气,这点子事也不值当的。”

秦凤仪道, “我单是咽不下这口气!”

“其实, 这差使, 不接也好。”

秦凤仪这会儿颇是赞同媳妇的看法,道,“就是!受这鸟气!”

秦凤仪都想回乡了,结果,在朝上被人参成了个刺猬。也就是秦凤仪的脸皮,他素来不怕人参的。其实,如果礼部不这样参他,他估计给家里人劝一劝,这差使也就算了。但礼部完全就是要把秦凤仪打落尘埃的节奏,而且,朝中就一个二皇子出来为秦凤仪说了一句“秦翰林都是为了把事做好,是个好的”,然后,就被礼部长篇大论的给说了个半懵。连大皇子私下都与二皇子道,“这是礼部与秦翰林之间的事,二弟何苦多嘴,倒叫礼部说你糊涂。”

二皇子低头没说话。

大皇子看他这样,只当他默认了自己的话,又指点了这个弟弟几句,“礼部自有礼部的道理,御史参他,也不是空穴来风。他在父皇面前如此失礼,我那一日是不在,我要在的话,早斥责了他。”

二皇子继续闷不吭气。

大皇子知他素来这个性子,也就没再多说。

方悦回家,与父祖在一处说起秦凤仪这事,方大老爷道,“这礼部也有些过了。”

方阁老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道,“只要只是参凤仪御前失仪,你们便不必多嘴。如果参他大逆不道大不敬,就要辩上一辩。”

方大老爷连忙应了,方悦道,“小师叔如今不当差不上朝,我还是去跟他说一声吧。”

方阁老点点头,“去吧。”

倒是秦凤仪有方悦这个小信鸽,一听方悦说礼部、御史台还有人没完没了的参他。秦凤仪忍无可忍道,“真是人善被人欺啊!”

秦凤仪那颗原本要打包回乡的心,立刻又给礼部、御史台招惹得怒火腾腾了,待方悦告辞去后,秦凤仪咬牙,“我必要找回这场子不可!”

李镜也觉着礼部忒欺负人了,李镜道,“我回家与父亲说一声。”娘家有人,与秦凤仪道,“你亲自去师父那里走动一二。”

秦凤仪发了狠,“我谁都不靠!我就靠自己个儿,一样能找回场子!”

李镜道,“你这都在陛下跟前放了狠话,不再做官了,难不成,还回去?”李镜现在是真不想丈夫做官了,秦凤仪心太实,又是个一心想做事的,实在不大适合朝廷这样倾轧的地方。

“话都说了,自然不能回去!”秦凤仪想了想,“我为的是谁,还不是宗室,他们难道想哑巴着!没门!”

秦凤仪就打算从宗室这里入手,甭看是打算辞官不做了,不过,他现在在宗室里人缘好的了不得,连寿王都说,“这宗室大比,就得有这么个明白人才行。”

愉亲王还隔三差五的打发人给他送狮子头去,秦凤仪想出宗室是知他情的,但就这样,还不足以让他找回场子。秦凤仪想好了,就算回老家,也不能窝窝囊囊的回老家!于是,他一面叫家里收拾行礼,还去愉亲王府叫老亲王给他评理,正好闽王也在,秦凤仪就说了,“以前陛下跟我多好啊,我们啥都能说到一起去。结果,那栾老头儿不讲理,陛下不说偏着我,还去偏着栾老头儿,愉爷爷你说,有这样的道理么?”

愉亲王道,“这得看谁有理,陛下就偏着谁吧。”

“我能是没理的那个吗?”秦凤仪觉着自己简直就是正义与公理的化身,他道,“您不知道栾老头儿那样儿,长得仙风道骨,以为他餐风饮露哪。实际可不是这样,什么都要他说了算!凭什么呀!他是老几呀!就是论说了算,他也不能越过您去!他什么意思啊,有事不找你商量,直接就去陛下跟前告状,他是哪根葱啊,这么大的派头!我就不服!要是讲理,不要说他,卢老头儿我也不怕!偏生陛下拉偏架,叫人气闷!”

“陛下怎么拉偏架了?”

“陛下总叫我让着他,说他上了年纪,官位高。我呸!他官位能有您高么?他年纪大,您年纪难道就小了?您不晓得,就是考试用什么纸都要跟我较劲儿,我说用普通白纸就行了,他非要用白鹿纸,说宗室高贵,必得好纸才行。我说考试在太宁宫外,他非要放到贡院,说贡院正式。”秦凤仪甭看性子火爆,他心里明白着呢,秦凤仪道,“他就不是为了把差使当好,就是为了跟我较劲,把我压下去,好事事他做主!我才不受这窝囊气!干嘛非要用白鹿纸啊,白鹿纸多贵啊,白纸就写不得字了?还有,宗室又不是要考个九天九夜,去什么贡院,是不是还要一人带个铺盖卷、自备柴米油盐?你们不晓得,叫人火大的事还多着哪!我要叫他压下去,宁可不干!”

闽王道,“你这不事事都明白么,你这不干了,正对人家下怀。我与你说,礼部已经荐了仪制司郎中替你的职了?”还激将了?

“谁爱替谁替!反正我不想干了!王爷也不要说这些激我的话!”秦凤仪道,“我为的谁?我难道是为了我自己?我要为我自己,我干嘛去得罪栾侍郎啊!我还不是为了陛下,为了宗室。要是依栾侍郎的意思,春闱怎么考,宗室就怎么考!就你们宗室那些纨绔,念过几本书啊?这回依了他,判卷也轮不到别人了,必是礼部做主。你们自己掂量着办吧!你们以后升迁荣辱,就要捏在礼部的手心儿里了。现在还是陛下主持文武试,等哪天礼部说陛下是宗室的大族长,按制当回避,改为朝中清流主持,你们就美了!”

秦凤仪现下说起来都火冒三丈,冷笑道,“我又不姓景,我急什么,我就是看不过姓栾的事事要压我一头,大不了我不干了,回老家过清静日子。反正你们子子孙孙是姓景的,于我何干!”

闽王此时才觉着看错了秦凤仪啊,这不是半死人,这是块爆炭啊!还是块聪明的爆炭!

不过,宗室大比便在眼前。宗室还真就需要这么个能为宗室说话的人来主持宗室大比才成啊!也并不是说朝中除了秦凤仪就没人愿意为宗室说话了,要是往时,定有能为宗室说话的清流。可如今礼部与秦凤仪是干上了,想找一个不怕礼部的清流,就太难了。还是秦凤仪这熟门熟路的好,闽王心下已有决断,先道,“早先在陛下那里饮宴时,初见秦翰林,我就知道你是个正义的人哪。若你这样的人都赌气走了,朝中哪里还有正义之声呢。谁走你都不能走啊!”这样的二傻子走了,哪里还能找一个敢这样直接与礼部对着干的愣子哟。

“我走了你们自己干就行了,我反正不受这窝囊气!”秦凤仪也有其性格缺点,那真是脾气比天大。

秦凤仪在愉亲王府抱怨了一回,在愉亲王府吃了两碗饭,三个狮子头,还有若干小菜后,此方心情好些的骑着自己的小玉回了家。

宗室简直拿秦凤仪当个活宝贝。

宗室做事,也是有条理的,大家一商量,干脆联名写了折子,不为别个,主要是为秦凤仪辩白的,就是御前失仪,都说成,秦探花全心办差,偶有失态,实乃小节。然后,对秦探花的若干主张表示了赞同,什么考试就用普通白纸,咱们虽是宗室,但老祖宗打下江山不易,好纸留给朝中百官用吧,咱们俭朴,就用普通白纸。还有什么,考试就在太宁殿外,挺好的,咱们就不去贡院打扰孔圣人他老人家了啥啥的。总之,把秦凤仪的主张赞成了个十成十,宗室这一联名上书,把礼部气个好歹。

礼部卢尚书都去了趟方家,里里外外的给秦凤仪告了一状,卢尚书道,“以往秦翰林虽跳脱,可见义勇为,亦是咱们清流出来的好官。如今这不知是受了谁的蛊惑,与宗室搅在了一起,老相爷,您说说,这叫个什么事儿啊。”话间,既急且恼。

方阁老倒是不急不恼,自致仕后,他老人家容养,养出个状元孙子、探花弟子,他老人家一世的心思都放下了,温言道,“我已辞官了,朝廷的事,也不想多管了。卢尚书啊,秦翰林虽与我读了几年书,我也收他到门下。可官场是官场,私交是私交,不必看我的面子,该如何就如何嘛。他这一路太过顺遂,我倒愿意他跌个跤,长个教训。“

卢尚书叹道,“咱们自己清流的事,怎么样都好说。如今秦翰林事事以宗室之命为是,他既是老恩相的弟子,又这样的年轻,这样的资质,若放任他如此一错再错下去,岂不可惜?”

方阁老没觉着什么可惜的,心说,你们先时话都不讲一声,就参我家弟子。如今宗室替我家弟子出头,你们眼瞅要不成,又来这儿说这种“回头是岸”的话,方阁老心里明镜似的,哪里应承卢尚书这话。

宗室都联名上本了,景安帝也必然要考虑宗室的想法,你一些无干紧要的事,什么考试用什么纸之类的,宗室要用普通白纸,这很好嘛。景安帝还赞了闽王一句,道,“未忘先祖之风啊。”

闽王笑道,“老臣先时也没想这么多,其实,这上头写的,不是老臣等的主意,皆是秦探花的主意。老臣也是一把年纪了,来京城时间虽短,这冷眼瞧着,秦探花真是不错。也就是陛下的慧眼,挑出这样实心任事的人来。”

景安帝道,“倒是个实心任事的,只是这性子还欠历练。“

闽王笑道,“唐太宗善纳谏,方有名臣倍出,大唐盛世,陛下襟怀似海,天地皆能容,自然能容一个年轻的孩子。”

景安帝道,“朕一想到秦探花的性子,难免气恼。可伯王这样为他求情,又觉着,伯王的话,未尝不在理。”

闽王神色温煦,笑道,“年轻的孩子,有几个没脾气的。就是阿愉当年,还与先帝拌过嘴哪。要是真就是个面团儿,也不是能做事的。”

其实闽王亲自过来说情,倒在景安帝的预料中,只是,景安帝倒不是与蜀王说的那般“还在气恼秦凤仪什么的”,景安帝为难的是,秦凤仪不是那等会拿捏利益得失的臣子。要是那等臣子,景安帝不追究他御前失仪,就该感激涕零了。但秦凤仪这等独特的性子,就是景安帝不追究,恐怕秦凤仪现在还气呼呼的生气哪。

其实,秦凤仪直接一言不合就翻脸,也把景安帝气个好歹。景安帝做皇帝多年少,也没遇到过这样无礼的小子。

景安帝都与秦凤仪的岳父景川侯抱怨,“瞧瞧你女婿,这是什么狗脾气,还说要与朕绝交。”

景川侯铁面无私,“臣这回去揍他一顿。”

“你看,你这性子,要以理服人,打有什么用啊,打得人鬼哭狼嚎的,嘴服心不服也没用。”景安帝又不是想秦凤仪挨揍,他道,“你说说,怎么是这么个性子。好时挺好的,也挺懂事,说翻脸就翻脸。”

“他也不单跟陛下这样,跟臣也这样。”景川侯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