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节(1 / 1)
皇帝没有回应他这话,调整了个更舒适的姿势躺着,舒了口气道:“他们两个我已经知会了,万一我哪天真不好了,就叫他们及时抽身离京。你顾虑得也没有错,像他们这身份,没了我就没了靠山,确实落不得好结果。不定多少人等着清算他们呢。原先我没去考虑这事,是因为我没想到,我这个年纪,竟然一场病便会病成这样。”
邵良宸手上微微紧了一下,默了一阵方道:“我还没跟您说,您也知道浙闽一带走私返货的那些海盗吧?其实我早有打算,等到您用不着我了,我便卸任过去那边做生意,与佛朗机人和日本国人打交道,把丝绸瓷器卖到琉球国、吕宋国那些地方去,在把那边的香料、宝石运回大明来卖,一边赚钱一边饱览风光,偶尔还能与海上的盗寇交一交手,拿佛朗机的大炮与火铳跟他们打海战,何其自在舒爽?我早就想着,等到您想要隐遁的时候,就接您和二哥钱宁他们一起来,咱们一块儿去出海做生意,一块儿去打海盗,既有钱,又能过打仗的瘾,您一定喜欢。”
这话是掺了水分的,他原先没想着带上皇帝一起,这会儿却是真心有此企盼。这位皇帝一生都在追求自由,出宫住进豹房,离开北京去漠北打仗,都是他在追求自由的表现,如果真能让他去到东海上驾船遨游,一定会如鱼得水,很合他的脾性。
“嗯……”皇帝长而慵懒地应了一声,“听着不错,佛朗机人……我学了佛朗机语,好几年都未曾与人说过了,我还想要开放海禁,也不知还有没有机会。”
听着他说话声音越来越轻,邵良宸简直疑心他随时都可能死去,他不懂医术,依稀记得好像肺病可能引发心力衰竭,谁知他会不会何时一口气喘不上来,就心衰死了?邵良宸又是心酸又是心慌,拉着皇帝的手不自觉地越来越紧。
“你抓这么紧干什么?疼啊!”皇帝的声音忽然大了起来。
“哦哦,皇上恕罪。”邵良宸赶忙松了手,看样子人家只是有点困了而已,“要不,皇上,微臣这就告退了,您先歇着吧。”
皇帝打了个哈欠,声音疲倦而虚弱:“邵良宸,你说实话,你是不是真心怕我死了?”
邵良宸胸中有些气血翻涌,强压着激动道:“我自然是怕!您说的没错,拜您所赐,我已成了皇储的心腹,无论您是生是死,我的前程都不受影响,可我是真心为您担忧,是真心盼着您能康复。您不知道这些日子,我有多后悔那时没有早到一天,阻止您被害落水!”
两人又是一阵静默,只听见皇帝那肺病病人特有的粗重呼吸。
“好难得,世上还有个不指着我的人怕我死。”皇帝忽然朝他展颜一笑,露出几分往日的傲然,“你放心,咱们不是都打算好了吗?我才不会是那不明不白被人害死的窝囊废呢!我决不会叫那起子小人如愿,要死,也要看着他们先死!”
望着他陡然显露出的锐气,邵良宸忽然就松了心弦,或许他还是小看了正德皇帝,这是个亲自上阵与鞑靼人对砍的皇帝,做过他的几辈先人都未做出过的壮举,怎可能是那么容易伤春悲秋、放弃生念的?
人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求生意愿,还这么有心气的正德皇帝,应该不会那么脆弱。不过……
“皇上,为了您的安危打算,我还是认为有件事势在必行……”
生命力再强也不能继续这么跟杨廷和玩命,万一人家有的是耐心,就这么一直晾着他下去、其它什么都不干呢?他们啥也等不来,还要傻呆呆地为了保密耽误皇帝治病,更别提在皇帝不能视朝的情况之下,权力也会一步步被杨廷和揽过去。
必须赶紧做点什么才行!
进入三月,内廷外廷皆知,皇帝病况愈发沉重。
依《明实录武宗实录》所载,正德皇帝于三月十三日半夜过世,跟前只有两个在打瞌睡的值夜宦官,两个宦官一觉醒来发现皇上已经没气了,就商量好,编了一套听见皇上临死前自我忏悔、还交待不要为难跟前下人的谎话来搪塞责任。那位曾经亲赴漠北上阵杀敌的皇帝刚过而立之年,便在这种令人匪夷所思的孤独凄惨境地中辞别人世。
在邵良宸所在的这个时空,内阁首辅杨廷和每天都在坐等皇帝驾崩消息的传来。
三月十四这日清晨,杨廷和收到张太后传召,请他进宫议事。根据前日从豹房收到的消息不难推测,很可能是皇帝已然过世,张太后请他过去,要议定的就是对这桩大事的处置方案。
皇帝驾崩后为了顾全大局暂时封锁消息,不去公开,此事多有先例,不足为奇。
杨廷和相信今日张太后就是要告诉他皇帝的死讯,再与他商议如何铲除钱宁江彬等一众余孽,如何尽快毁去豹房,收拾掉所有有可能指向他的相关证据。
当然,在张太后看来,毁掉豹房为的是毁去皇帝荒唐生活的痕迹,毕竟在每一个当妈的眼里,自己儿子不学好都不是儿子的错,而是有坏人带坏了儿子,有坏东西引诱坏了儿子。所以这些年来张太后对整个豹房以及里面的人与物都深恶痛绝,恨不得一早一把火烧掉。
杨廷和对这番猜测信心满满,更衣收拾一番,便从从容容地进宫去了。
以太后的年纪与身份已不必严格避嫌,每逢与臣下公开见面时,她就端正坐在仁寿宫正殿的地屏宝座之上。
“杨大人免礼。”施礼之后,听见张太后这一句话的声音带着浓浓的鼻音,杨廷和又在起身之时偷瞟了一眼,看清太后低垂着眼皮,神色郁郁,双眼似有些红肿,心中的猜测便更加落到了实处皇帝必定是已然驾崩。
那个小惹祸精终于死了!
杨廷和心下颇觉解恨,十年了,自己多少政见不得通过,多少抱负不得施展,都是被那小皇帝阻阻挠所致,他终于死了,前面的路终于畅通无阻了,天下终于尽在我手!
杨廷和对迈过这道门槛之后的未来已经有了十分细致的打算,只需皇帝一死,钱宁江彬两个厂卫头目、以及宦官张永谷大用那些跳梁小丑收拾起来都不在话下,至于政敌王琼,只要在张太后支持下将立储一事敲定下来,自己便可稳稳控制住局势,届时想要收拾王琼轻而易举,就凭着王琼与江彬钱宁交情匪浅,一个“结交奸佞”的罪名便足以置王琼于死地。
没错,那个老匹夫,这一回一定要他死!
杨廷和一边兴奋地憧憬着未来,一边垂眼默立等待太后的示下,他是太后召进宫来的,自然要等张太后先开口。余光之中似见到张太后朝侍立的宦官摆了一下手,那宦官便点头出去,片刻后脚步声传入,两个人并肩走来杨廷和身侧,一同向张太后下拜施礼:“臣钱宁/江彬见过太后娘娘。”
杨廷和略感意外,张太后竟然招了这两人入宫?不过这也不是很难理解,如果张太后问询他处置这两人的意见,他定会提议宣召他二人进宫,于宫内埋伏人手将其突施擒拿,现在看来,是没用他支招,张太后自己便做了这个打算。
这时太后已叫了起,杨廷和瞟了一眼钱宁与江彬两人,心想着:听闻这两人武功都甚为了得,但愿太后已打算好了,不要在下令擒拿之时再留机会叫他们垂死挣扎,伤了别人。
只听张太后道:“听说皇上这些日子在豹房养病,不但主治的太医敷衍了事,就连下人也都伺候得毫不尽心。皇上吃没吃饭,吃没吃药,都没个人操持,每日吃些什么饭菜,喝些什么汤药,也没人记录,甚至想喝口水,都不见得有人及时给倒上,这些事杨大人可知道?”
听这意思,小皇帝是没有死,还把状告到太后面前来了。杨廷和微觉失望,但也不甚在意,依着昨日收到的消息来看,皇上最近既不再服药,还饭量大减,时常整顿不吃,更是许多天不曾下床,足见他余日无多。即使再苟延残喘上几个月,也不会再管的成什么事。
在这当口太后需要指望他这位辅政重臣的地方还多,不可能为点子皇帝无人照料之类的琐事便对他有多责难。再说皇帝的起居一直都有人关心,是小皇帝自己不要人搭理他,又怪得谁来?
“回娘娘,老臣对此有所耳闻。老臣也曾有意关照皇上起居,可娘娘也知道,皇上连起居注都不要人写的,臣等对皇上起居即使有意关心,也是有心无力。”
“你说得也是,皇上确实行事乖张,不守规矩,为此吃些苦头也是难免。可……”张太后长长一叹,语调不觉间强硬了起来,“他再如何乖张不逊,毕竟也是身为九五之尊,哀家说句不敬的话,漫说只是行事乖张,就是他昏庸无道,祸及天下,他也还是皇上,总没有做臣下的看不过他的所作所为,便出手谋害他、弑君犯上的道理吧?”
杨廷和大吃了一惊,抬头道:“娘娘何出此言?”
张太后眸光一转:“钱大人,你来说说吧。”
“是,”钱宁欠身道,“微臣与江大人近日联手查明,太医院院使刘政与院判戚霍宣二人近日负责为皇上诊病期间,不但敷衍塞责,还蓄意在抓药时为关键对症药物减量,现已有药渣为物证,御药房配药宦官为人证。
另外,豹房当值少监陈敬与苏进二人近期多次暗中散布谣言,蛊惑豹房下人说,皇上将不久于人世,届时豹房将被拆毁,所有下人都会被遣散变卖,以致人心惶惶,许多人都不再尽心伺候。他们还以小事栽赃陷害负责近身伺候皇上的冯生、赵宇两名公公,将其贬出豹房,更加导致皇上疏于照料。
现刘政、戚霍宣、陈敬与苏进四人均已招供,他们或是为人收买,或是遭人威胁,所有证据均已指向杨廷和杨大人,可见杨大人即为蓄意延误皇上病情、谋害君上的幕后主使。”
“你胡说!”杨廷和当即反口冷喝,“钱宁,太后娘娘面前,你也敢如此信口雌黄,你未免也太胆大包天了!”
什么“所有证据均已指向”,杨廷和一点也不相信,钱宁与江彬竟然会去调查这些事是他始料未及,但从前布局之时他就早已有所准备,经手的太医和下人没有一个是他或他的直属手下去联络的,即使那些人均已被抓进诏狱严刑逼供,也查不到他头上,钱宁这说法,杨廷和一听便判断为是他们并无证据,只是怀疑到自己头上才故意言之,想逼自己自曝行迹。
他才不会那么傻呢!
更何况,他这几天一直在密切留意豹房的动静,昨日还刚刚听到通过陈敬与苏进那两名宦官传出的皇帝病况消息,厂卫又是什么时候抓了他俩去逼供的?难道是昨晚上?一晚上便能审得到他头上来?简直荒谬绝伦!
杨廷和迅速判断,这就是钱宁与江彬察觉皇帝病危,靠山就要倒了,有意先下手为强除了他这个宿敌,才捕风捉影捏造证据来找太后告他的状。
这太后也太糊涂了,竟然如此轻易便听信了这两个小人的谗言,怎不想想他俩平时是什么货色!
钱宁听了他这声呵斥,竟然咧嘴一笑:“杨大人说的是,这最后两句确实是我信口说笑的,本案仍在追查,厂卫并未查出此事与杨大人有着牵连。”
杨廷和怔住了,钱宁这又是在玩什么花样?太后面前,他也敢这么胡言乱语?
张太后面色凄婉,眼圈更红了些,手里紧紧攥着丝帕,似是极力忍住眼眶中打转的泪水,颤声说道:“杨大人,哀家知道你有恃无恐!你是内阁首辅,是文官之首,你的名声远比钱宁和江彬好得太多。纵使厂卫真拿到了人证物证,你也可以将其说成是他们屈打成招,蓄意栽赃。可是……世间自有公道,天下也不是你杨廷和一人的天下!皇上信不过那两名太医,要你更换之时,你未允许,现今得知你为皇上选的太医玩忽职守不堪重任,你还敢说自己没有罪责?”
杨廷和二话不说,跪下来道:“请娘娘治臣失察之罪。”
只不过为皇帝选错了大夫,这点过失能对内阁首辅构成多大打击?
钱宁慢悠悠道:“既然杨大人自认失察,咱们不妨就顺着这项罪责来说吧。杨大人您是不是觉得,单单一点失察之过算不得什么,参不倒你?”
杨廷和冷淡道:“老臣既非御医,也非宦官,对皇上病体照顾不周,自然不是老臣一人之过!”
钱宁道:“失察之罪也分轻重,单单是没选好太医,没监管好下人,那当然是轻的,可……豹房事务这阵子均由内阁监管,倘若连皇上搬出豹房一个月都毫无体察,您这失察之罪就有点太重了吧?”
杨廷和吃了一惊:“你说什么?”
钱宁笑道:“您看看,皇上自一个月前就搬离了豹房、回乾清宫养病,豹房里那个缠绵病榻的人早就已经不是皇上,连这么重大的事都毫无体察,您这可不是一般的失察啊。”
杨廷和顿时呆若木鸡。
体察出了杨廷和晾死皇帝的图谋,邵良宸便觉得再继续让皇帝在豹房与杨廷和耗下去已经没有意义。可皇帝自己又不甘心半途而废,是以那夜与皇帝交谈时,邵良宸便提出了这个换人的构想。
人换了,近身伺候的下人只留下两个可靠人手替他们守密,皇帝自己提出不信任那两个主治太医,不想再叫他们来诊脉,那两人也就乐不得从命不来。没有太医来诊脉,也没有不忠心的下人近身,只消邵良宸稍作化妆,成天披头散发地窝在床上不起身,便没有暴露,一个多月下来都没被杨廷和的人发觉。
杨廷和对皇帝采取的措施就是尽可能少叫人去管他,越没人理睬他才越好,这才正好给了邵良宸空子钻。杨廷和这些日子收到的消息就是皇上拒绝吃药邵良宸当然不想没病吃药,皇上吃饭也很少邵良宸都是跟那两个可靠宦官分着吃的。
起初他们换人的目的还只是为了在不惊动杨廷和的前提下,让皇帝及时受到更好的医治与照料,还在等着杨廷和等不及熬死皇帝再多做点什么出格之举,倒是张太后先等不下去了。
自从皇帝秘密搬回乾清宫,便已将来龙去脉与张太后说了清楚,母子之间很轻易就达成和解。
之前都是皇帝不要别人过问他的病情,张太后才表现淡漠,其实亲生儿子重病在身,当妈的哪有不挂心的?近些日子张太后每日都寝食难安,就怕听见豹房传来噩耗,儿子能搬回乾清宫养病,她极为乐见其成,再听说了杨廷和的所作所为不论原来有过多少隔阂,听说有人要害死自己儿子,亲妈会如何反应,还不好想象吗?
皇帝亲友团提前商议好,在向张太后报告情况时,着意加重了杨廷和的弑君嫌疑,似乎陆完指使宦官导致皇帝落水也都是杨廷和出的主意,近期的慢待只是落井下石而已。
张太后见杨廷和那老头子面上道貌岸然,好像都是为国为民与她商议将来对策,私底下竟然使出这些手段想弄死她儿子,简直肺都要气炸了,根本等不及想要对其发难。
“你们还要什么证据?他身为内阁首辅掌控皇上就医事务却连皇上被换了人都未发觉,这还不能参倒了他?!”
听了张太后这一声吼,皇帝亲友团才恍然大悟:是啊,我们尽想着等杨廷和下毒行刺神马的,怎就没想过,皇上被转移了他都没发现,这不也是一条罪状吗?
再把手中已经掌握的把柄顺了顺,他们觉得也差不多够扳倒杨廷和的了,就干脆决定不等了。
杨廷和做梦也想不到事情竟会有如此超出自己掌控的转折,呆愣了一阵,才道:“娘娘,不许朝臣侍疾及探望,以及搬出豹房,都是皇上自己的意思。老臣纵有失察之过,可也是事出有因……”
“住口!”张太后怒斥道,“事到如今你竟然还要如此强词夺理!皇上信不过你安排的太医,信不过他不熟的下人,你就顺水推舟叫他没药可吃,没人伺候。你觉得这些事查不到是你主使,就能撇清你的责任了?你可别忘了,皇上要换主治太医是被你驳回了的,他的就医事宜都是你在掌控,你却连他换了地方都没发觉,还敢说自己没有责任?
都说君父君父,倘若是你亲爹身患重病,不肯就医吃药,你是不是也都由着他、还给他削减药量、减少下人、连他身在哪里都不留心?!”
“是啊是啊,”钱宁适时接话,“生父患病不加精心照料都可参你个不孝,对君上患病如此渎职,难道不能参你个弑君?”
“弑……君?”杨廷和像是听见了一个荒诞的笑话,就凭他这点失察,能将他与弑君扯到一处去?说真的,他自己都从没觉得自己这些作为能算得上弑君,他冷笑道:“钱大人,你也太过危言耸听了吧?弑君这等罪名可不是你随口说说便可论罪的。”
钱宁叹了口气:“杨大人,我跟你说件事,当日在江苏清江浦陪皇上钓鱼导致皇上落水的那个宦官名叫周免,他净身之前留下了个儿子,有人以他儿子性命相要挟,叫他下手谋害皇上。这案子我们已经查清了,那个指使周免谋害皇上的人是前礼部尚书陆完,陆大人……他可是与您交情匪浅啊。”
杨廷和稍稍变了一下脸色,事情是陆完做的,陆完是他的亲信,但这事他没有直接参与,并不十分害怕被其牵连,真正令他此刻心惊胆战的,是那些自己毫不知情情况下发生的隐情早听说那个宦官出事之后立马畏罪自尽了,怎还会被厂卫抓去审讯?
到底还有多少事已经发生了,自己却全不知情?
再头脑精明的人遇到突发状况,应变反应也是一步步进行的。临到这时,杨廷和才觉察到越来越多的不对劲。
张太后从前一直对钱宁江彬深恶痛绝,恨不得及早杀之而后快,为什么这一回竟会轻易听信了他们的说辞,反倒帮他们来审问自己?钱宁与江彬也知道张太后对他们不喜,怎可能在皇帝病危、靠山已经倒了大半的时候,还拿并不完整的证据来向张太后告状?
可见,事情有着许多自己未知的隐情,或者该说是隐患,局势已经比自己想象得要恶劣得多。杨廷和终于有些心慌了,背后渐渐渗出了冷汗。
他面上依旧保持平静:“你这是欲加之罪!陆完私通反王,害怕皇上追责才起了弑君之心。我又不曾犯下重罪怕被追究,为何要协同他谋害皇上?我根本没有弑君的动机!”
“杨大人,”一直没有说话的朱台忽然开了口,“您的弑君动机早在十年之前便已有了。”
杨廷和面现迷茫:“你说什么?”
朱台涟道:“十年前杨英陷害安化王府谋反案发,早在那时,皇上就知道那件事的幕后主使人是你。都是看在师生情分一场,以及你平日为国操劳的份上,皇上才装了糊涂,揭过不计。陆完私通反王怕被追责,你曾经犯过那样一项重罪,这一次又曾收受藩王朱宸濠的贿赂,难道不怕皇上追究?因此说你有弑君动机,已经足以取信于人了吧?”
杨廷和的冷汗已经沿着脸颊淌了下来,怔怔地瞪视着朱台涟道:“你有何凭据,将十年前那桩案子安在我头上?”
朱台涟唇角露出一丝讥诮:“你通过孙景文为杨英往来传话,究竟传过多少次,传过些什么,要不要我一条条为你讲出来?”
杨廷和哑口无言,实在难以置信,他与孙景文接触何其低调,怎可能被厂卫都体察了去?再说没等案发孙景文便死了,杨英又没有招供,这些事是怎么泄露出去的?
如果现在朱台涟立刻告诉他,那个受孙景文传话与杨英陷害的目标、安化王王长子就站在他面前,说不定杨廷和会当场突发脑溢血。
其实这事还真不需要朱台涟亲自出面作证,当年孙景文带了四个手下进京寻找小县主,其中三个均在安化被朱台涟的手下射杀,剩下一个因被邵良宸打成了残废,一直留在京城。只需把那个手下扣下,审问出孙景文曾经去过京城哪位大人的府邸、还收过哪位大人的银子,就轻而易举能查到杨廷和头上了。
杨廷和彻底没话说了,十年前杨英的案子,近年收受宁王的贿赂,与弑君凶手陆完过往甚密,照看皇上渎职到了人丢了都没发觉的地步,这四件事单拿出哪一件来,都不足以对他构成致命打击,可坏就坏在现在所有这些罪状都叠加在了一起,已经连成了一整条他犯过重罪所以对皇上怀恨在心、意欲谋害的证据链,交到他的政敌手里,已经足够治他于死地。
一直以为自己行事滴水不漏,却想不到不知不觉之间,竟然已经漏了这许多把柄出去。
原来今天被召来宫中被捕下狱的不是钱宁和江彬,而是他自己。
张太后望着他,心里也不禁惆怅感慨,之前多次会面密议,就许多皇帝驾崩之后的事宜达成协议,说起来确是自己犯了糊涂,竟然帮着外人算计自己儿子的身后事,可这位杨大人何尝不是犯了糊涂?他竟然天真地以为,她身为母亲,真会置亲生儿子的生死于不顾,与他站在一边?
听到儿子述说了这些日子遭受的恶待,她当然还是会心疼儿子,会对谋害儿子的罪魁恨之入骨,天下之大,谁会与她亲得过亲儿子去?!
第122章 终章:退休转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