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节(1 / 1)
就在这些货们各种思量蠢蠢欲动一时想上一时想退犹豫不定的时候,锦城官方有了态度。
锦城郡守明确表示,“从前蜀地粮价持续偏低,如今也该有个更合理的价位了。”
此言一出,有粮的民众,仓满的商人,都纷纷从中嗅出了财富的味道。
更合理?也就是说如今已经小有涨幅的粮价还不够合理是吗?
武梁闻言也乐。她想,这就是程烈大包大揽的结果吧,既然人家分不到好处,当然不如做个好官,为自家的子民谋些福利了。
反正最后先出手的还是京城来的几位老板。跟他们得了朝廷征粮消息能当机立断跑来蜀地一样,如今听了官方发言,终于当机立断行动起来,跟着武梁的价格就收起来了。
武梁就真乐了。
实际上,武梁还真没花银子收多少高价粮,否则她哪有银子够支持这么久的呀。
想想看,价格眼瞅着一个劲儿的涨,真当百姓傻呀,赶着这时候急慌的卖?
你想想刚将粮食拉到这边要卖呢,那边吆喝着哎哟涨价啊,我这里高十文啊。于是乡亲怎么会在这里卖呢,要去那边啊。
结果那边没成交呢,这边又高呼着哎哟咱也涨价啊,又涨十文了噢!于是人家又得将粮食拉这边。
这么折腾的结果是,真没几个人卖粮的。大家都干脆再等等看啊,反正涨着价呢,日日创新高,他们慌什么慌。
武梁两家店的生意那么红红火火,其实是自家的粮食进出。晚上着人悄悄拉出去,白天大张旗鼓着人送进来,装模作样秤重结帐,一天到晚忙忙活活。
当然她不会只卖给自家,等到其他老板的价格上来之后,她当然就把自家粮食倒腾给他们去啊,得照顾人生意啊,要不然他们可去哪儿收粮呢。
——咱就是雷锋。
于是她仓里的粮食在减少减少,腰里的银子在增多增多。
而其他家,有她这个大卖家源源不断地供货,当然店面生意也是热火朝天的。
有这么好几家大粮商带动,价格持续上扬,还连官方声音都出来了,民间自然更是议论纷纷。
武梁他们最初散布推广的说辞,还是往靠谱上拗的。
说是西南催粮催得紧急,圣上已经发了旨,要高出即时市场价格三成收粮。至于之前的钦差,办事不力,已经被秘密召回去了。新的钦差很快就会到,到时候谁有粮谁就有得赚了。
结果市面上传着传着,说法就越来越花样翻新起来。
有人说朝廷粮仓已经早已见底儿了,京城那帮贵人们急等着粮食救命呢。
有人说今春黄河决堤了,淹了好几个州府啊,那边侥幸活着的好多人都在卖儿卖女了,一个女娃娃也不见得能换一斤大米呢。
还有人说内乱未平,外患又起,听说西羌国打过来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啊,结果朝廷都集结了大军了,粮草还没着落呢,能不急吗?眼看着大军要哗变啊,就指着咱蜀地这粮食打西羌免亡国呢……
说法林林总总,这些还都是有思路的靠谱的,还有好多诡异的不知何解的说法呢。
反正不管哪种,传的人都说得有鼻子有眼儿亲见似的。
反正慢慢的,不但其他粮商都加入高价收粮大军,还有好多本地土豪也要来掺一脚。
为啥呢,因为都觉得粮食实在好赚呀,不管那些说法是真是假,反正收着涨着是真就行了。今天收的粮食明天卖了就能赚钱,为嘛不收呢。
实际上因为不停涨价,但凡收到手里便不会真的明天就舍得卖了去,攒着收着观望着,涨势不停干嘛要卖呀,就一路的越攒越多了。
——武梁自己都完全没想到,粮食价格会这么的一发不可收拾,涨得这么汹涌。并且由锦城带动,整个蜀地的粮价慢慢都跟着疯了。
她真是都有点被吓到。真的,愚昧很可怕,信息不通更可怕。
所以她才早早收了京城的一家车马行,并一路找寻可设点的地方,想形成自己的物流网络。
到时候货物来往,人员出行,信息流通……什么都方便,什么都畅通无阻,想做不好生意都找不出理由啊。
总之不管现在粮价再高,都不管她事了。她已将手头粮食全部沽清。
此时的粮价,已经翻了近两倍了。
就这她还听到有人说,这哪算贵啊,以前遇着灾荒年,一大锭银子换不来一碗米饭哪。啥能比起这填肚子的干货主贵?
呃,商人们炒个价嘛,连灾荒年的味儿都炒起来了?
反正她的两家店齐齐关了门了。可此时的粮食市场,哪里是她关了门能扼制住疯劲儿的?这么明显的讯息,还有人替她说话呢:收货太多,银子用完……
好吧,银子你们赚,咱要走人了。
当然临走前,她也很仗义地专程去给王丁卫三位老板说了一声,看在同是京城来的份上。
“三位不觉得现在粮价已经高得离谱了吗?这样的价格朝廷真能接受吗?反正我不觉得。噢,我的货已经全部出手了,您几位要不要也悄然抛售,拿钱走人啊?”
几位老板其实已经没怎么收了。怎么说呢,价格涨不停,也真没什么人卖啊。武梁在其他商家都纷纷收粮后,都不怎么供应这几位京城老乡了。
整体来说,后面的价格都是虚高,因为卖粮的少了,有价无市啊。
他们没有出货,是盯着当前的价格欢喜,观望着舍不得出手啊。如今听说武梁那么多粮食竟然都默默沽空了,纷纷一惊。
然后忙表示,好妹子呀,仗义啊。
武梁也不藏私,连她什么手法出的货都传授于人。反正这种事儿,别人早晚会知道的,何不大方一点主动一点。再说这种手段,用过了一次后基本上难再用第二次,太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各种因素促成了。
然后收获无数句感谢感激感慨感恩戴德,真心假意武梁也不介意,反正最好他们手法高明,能在出清货前粮食价格不要崩塌,让他们都赚到大钱,那就皆大欢喜了。
当然她都这么大方了,他们万一赔了钱当不至于怪到她头上吧?
除去二十五万本金,净赚十六万。哟西。
带上自己人,快马急鞭,疾驰出蜀。闪人啦,哟哟哟。
☆、第155章 .还债1
武梁离开锦城后并没有回京,而是再赴江南,去接芦花。
她这趟出来,让车马行掌事们一路跟随,想建立一条自己的车马网点。之前过江南时,那些看好的地方,甚至谈好的合作什么的,基本都处于待定状态。因为那时只能空口说白话,没钱定下来呀。
现在她腰包鼓,带掌事们一路再看过去。除了原本看好的地方,还有几个她觉得位置相对重要的市镇,也需要重点考察一下。
她一路按着自己的步调行事,本想着到了江宁,还了欠债,接了芦花也就完事儿了,没想到还债竟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陶家尚未得到茶引,具体原因不详。这件事儿武梁没到江宁就已经知道了。
但是对于陶远逸,武梁是觉得她还了帐就是两清了。毕竟她允许陶远逸单方面宣扬他们订亲的假消息,并且她留了芦花在那里,也算出过力配合过他们了。
如今过去了这么长的时间,应该已经足够陶家做文章的了。陶家没能因此取得茶引,那是他们运作能力的问题,和她就没什么关系了。
说起来,武梁觉得陶远逸挺那个的。有句话说,当着真人,莫说假话。象茶引这么明显的事儿,陶远逸如果早早跟她说了实话,那时候武梁没准就真的跟他讲要求提条件,然后和他大力合作,积极想办法攻略程向腾,帮他把茶引拿下,完成一场互惠互利。
但他偏不提,一直在那儿玩感情攻势,好像她就五行既缺心眼儿又缺爱似的,会一步一趋跟着他的脚步走。磨磨唧唧到现在。好了,现在玩脱了吧,茶引没着落不说,现在老娘也不缺银子了,也不要陪你玩了,你连个人情都落不着。
总之将之前几家店垫付的银子一还,债务了结互不相欠。以后有心合作开新店的话十分欢迎,无心合作也没关系,大家尽可以好聚好散。
她是这么想的,结果没想到,事情有点儿复杂,完全不肯朝她既定的方向走。
就在不久前,京城里,两人贵人对坐饮茶,就有聊到她。
裕亲王拈起茶杯饮了口茶,看了看四周,笑道:“还不错,一个女人家能做到这地步,是有些能耐的。”
程向腾笑笑不说话,等着下文。
“听说了,舍身救你,是个有情有义的。只是如今人家要成亲了,知道我随后会去江南逛逛,所以想请我顺便过去证个婚。我觉得两情相悦么,也是美事一桩,定北侯以为呢?”
程向腾掂着茶盏本来要喝,闻言顿了顿又放下。
“王爷也知道,那是下官的女人。下官没给她名份带回府里,是因为她喜欢外面自在,下官不愿勉强她。如果真象王爷说的那样,她与人两情相悦,心甘情愿肯嫁,下官愿亲自替她置办嫁妆,开道送嫁。否则,下官也绝不会看着别人,勉强她半分。”
裕亲王点点头,若有所思地抿了口茶,“有情义。”
他听出了对面男人压抑的不爽,和话里的绝对。
陶家为了这么一个女人,竟将话递到他面前,于是他才好奇,什么样的女人那么不得了?
原来是有人争的女人。
——而武梁再见到陶远逸时,是这样式的。
“你还知道回来?”男人声调幽幽道。他目光沉沉瞧着她,好像已经海枯石烂望眼欲穿等了许多年似的,听得武梁愣了一愣。
然后她不自在的咧嘴嘿嘿笑了笑,“当然会回来,来还债嘛。”
陶远逸轻轻嗤了一声,把目光偏到了一方,带着那么点儿小羞涩的意思,他说:“都是一家人,说什么还债。我正想再开几家店送你,凑够个十全十美呢。”
啊?
武梁又愣了愣,才道:“……呵呵,这玩笑开得,太让人开心了。”
“这怎么会是玩笑?”陶远逸一脸嗔怪,“我们早就说好的,只要我家长辈同意,咱们就成亲。如今,他们对你非常满意,想让咱们即刻成亲呢。”
武梁:……
来真的?这什么情况?
当初留下芦花,明明白白说的是配合,配合!她拿名声交给他们使唤去就完了,到现在还演这种戏码干啥?
她看着芦花。
芦花就等在旁边,见武梁看她,忙上前插话,“姑娘一路上累坏了吧?陶老板,我们姑娘要先洗漱歇息……”
送走了人,芦花不待武梁问,就急忙讲起来。
陶家很郑重,不但请好了官媒,备好了彩礼,还各色礼节物件都准备齐全,只等武梁回来。
一副动了真格要订亲的样子。
要撸小说网 www.YaoLuxs.com
陶家还写信去京城,让京里的掌柜派人送姜十一过来,以参加她的订亲成亲礼。
姜家就这么一位子侄,叫他来全了礼节更合情理。
芦花说:“姑娘啊,陶家人生意遍布大汤,姑娘在蜀地又不低调,那种种行事,对你上着心的陶家人早已知晓了。”
“我什么行事?”
“会做生意啊,陶家人都夸多少遍了。”
如果之前陶家人对她还只是觉得尚可的话,那经过蜀地这次的收粮事件,那对武梁真是相当满意了。这样的女人,不是会做生意,而是十分会做生意,她不是生意场上的跟随者,她很可能会是引领者。
这样的女子,真的可以娶回来。陶家太需要这样的人才了。
陶远逸年轻轻的做了家主,为什么呢,因为陶家显然没有比他更有才干的人了呀。只是他到底还不曾有过什么服众的表现,所以陶家长辈们放了权却难真的放心,一路意见建议很多,算是帮扶着他。
结果却是长辈的意见太多太散,偏又个个辈份在那儿心意在那儿,于是陶远逸这个那个的都得认真参考诚恳答复。所以陶远逸做事很小心谨慎,最后大家都费心劳神,陶家的生意也没见比从前多有起色。
他若得了这女人辅助,那长辈们便能真的放心了。
↑返回顶部↑